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向物流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设计与评价

2008-12-29杨东红殷丹薇

中国市场 2008年6期

  摘要:逆向物流作为企业物流管理战略,能够创造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对实施策略的企业还有一定的风险性。本文通过对逆向物流的风险识别分析,设计逆向物流风险预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预警体系进行了整体评价,以降低风险水平。
  关键词:逆向物流;风险;预警系统;模糊评价
  中图分类号:U29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逆向物流是以重新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或正确处置废弃产品为目的,将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等从产品消费点一端返回产品的来源点一端的总体过程。供应链中的逆向物流流动与传统物流活动方向完全相反,是沿着消费者——配送商——制造商——供应商的从下而上的路线流动的。
  尽管逆向物流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具体运作逆向物流业务时,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般认为,风险是指某一事件出现的实际状况与预期状况有所背离时所产生的一种损失,这种损失是以一定的概率随机发生的,而不是事先能够准确预计的。逆向物流虽然能使下游客户减少或规避经营风险,但由于采取宽松的回收策略而加大了自身的风险,即风险由下游往上游转移。另外,供应链也存在需求信息逐级放大效应,即“长鞭”效应,致使上游所获信息严重失真。上述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供应链中逆向物流的风险更加明显。
  
  二、逆向物流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设计
  
   为防范风险的发生,供应链上的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以便对逆向物流的各类风险进行辨析和评估,准确估量逆向物流过程中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为后续风险防范处置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1.建立逆向物流风险预警评估指标体系
  由分析中可知,供应链涵盖了围绕核心企业从原材料提供商到最终经销商在内的所有企业,这些企业整合为一条网链。在逆向物流过程中,这条网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波动都会给逆向物流的流动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供应链中企业存在的逆向物流风险进行识别研究,以规避或减少各种风险给供应链整体带来的损失。
  
  2.指标分析
  首先是逆向物流的外部风险,分为以下几种:
  (1)环境风险。主要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自然风险指的是由于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的供应链的延时、中断或终止等;而社会环境主要指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及产业市场等影响逆向物流的外部社会因素。
  (2)市场风险。发展逆向物流的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合作风险和市场竞争的风险两类。合作风险[1]的产生,一是源于合作伙伴间的利益冲突,二是源于合作企业间目标的不一致性。主要包括与客户的合作风险、与分包商的合作风险、与信息系统提供商的合作风险以及物流实施过程中的第三者责任风险。另外,随着物流业的逐步完善,逆向物流服务的好与坏将决定企业物流的战略性发展,因此,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供应链上的企业还具有相当高的竞争风险。
  (3)内部风险。逆向物流内部风险研究并不单纯指代单个企业的内部因素,而是基于供应链的角度研究网链上各个节点中可能产生的内部风险。1.能力风险[2]。2.管理风险。3.信息风险。4.信用风险。
  
  三、设立风险预警线
  
   在设置了逆向物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之后,需要合理地制定系统的风险等级评价分值线。当风险评价分值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就能发出预警信号。本文仅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出发,将逆向物流的风险分为高风险e1、较高风险e2、一般风险e3、较低风险e4和低风险e5五个等级,即设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