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机场:放飞“蓝色之梦”

2008-12-29

中国市场 2008年25期

  
  “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城市”,“建设大大连”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摆在世人面前。由此,让人联想到我国沿海城市中,每个发展时期都有一个标志性地名进入人们的记忆,20世纪80年代是深圳,90年代是浦东,进入21世纪,环渤海地区经济起飞的标志性地名,则是大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大连都具有光彩夺目的亮点:从东北区域经济来看,大连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得改革风气之先,经过30年的发展,已然成为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龙头;从区位优势来看,大连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带的交汇处,面向胶东半岛和渤海圈沿岸地区快速增长的城市群;而在更大范围上,其又是东北亚国际经济圈的中心点,是东北亚地区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的最便捷的海上和空中门户。大连的腾飞需要一切力量的共同努力,而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则自然而然地肩负起了这一历史大任。
  
  1998年,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大连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首次超过沈阳,1999年,胡志安开始担任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总经理一职。
  2003年,大连机场完成改制,成立了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集团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现代企业走向市场、真正开始了独立运营。随着大连机场属地化管理,国家振兴东北经济战略的实施,大连机场的空港优势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再次显现出来。
  现在,大连机场连续10年领跑东北地区的12个机场,在东北地区的市场份额中占30%。与当初相比,中国航空市场整体发展非常快。特别是民航市场准入政策的开放,为各地的机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机场相互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面对激烈的竞争,胡志安仍自信满满。他的自信来源于这样一组数字:2007年大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728万人次,连续4年保持以每年100万人次的速度增长,同时,实现纯货邮吞吐量12.2万吨,航班起降6.3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了14.6%、11.6%和12.3%。2007年大连机场新开通日本札幌、冈山、俄罗斯海兰泡3条国际航线和2条国内航线。截止2007年底,大连机场开通航线130条,其中国际航线46条;与15个国家、39个国外城市通航;新引入多家国内民营及国外航空公司,使得中外航空公司在大连都有所运营。
  大连机场,一个辐射面宽广的“两大扇面、三大通道”的航线网络布局已初具规模。
  对于这样的成绩,胡志安认为符合大连的“改革开放前沿位置”。对于大连机场未来的发展,用胡志安的话说是“战略决定胜负”。他的战略是“扩张”,目标是“北上东扩南下”,步骤是:东北门户和枢纽机场——环渤海门户枢纽机场——东北亚的门户枢纽机场。
  在胡志安的眼里,大连机场不只是一个地方机场,而且是一个区域性的枢纽机场,“我们就处于环渤海的地理位置,处于东北亚的中心圈,连接俄、日、韩,面对欧、美、澳,我们就是中国乃至东北亚的‘门户’”。
  
   “蓝色梦想”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意味着大连将继上海之后,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第二个国际航运中心。
  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所在区域的民航企业往往产生很大的影响。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为大连机场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大连市长夏德仁曾在2004年重要讲话中提出:“海港和空港是大连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空港在航运中心建设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实际上,从国外航运发展的历史来看,国际上著名的海港城市纽约、伦敦、旧金山、温哥华、东京、大阪、新加坡等在发展海运业的同时,都注重航空港的建设,因为传统的以海港、海运为单一支撑的城市,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
  
  于是,大连机场适时提出的“建设东北亚门户枢纽”的“蓝色之梦”便不再是只属于自己的梦,而变成大连整座城市的蓝色梦想。
  “根据规划,大连机场的远期目标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变成东北门户和枢纽机场,现在已基本具备;第二步是环渤海门户枢纽机场,天津机场、青岛机场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第三步是东北亚的门户枢纽机场,这是未来的长远规划。”胡志安说。
  那么,大连机场凭什么能引入如此多的投入呢?胡志安告诉记者:“吸纳一家航空公司之后,让其拥有利润空间的同时,大连机场也要有的赚,只有这样双方才能达到共赢。”胡志安表示。正是这一共赢政策,使得民营航空公司纷至沓来。
  
  突围之路
  
  很显然,大连机场具备了作为未来东北亚门户枢纽机场的潜质。但是,它能否在未来真正担当起东北亚航空港之“龙首”呢?这尚待进一步求证。然而,多年来,环渤海湾航空港之间的竞争却总是硝烟弥漫,“龙首之争”,从未停止过。
  
  大连、青岛、天津三座城市的机场都在明明争暗斗、互不相让。近年来,更有愈演愈烈之势。竞争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大航空港的投资力度。谁多追加一分钱,都会刺激其它机场的敏感神经。
  但是,竞争到了一定阶段,往往回归原始,采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大连机场借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际大搞文章,新一轮空港扩建改造高潮相继展开;“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天津机场如鱼得水,乘势大举扩张。随着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天津机场的航空货运枢纽中心的地理优势和市场优势日益显著。在扩建后的天津机场周边,将规划建设航空城,发展空港运输、航空科技、物流加工、商贸会展等产业,形成临空产业区;青岛虽没有像大连和天津那样的国家战略大型项目,但也可以乘“奥运帆船赛”落户青岛之大好时机,大搞奥运经济,空港形象更上层楼。
  
  服务就是品牌
  
  对于如何搞好大连机场的品牌建设,胡志安的理解是“做服务就是做品牌”。“建设‘品牌机场’是大连机场多年来,乃至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战略举措和奋斗目标,它符合城市发展和机场自身发展的双重要求。对于航空业这样一个窗口服务行业而言,空港服务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航空企业的品牌形象。”
  大连机场对管理的质量格外高,而从机场的服务上可以看到机场的管理质量。大连机场长期以“优质、便捷、为民”为目标,以“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作为机场服务的准则,在精品服务和承诺服务上,一直坚持对不同的客户,即:航空公司、旅客、货主采取同等的服务水准,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多年来,大连机场一直将重点加强服务岗位格式化服务,塑造规范、标准服务新形象等作为工作重点来抓。机场在售票、问讯、值机、安检、机务等20个窗口服务岗位开展精品服务的培育。同时,机场还规定了岗位服务项目、流程和标准,细化了岗位服务位置、动作、表情、语言,通过格式化的服务,以点带面,推动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为了加强对服务工作的管理,大连机场实行了首问责任制,对旅客有效投诉率、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等9项服务质量目标实行跟踪考核管理,针对服务弱项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专项检查,健全了管理考核监督体系,服务工作达到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要求。
  
  在“2004年旅客话民航”评选活动中,大连机场获得“用户满意优质奖”。2004年大连机场航班正常率达到了97.65%,服务品牌的树立有效地加强了机场“软环境”的建设。
  2008年作为大连机场实施品牌战略的启动年,领导、员工上下一心,认真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立足于打造品牌机场,向国际标准看齐,一步一个脚印地创建品牌服务。届时,大连机场对现有服务的软、硬件资源进行大整合,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打造“国内知名、国际认可”的机场服务品牌,引领机场整体服务质量迈上新台阶,力争在2015年达到亚洲最佳服务质量机场水准,到2020年达到世界先进服务水平,跻身全球最佳服务质量机场行列。
  2007年,大连机场责任造成的运输服务等级事故为0;大连机场责任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架次小于0.2%;旅客有效投诉率不高于0.002‰(人次);货主有效投诉率不高于0.05‰(吨);航空公司有效投诉率不高于0.1‰(架次);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100%;服务质量管理知识普及率100%;安检、旅客用车、特殊旅客服务、飞行区供电、应急救援等设施在航班保障期间保证率100%。
  
  这就是大连机场,一个连续实现34个安全年,连续获得5届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的国际现代化机场。2007年,大连机场更荣获了象征民航局机场安全保障最高荣誉的“金樽杯”奖。
  面对所有的荣誉,胡志安难掩满脸的喜悦。2008年奥运会已经临近,大连机场将作为奥运备降机场和奥运火炬传递机场,任务艰巨而光。“机场上下已经做好了为奥运会、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胡志安说。(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