APP下载

周恩来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08-12-29邓小明

中国市场 2008年1期

  摘要: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伦理学基本知识,对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以及他在社会主义生产、分配和消费等领域的经济伦理思想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对研究周恩来经济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周恩来;经济伦理;现实意义
  
  伦理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赖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社会舆论和内心的力量,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等的总称。经济伦理的根本问题是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它主要研究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生活中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等等。周恩来伦理思想贯穿和影响着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并支配和指导着他一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他的经济伦理思想散见在他的大量论著和谈话中,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周恩来的经济伦理思想是一个新的尝试,对于继承和弘扬他的优良道德品质,我国今天的经济发展和伦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
  目的问题是经济伦理观需要解决的首要的根本的问题。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的历史,历史是由人民群众推动和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民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大目的。早在15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就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⑴中国革命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同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社会主义经济伦理观应以人民的利益为本位,真实地反映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而非少数人的利益要求。在与人民群众的不断交往的过程中,周恩来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之忧为忧、以人民之乐为乐”的民本思想,真心实意地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像“孺子牛”一样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
  在谈到中国革命时,周恩来指出:“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⑵在谈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时,他又指出:“在我们的国家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不能不是互相一致的,因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唯一目的,就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为了充分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又必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⑶他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都是为着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改善。”“我们的财政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人民的财政。”⑷既要国家建设,又要人民,这是周恩来关于经济建设的总的指导思想。针对片面发展重工业的错误倾向,1956年11月,他在八届二中全会上严肃地指出:“直接与人民利益关系最大的是轻工业、农业,轻视这两者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就会发生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毛泽东同志在这几个月常说,我们又要重工业,又要人民。这样结合起来,优先发展重工业才有基础。”⑸周恩来讲的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在当时,主要是重工业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他总结了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教训,指出“中心就是一条,搞重工业不要失掉人民,否则就没有了基础,就成了沙滩上的建筑物。”⑹周恩来还深刻地分析了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人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指出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为人民谋长远利益。但是,“如果不关心人民的当前利益,要求人民过分地束紧裤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