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从中国回来之后
2008-12-29尼根娜·别罗耶娃
中国市场 2008年24期
导语:一个俄罗斯女记者的失败赌局。
“每个人都要向中国学习!中国将会很快‘统治’全世界!”主编在我耳边不停地念叨着这几句话。他在中国待了不到一个星期。
“好了!好了!”我对主编说,“中国不过是人多罢了。”不过,这个话恰恰是他想听到的。“仔细看看你周围,醒醒吧!中国已经在这里了,在莫斯科了。没有中国货是没法生存的。离开了中国制造,你连一个星期都捱不下去。”主编嘲笑道。
“要不我试试?”很快,我打了赌,准备用一周时间来证明,没有中国货我一样能活下去。
最开始的时候,我必须数数已使用的中国商品有哪些。我想,“公寓里除了那台必须要用的电脑外,就没什么东西了。”不过当我凑近看电脑电源线时,我傻眼了:标签上面写着“中国制造”。“天哪,我不可能一星期不用电脑吧?7年里我可是一天都没离开过它的!”
不过我还有个消遣工具—电视。“哈,我还有个Rolsen电视,100%俄罗斯血统,后面的铭牌可是清清楚楚地写着‘俄罗斯制造’。”这台老电视还剩一只脚,颜色也是一塌糊涂,只能收到可怜的几个台。不过运转还算良好,前提是我要狠狠地踢上几脚。我很快告诉朋友我的电视是俄罗斯产的。坦白地说,我还很自豪。但是没高兴多久,他们就把我从天上拉回了地球,“你的电视是中国产的,随便问谁都知道。”朋友们说。我不死心,就真的找到一家电器店想得到专业解释。“该怎么说呢?”售货员说,“Roslen电视确实是俄罗斯品牌,但里面的东西都是中国货。”我又问道:“那Rubin电视呢?他们算不算俄罗斯电视?”“不是,用的配件都是中国的。”售货员很肯定地告诉我。
离开电脑和电视,我的生活突然被打回到20年前的样子。
我回家准备弄点儿吃的,于是就在冰箱里找。幸运地是,这台明斯克冰箱和我年纪相同,所以里面不太可能有中国元件。明斯克冰箱在苏联时期就有了,这比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的时间早了许多。
我很高兴地看见冰箱里的冷藏盒等配件写着“波兰制造”。盒子上写着“请放进微波炉中解冻”,但为了安全起见,我把微波炉里外上下都瞧了个遍,结果在底部,我再次看见了那几个熟悉的字:“中国制造”。
“好吧,大不了我用老式的办法来做饭。”想喝杯茶总不算麻烦了吧。可是我之前已把电水壶和其他中国产的器皿都锁起来了。我还记得当时买这套茶具时,店员是怎么给我介绍的:“这是套很不错的茶具,是意大利品牌,其他器皿都是中国货。当然,你还可以选法国产的,不过这样多花上2000卢布。”最后,我只带走了“半个”意大利茶具。
我经常在市场上听到商家们议论说,谁谁的衣服是“巴黎制造”。最近我却发现,那些被商家们安上高贵血统的衣服,实际上还是从中国出来的。商家一直在告诉我,不用担心中国衣服的质量――质量很好,价钱也很公道。我找遍了市场,没有一件衣服上面是不印着“中国制造”的。
而那些高档服装店集中了俄罗斯流行服装设计师的作品——样式新颖,价格昂贵。但当我问同样的问题时,答案似乎都差不多:“衣服在中国生产,不过设计创意百分百是属于我们的。”
没有电视和电脑,我怎么活?”我问自己,“读书?”我马上在书架上翻找,想找出一本不是中国印刷的书,结果连书架上放的小装饰品都无一例外是中国产。
我的公寓一下子就变得安静起来。我只好睡觉,身下的沙发是瑞典设计、俄罗斯生产的。不过从内心来说,我知道在这里面的某个地方依然是由中国人来制作的。
生活中少了中国真的是苦不堪言。洗衣机、座机电话、电吹风、电话留言机都是中国产的,连我在地铁外面花200卢布买的脸盆也是。不穿中国产的衣服还是有可能的—但你要多付很多钱,而且还很难找到替代品。那我们的选择是什么?
我很丢脸,输掉了赌局。主编,你是对的,是该向中国学习了……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2008年5月4日 编辑: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