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谐社会视野下商品包装问题的理性思考
2008-12-29贺香玉
中国市场 2008年10期
内容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商品过度包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解读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剖析商品包装存在的问题,探索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对策,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非凡。
关键词:和谐社会;过度包装;危害;对策
我们党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包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解读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及人与人的矛盾,根源在于人类社会自身,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和谐,必须首先正确认识和处理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谐社会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新型的关系,它要求:
首先,人要呵护自然、捍卫自然,而非破坏自然、践踏家园。人类社会早期,由于人们无法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倒是一种原始的“天人和谐”状态。自从人类开始创造和使用工具并不断的改进和发明工具,人类便进入了大规模征服自然的阶段。时至今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捋夺,已经使自然面目全非。然而,茫茫宇宙的确只有一个供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在没有找到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之前,人类还要发展、生存。人类要发展,绝不能再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不能只图人类的一时进步而无视长远生存,不能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绝子孙路。人类应该明确,人本为自然之子,其血肉都来自于自然。作为自然之子的人类,必须纠正征服自然的观念,担负起保护大自然的责任和义务。自然是人类的天然家园,破坏自然,就是践踏人类自己的家园;呵护自然、捍卫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天然家园,就是保护人类的长久生存。
其次,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由自然的主宰者转变为自然之子。人类社会的早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面对自然,人显得无能为力,只能听任自然的摆布和奴役,人也曾因此而把自然界看作是主宰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异己力量。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不再受自然的奴役,但却因此而走向了另一极端,即在征服自然的同时滋生出狂妄自大的意识,大肆掠夺自然资源,以致于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系统能量失衡。这似是以人为本,其实却反映出了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的错位,其本质是为所欲为的人类中心主义。事实上,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以自然为本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毫不顾及自然生态承载力,大肆掠夺自然资源,终将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由自然的主宰者转变为自然之子,与自然和平共处。
再次,人类必须清醒,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人是自然中的人,自然是人中的自然;世界存在于人之中,人也存在于世界之中。世间万物,包括所有的人、所有的生物乃至山川河流、矿物土地既各自起着特定的作用,又在一个共同的天地中互相联结、协同进化,所有物种的综合作用才使地球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在这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之内,所有物种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所有生命的生存都应当受到尊重。然而,由于人类拥有其他物种所没有的智慧,甚至拥有对其他物种生杀欲夺的权利。因此,人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工业革命时期,我们曾因此得到自然的惩罚,在新的发展机遇来临之际,我们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辙。生命是伟大的,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我们要珍惜自然,珍惜生命,珍惜我们的家园。
二、剖析商品包装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适度的商品包装,能保护和美化商品,丰富人们的经济生活。但物极必反,若商品包装过度,则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危及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和紧张的资源,直接与我国倡导的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背道而驰。
1.商品包装的涵义
商品包装是指企业在生产流通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所采用的容器及外部包扎。包装的目的,一是保护产品,在制造、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避免产品的破损和变质;二是美化、宣传产品,促进销售。
“最佳设计、最佳生产、最佳消费、最少废弃”是产品包装的一条通用原则,这一点在一些曾获国际包装设计奖的作品中已经得到体现。但市场上的一些商品存在过度包装问题,如500毫升的低度白酒,就因为紫檀木的包装盒里还有一条水晶龙,售价就高达2180元;一瓶普通包装的葡萄酒售价仅58元,而加上精美的木盒包装和丝绸装饰后,售价也达到了218元。书、手表、电子数码产品等也成了豪华包装的新宠,一本木盒包装的《论语》标价达6000元。1888元的白酒礼盒、2888元的精装礼盒,内赠紫砂茶具和进口XO……豪华包装风,正在呈大肆扩张之势,特别是逢年过节。
2.商品过度包装及其危害
人们对于过度包装的共识是:商品包装之后,使其售价大大提升,但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提升,即如果包装后的商品的价格远高于该商品的价值,就可以认为是一种过度包装。商品过度包装的表现形式,从量上看,包装体积过大和虚泡,如所用材料过多,体积过大,装饰奢华;从质上看,包装性能扭曲或有欺诈之嫌,如保护、传达、方便、装饰功能过剩。由此可见,商品过度包装是一种功能与价值过剩的商品包装。
过度包装至少有以下危害:一是浪费资源。包装用的纸盒取自于树木,据统计:每生产 1000 万盒月饼,就需要消耗至少400-600 棵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木。中国每年平均生产12亿件衬衫,包装盒用纸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木。目前已有成片森林变成了包装纸,商品过度包装使濒临枯竭的自然资源雪上加霜。二是污染环境。目前,我国包装产品除纸箱、啤酒瓶和塑料周转箱外,其他产品的回收率相当低,整个包装产品的回收率还达不到总产量的30%,精美豪华的包装,转到消费者手中瞬间就失去了价值而变成垃圾,且是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致使很多地方出现了“垃圾围城”问题。根据环境保护专家的测算,商品的包装物一次性使用就成为废弃物的大概占到包装产量的 70%。据环卫部门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为80多万吨,其中 60 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包装用的塑料制品需要 200年以上才能被土壤吸收,这些化学垃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三是误导消费,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过度包装商品的购买一般基于公款消费需求、以权钱交易为目的的私人购买或虚荣性消费需求。其中,消费者尤其是虚荣性消费者是商品过度包装最直接的受害者。商品过度包装主要出现在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行业,这些行业的商品大多属于后验商品,在购买时经营者不允许或无法打开包装,消费者通常依赖包装判断商品价值。而付款后或使用时才能发现其购买的商品质量与包装严重不成比例,这是一种变相的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企业依靠商品过度包装,短期内可能会达到吸引消费者,扩大商品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带来高额利润。但从长远看,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企业的信誉形象,使企业丧失核心竞争力,最终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商品包装的最高境界和理想状态,应该是商品到了消费者手里以后,包装损毁而商品完好无损。
三、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对策
造成过度包装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杜绝过度包装,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过度包装造成的危害,需要从如下方面做起。
1.加强宣传和教育,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
商品过度包装的部分原因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及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此疾不除,即便有了《包装法》,商品过度包装恐怕也难以根治。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的解决,要靠企业生产经营理念和全民消费观念的根本转变。为此,国家和有关部门应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不仅要进行环保意识教育,更要进行包装文化和消费文化的教育。对于企业,要着力引导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消费者,要着力引导其注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平衡,注重消费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使全体国人认识到,我国是一个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率更少。消费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设计,而且关系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过度包装会浪费本来就少的资源,中国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崇尚淳朴、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科学消费观念,自觉抵制商品过度包装,让商品过度包装失去生存土壤。
2.借鉴国外经验,遏制过度包装
目前,国外对商品过度包装的控制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标准控制。即对包装物的容积、包装物与商品之间的间隙、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与商品价值的比例等设定限制标准。如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二是经济手段控制。即对非纸制包装和不能满足回收要求的包装征收包装税,或者通过垃圾计量收费,引导消费者选择简单包装。如比利时、荷兰等国家。三是加大生产者责任。规定由商品生产者负责回收商品包装,通常可以采用押金制的办法委托有关商业机构回收包装。生产者为了便于回收,主动选择使用材料少、容易回收的包装设计,如德、法等国家。中国应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商品包装,从源头上遏止过度包装
法律法规是规范各种市场行为的有力手段。通过立法限制过度包装,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许多国家在遏制商品过度包装方面,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例如,澳大利亚规定商品的包装空位不得超过包装体积的25%,日本规定包装费用必须在产品价格的15% 以下,荷兰规定60%的包装材料必须重复使用,韩国政府借助经济手段如奖励精简商品包装,惩罚商品过度包装遏制过度包装。我国关于商品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起步较晚,但令人欣慰的是,此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2005 年 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实施,该法明确规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经济和技术条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状况以及产品的技术要求,组织制定有关标准,防止过度包装造成环境污染。” 《循环经济法》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起草与反复论证,日前已初现轮廓。草案中,造成浪费和增加污染的“过度包装”被列为明确的严厉限制和惩罚的范围。同时对产品过度包装提出三项要求:一是包装物不能大于被包装物体积的10%;二是包装物总成本应当低于被包装物零售价格的20%;三是包装物首先考虑再生或者循环利用的材料。此外,生产者还得对其产品和包装物承担回收或无害化处置的“延伸责任”。否则,将被处以代为回收或处置费用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包装法》也正在起草中,并且有望很快出台,绿色包装的奖励、过度包装的叫停和制裁将有法可依,《包装法》的出台必将给消费者、生产厂商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福音。
4.完善现有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运用经济手段,引导适度包装
在财政政策上,实行企业、消费者责任制,使企业和消费者承担包装回收成本。如可以规定,生产商设立包装物回收点,消费者在购物时要预先交付一定的包装物回送保证金等等。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实施。政府应出台财政政策,允许企业包装回收、再处理费用进入成本,并对包装材料再利用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在税收上,为了遏制过度包装,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过度包装厂家开征高额的增值税和环境税,包括污染物排放税、环境服务税、污染产品税、生态补偿税等,促使其外部效应内部化。同时在对环境经济值评估后应当对包装废弃物也要以合理的收费标准征收排污费,刺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实现产品的适度包装。
5. 包装行业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
立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立法之前,加强行业自律对治理过分包装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包装行业协会应当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对商品包装在整个商品所占体积的比例、层数和商品包装在整个商品中所占的费用进行规范,通过行业规范来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势头,并大力倡导绿色包装。绿色包装倡导包装要达到减量化、重复使用、再生使用和可降解。行业协会还应试行区别不同重点行业试行制订包装“过度”的标准,要求企业执行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行业自律。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政法系
参考文献:
[1]刘思敏.过度包装的辨析[J]. 上海包装,2003,4.
[2]解占彩.遏制商品过度包装是企业节约资源的题中之意[J].集团经济研究,2007,8.
[3]张红六.论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
[4]吕庆华. 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及其防治[J].当代财经,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