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

2008-12-29

中国市场 2008年1期

  摘要:老子根据“道德自然”的观点,提出了“无为而治”的道家管理伦理原则。该思想己经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外企业家的重视,无论历史还是当今,无论中国还是外国,老子的思想对治国和经营管理的影响都随处可见。新形式下,如何进一步挖掘道家的管理伦理思想,古为今用,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启迪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现代管理
  
  一、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概述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老耽。春秋时楚国苦县人(今河南鹿邑东)。著《道德经》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部道家的经典著作业仅有五千字,但其中蕴涵的丰富哲理,古往今来受到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是一座藏有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智愚之矿。华夏文明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成为《道德经》思想产生的母体。老子通过自身的经历和体验阐述了一些道理,包括政治、军事、哲学、艺术、养生、心理、为人等方面,给后人以很大的启示。时至今日它们仍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老子的管理思想主要是指老子学派在其哲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界、人类社会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总结斗争实践经验,所提出的管理法则、信条、治国经验和战略
  战术。老子的以道为核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人为本、以及主张矛后转化和人尽其用的观点体现老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对于丰富和深化现代管理理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老子思想的草本精神就是以人为本,他强调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这对我们协调企业中的各种关系,构建和谐企业很有帮助。当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在借鉴老子思想的时候应该在他的草本框架内融进现代内容,才能真正日老子的管理思想绽放光彩。
  
  二、自然无为的思想与当代人力资源管理
   《老子》一书的管理价值,被国内外很多人、企业或组织所认识,己是不争之事实。《老子》的“无为而治”,与《企业经营管理》、《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管理思想》等出自国内行家之手的文章在社会或理论界都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日本企业界更是将《老子》智慧视若珍宝,普遍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实践活动之中。日本人认为,当前世界经济竞争激烈,压力重重,而老子是主张以柔克刚的,这正符合激荡社会中弹性软化管理的需要。老子崇尚“柔”,认为“柔弱胜刚强”,崇尚“静”,说“清静为人正”。这些“柔”、“静”等的概念,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都是属于软性管理的思想。“软性管理”正是当代管理思想的新潮,所以,《老子》中一些有关“清静”、“无为”等的警语箴言被日本企业界所推崇,视为人力资源管理之道。《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实际就是一种“软性管理”的思想。作为《老子》思想体系的重要范畴,“无为”不是“不为”,老子反复强调“无为”,实则是为了“为”,是为了更好地去实施看似“不为”、实却“有为”的事,是为了实践“为”的一种态度与方法。老子曰“为无为,则无不治。”这里,“为”是目的,“无为”是手段,“无不治”是效果。有人讲,老子性僻,人生爱唱反调,实则不然,这一思想同样是其辩证观念的又一深刻反映。老子重视“无为”,认为“无为”,是国家管理事物的最高准则。《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往来来今,这一思想历史上不断被统治者用于管理国家的实际事务中,并取得明显成效,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就是应用这种思想实施统治的实践成果。管理国家如此,管理企业自然亦如此。所以说,老子的“无为”思想不是反对“为”的,只是主张、赞成以“无为”的形式、态度去做“有为”的事情,“无为”思想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被动、无意义的。“无为”非“不为”,不仅在少它是行“为”之事的方法和态度,同时还在于“无为”思想是顺应自然、合乎法道的体现。老子将“无为”与“自然”联接在一起,共同组成“自然无为”的思想体系,意思是说,“无为”不是缘于心生,而是合于法道、顺乎自然的。“王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所以,无论人、地、人都是要遵循自然之道行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人们十分关心却始终不能较好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老子“道法自然”持“无为”态度对待事物的做法,恰恰对解决这一问题不失是一种好的指导。领导在处理下属关系时,不要家长作风、意气用事,要顺应自然,平静、放心地让下属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总之,道家“自然无为”的原则与现代企业“自主”原则是一致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方式是“自己管理自己”。这种信任型的管理方式是以广大职工为中心,不单凭职务权威和形式上的尊严去领导下级,而是靠信任来领导,靠指导来进行管理,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1.无为而治思想与对管理权限
  包括政府和企业在内的一般现代组织而言,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启发我们:第一,管理必须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无为”就是不要勉强地去干那些悖于自然的事,悖于规律的事,而是要顺乎自然,遵循规律。“无为”的另一个涵义是不要干预过多。任何管理都不意味着过多的干预,必须留有余地,任其“自化”。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当狗。”就是说,“圣人”也是不偏爱的,任凭百姓自己去发展。事实证明,那种把管理理解为包办代替,横加干预的做法,其结果都是把事情“管死”。第二,管理要顺乎民心,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管理既然是通过他人去完成任务,那么这些“他人”就不是单纯的客体,从另一个角度说,他们也是主体,既是主体就有主体性,他们的心愿、意向非常重要。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把组织目标同组织成员的需要和价值取向协调起来。第三,任何领导和管理都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领导和管理都有它固有的职责。任何领导和管理都不意味着无所不包、无所不为。现代企业的组织制度要求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的职权做出严格的规定,每个层次的管理者都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对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应尽职尽责,对自己职权范围外的事不应该越权。每个层次的管理者在处理同下属的关系时,也要顺乎自然,要舍得让下属放开手脚去做好他们职权范围内的事,而不应干预他们。西方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者的职责
  2.无为而治思想与市场经济法则
  对于我们的政府而言,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可以改造和升华为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就我们当前实行的市场经济来说,我们可以忖出,市场经济实质上吻合了“道法自然”的“无为”经济,这里的“道”是指市场规律。在市场经济中,一切生产要素市场化,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并且以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让“无形的手”来调节。其下的政府职能要求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去宏观管理和调控,即小政府大社会。强调自然而然,政府不作过多干预,国家仅通过宏观调控机制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资源流向实行监控和引导,这种政府“无为”与老子倡导的“无为而治”相一致,无为之治的管理也是“道法自然”的运用。在无为之治中,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时,无论政治或经济,都要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过多扰民,真正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往天下。”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具有独立自主性,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市场竞争形成市场价格并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在等价交换、优胜劣汰法则的作用下求得经济效益与资源合理配置;政府按市场价值、竞争、供求规律,缩小指令性计划,发挥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建立宏观调控体系来引导和发展经济,这正是无为之治精神的折射,所以说市场经济就是“无为经济”。
  3.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现代组织中的现代企业的管理而言,现代企业对于哪些事“当为”,哪些事“不当为”,要有一个较深刻的把握,要坚定。所谓“无为”,说到底是要使企业行为归于正道。要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社会需求变化的规律,按照生产和运营的规律,从容不迫,沉着稳健,脚踏实地地从事那些利益在社会、利益在公众的正当的事业。也就是说,企业“当为”和“不当为”的依据,应当是社会和公众利益。凡是对社会,公众利益有损害的,即使自己做得到,也是不可为的、不当为的。要做到这一点,企业还需要经常地、自觉地坚持为“无为”,做“无为”的事,做合于正道、合于社会利益的事,不断地检查自身行为中“有为”的苗头和成分,使之回归“无为’,。同时要采取“无为”的态度去“为”,“为而不持”,“为而不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无为”的结果恰恰是“有所作为”。就是“无为而治”思想的成功。
   作者单位: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老子的智慧[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20-25.
  [2]李明珠.道家的超越智慧[N].光明日报,2002-04-02.
  [3]陈久霖.老子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N].光明日报,2003-11-04.
  [4]孙浩然.《老子》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启示[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