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我国境内财险公司效率评价
2008-12-29施正恺骆珣
中国市场 2008年31期
摘要:从构建财险公司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并依据此指标体系,应用DEA方法对2004~2007年我国境内16家财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别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为提升财险公司效率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财险公司;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包络分析(DEA)
随着财险业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加大,外资财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中资财险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因此,研究我国境内财险公司目前的效率状况,探索提高我国财险公司效率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78年,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等提出了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将一个“可以通过一系列决策,投入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并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的经济系统定义为决策单元。通过对已知的n个决策单元投入产出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每个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的数量指标,据此判断这些决策单元投入、产出的合理性、有效性。由于DEA不需要预先估计参数,在避免主观因素和简化运算、减少误差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优越性。因此,本文运用DEA模型来衡量和分析我国境内财险公司的效率,并指出中资财险公司效率提升的改进方向。
一、我国境内财险公司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选择和数据采集
本文在参考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了我国境内财险公司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其中,投入指标选用劳动力投入人数(X1),资本投入(X2)以及费用支出总额(X3);产出指标选用保险业务收入(Y1)和投资收入(Y2)。具体理由如下:①在财险公司提供的无形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必须配合相关人员提供精算、核保、理赔、法律等服务才能完成,因此,劳动力投入应作为财险公司很重要的一个投入变量,此处的劳动力投入人数系当年公司全体员工人数。②资本这个指标不仅代表着一个财险公司对于其产品风险的承诺,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投入。本文选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表示财险公司资本的投入。③费用支出则涵盖广告、公关、对中介机构和兼业代理的支出等多方面。本文选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手续费与营业费用之和作为费用支出总额。④财险公司产出的商品为无形商品,投保人通过缴纳保费,将不确定风险损失转化为确定支出,此处选取 “保险业务收入”作为产出指标。⑤由于保费收入与赔款支出之间存在着时间差,从而使财险公司有了资金运用的可能性。以前的研究文献中很少有将投资收入设为产出指标是因为投资资产的额度非常小,其收入相对保险业务收入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随着国家对财险公司监管的逐步放开,财险公司投资资产的额度显著上升,其投资收入在总收益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将投资收入作为衡量财险公司的产出指标,并且以投资收益与利息收入之和来代表投资收入。
截止2007年底,我国境内正式登记的财险公司共32家,原则上,本文将考察年份的所有在我国保险市场上营业的财险公司囊括在样本集中。由于各年中都有部分公司无法获得全部指标的数据,只能将这些公司剔除出样本集。如2004~2007年间平安保险集团没有将财险方面的数据独立公布。因此选取了16家公司(见表1)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其中8家为中资公司,8家为外资公司。这16家公司的资产总额占我国境内财险公司累计资产总额的95%以上。另外,为了能够反映近年我国财险市场的效率变化情况,使分析结果既有横向比较也有纵向比较,本文选取样本的时间跨度为2004~2007。本文中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2005~2006年的《中国保险年鉴》以及中国保险信息系统。
二、我国境内财险公司投入产出效率的DEA评价
本文利用DEA测算了我国财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它们的经济含义分别为:技术效率是指在给定一组投入要素不变的前提下,财险公司的实际产出同最大产出之比,它包括了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可以较为综合地反映公司在经营管理和生产规模方面是否处于最佳状态。纯技术效率衡量规模报酬可变时财险公司与生产前沿面之间的距离,即是在将规模因素剔除的基础上,分析短期内不含规模因素的情况下组织的技术效率,它更多反映的是决策单元的日常经营管理政策和水平。规模效率衡量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与规模报酬变化的生产前沿之间的距离,它可以用来说明财险公司是否处于最优生产规模。
根据前面构建的财险公司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DEA测算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三个模型(略),依次得出2004—2007年这16家财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由于篇幅所限,仅保留了2007年的计算结果,具体见表1。
(1)综合情况。从总体来看,2004~2007年间,我国境内财险公司技术效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中资公司平均技术效率均在0.9以上,而外资公司一直在0.8~0.9之间。导致上述技术效率差距主要源自于生产规模和经营管理两个方面:中资公司的规模优势在规模效率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各年规模效率平均值来看,2004、2007年,中资公司比外资公司高5%左右,而2006年中资公司比外资公司高9%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外资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地域比中资公司受到更多限制,导致外资公司规模小,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而在财险行业中,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靠性和信誉与其密切相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外资公司的规模效率低说明它们的增长潜力更大,在国内保险市场对外资公司逐步开放后,外资公司的规模效率将会取得较大幅度的提高,因而中资公司面临的挑战也将会更加严峻。相比规模效率,中资公司在纯技术效率方面的优势不很明显,其中2004年中资公司纯技术效率的平均值还比外资公司低3%左右,这说明中资公司和外资公司在资源投入上,因为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比例差别不大。
(2)各年度情况分析。2004年,技术有效的财险公司数有6家,其中中资公司有3家,分别为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和太保产险。华泰财产的纯技术效率处于有效状态,说明它技术无效仅是由于规模无效引起的,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说明其生产规模过于庞大,可通过削减员工人数来缩小规模从而达到规模有效。2005年,技术有效的财险公司数有6家,其中中资公司有3家,分别为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和大众。2004年技术有效的太保财险在2005年变为了技术无效,而它的纯技术效率在2005年处于有效状态,说明它的技术无效是由于规模无效所造成的,并且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说明其生产规模过于庞大,它应该在费用支出方面进行削减,以达到有效状态。同样应该削减费用支出的还有华泰财产,它的技术无效率也仅仅是因为费用支出过于庞大造成的。华安虽然也处于规模无效状态,但它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说明它生产规模过小,没达到规模经济要求。2006年,技术有效的财险公司数有9家,中资公司占7家,其中只有天安一家处于技术无效状态,并且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说明其生产规模过于庞大,应该在费用支出方面进行削减。2007年,技术有效的财险公司数有8家,中资公司占6家,其中仅有中华联合和大众两家公司处于技术无效状态,并且它们都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说明它们的生产规模过小,应该适当扩大规模以达到规模有效状态。
三、结论
本文选择劳动力、资本金和费用总额作为投入指标,保费业务收入和投资收入作为产出指标,从微观的角度利用DEA方法测算了2004~2007年我国境内16家财险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对中资公司和外资公司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我国境内财险公司效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投入资源浪费的情况依然存在、并且未得到改善。因此,如何借鉴外资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师夷长技以治夷”,应该是后续亟待进行的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吕秀萍.1999-2004年中国保险业宏观效率实证研究:基于DEA方法[J]. 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