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2008-12-29张银兰周芳俭
中国市场 2008年6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却不是一个高科技水平武装的农业大国。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因此,我们只有客观地面对现实和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发展措施,认真研究对策,我国的农业才能走向世界,农产品才能产生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传统的农业结构,是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但由于历史、区域、经济、科技运用等各方面的原因,农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仍然较缓。传统的农业结构在目前仍然占主流。这主要表现在:①种植业,特别是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如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仍占着整个农业的主导地位,畜牧水产业、名优特产品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业,(如食糖、食用植物油等)相对处于从属地位;②农业生产呈现规模小、分散粗放等特点,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够。因此,在市场上,如大米、小麦、玉米等供大于求,造成积压严重和销售价格下跌,而名、优、特产品、品牌产品、深加工产品却相对不足,只有通过大量进口来填补市场的需求。
2.“大众化”的产品品质,是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弱,真正打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很少。据专家预测,加入WTO后的我国,50%的农产品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压力,如小麦、大米、棉花、植物油及羊毛等。究其原因,则在于产品的品质。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品质的状况,经中国医学院测量,蛋白质的含量:春小麦13%-15%;冬小麦13%-14%;粳稻8%-9%;杂交粳稻7%-8%;玉米8%-9%;这个指标和国外相比只居中上等。但其中一些最主要的营养指标——赖氨酸等却含量偏低。在小麦方面比较仅蛋白质,赖氨酸含量比国外品种低1个百分点,且都是弱面筋,制成面包体积小、掉渣。
3.落后的市场信息是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一道屏障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网络的时代。信息就是速度,信息就是经济。西方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较健全的信息体系。他们的触角遍布整个世界市场的每个角落,而且内容相当广泛,当大量的信息反馈回本国时,通过专业人士的分析研究,然后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用来指导本国的农业生产和产品销售。
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对策
1.加大调整政策力度、完善农业立法,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1)完善农业支持立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过去农业立法基本上把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作为唯一目标。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的日益明显。当前和未来农业的立法目标,必须把农业发展与农民问题,农村发展、农业环境保护等联系起来。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农业支持政策都进行了调整。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应该制定农业补贴条例、农业灾害救助条例,稳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2)完善农产品贸易与国际合作的立法。首先,要确定统一的农产品贸易管理体制。目前,我国主管农产品贸易的部门分割,内外贸分割,同时贸易与生产又脱节,农业部负责农产品生产,但不管贸易,而管内外贸的两个部门不管生产,这种管理体制导致了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脱节,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灵活准确反映。根据我国在入世谈判中的承诺;对小麦、大米、玉米、棉花、豆油等大宗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因此,应尽快制定农产品关税配额管理办法,明确配额发放要集中归口农业部门管理,规范发放程度,按照效益、公开和公正的原则,实行配额招标,拍卖或者其它规范化方式分配;再次,要建立农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机制。目前关键在于解决以下两个问题:①确定农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解决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纠纷中起诉主体资格问题。②尽快制定农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以及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具体规定。
(3)完善农产品市场主体立法。市场主体立法是市场准入立法的一个方面,是WTO规则和成员方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主体主要有农村集体经济、国有企业、合伙企业、独资企业、股份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形式。目前,除国有企业、公司、合伙、独资和个人可以适合有关法律外,其它农产品市场主体尚无明确的法律规范。因此,确立所有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赋予其贸易纠纷起诉主体资格是实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4)建立一套完整的有利于保护国内农产品的技术法规,农产品检测检验程序等合理的技术壁垒措施。贸易技术壁垒是当今世界各贸易国保护国内产品的通行做法。我国也应利用WTO技术壁垒措施这一贸易空间,抓紧制定我国农产品技术标准,包括包装、标签规范,动植物检测检疫等。从而形成技术壁垒,保护本国相应产品。
2.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企业产业结构,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目前,发达国家向国外(大多是发展中国家)转移大量产品,资本和技术,旨在扩大发展空间,实现国际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强本国环境保护,获取消费多样化的多种利益。就我国当今的现实而言,向国外转移产品,资本和技术的能力不可同日而语。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尤其是耕地资源不足,而且在资源分布上,区域性差异十分显著,很不平衡。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也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针对我国长期以来产业结构的单一,各地区严重趋同、质量普遍不高,产后加工技术较为落后和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的现状,以及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多样性和易变性的特点,结合农产品消费结构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我国农产品生产应尽快扭转品种单一,和只注重产量的局面,宜多发展一些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并根据农业不同生态特点和农产品的生物学特性,实施优势区域生产,确保农业生产资源的最佳利用和农产品品质的最佳表现,同时对区域优势产品实施基地化建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商品量,实现农产品的专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从而使农产品形成品种丰富、季节互补的优质产品,充分占有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农产品结构优化,除对农产品的品种品系、生产规模结构的优化外,还应创建精深加工和综合研究的新体系,大力发展品质好、档次高的农产品。由于过去农产品的总量不足,供不应求,长期以来都处于鲜销状况,加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收贮在体制上不够协调,故导致了我国农产品多重产前和产中,轻产后和加工的局面。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系统加工、扩大特色产品比重、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加工层次,增加产品附加值。
3.改善生产设施,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参于市场竞争,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于其自身品质的高低,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除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外,更主要的则是要改善农业生产设施,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业生产设施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产品品质的基础。近年来,大力发展的设施农业就是改善农业设施的代名词,它的着重点就在:以设施条件促生产发展,以设施条件促品质提高。现代的农业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以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潜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现代化设施可调节生物生长要素,能把外界环境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4.广开渠道,建立健全的信息体系,拓宽农产品的市场透明度
信息已进入当今经济社会的前沿阵地,一套可靠的健全的信息体系,能准确地指示市场的供需变动、价格走势和产品变化动向,从而使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组织和个体经营者能及时调整生产经营决策、改正产品结构、转化市场途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盲目竞争。
其它,如:改革我国现行农业管理体制、扩大农业经营者的自主权、大力创建自己的“名牌产品”、加强农产品的“包装”等也是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体有效对策。
作者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大集.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研究[J].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管,2004:94-98.
[2]高燕,朱信凯。潘勇辉。构成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行模式[J].中国农村经济,1999(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