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巴菲特的生财之道
2008-12-29高先民舒云
中国市场 2008年33期
1935年,巴氏家族的门口过道出现了一个小摊子,这个摊子至今仍然保留着几项世界纪录:所倒卖的几块口香糖是最单一的商品和最小的商业规模,5岁的小巴估计也是最小的老板。
年代久远,无人记得小老板第一桶金淘到多少钱。不过,所有的人都看到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因为不久之后,他就在繁华的市区开张了第二个摊位,这次是卖柠檬水。现存所有史料对沃伦幼年经商的最早详细记录是关于他倒买倒卖可口可乐的故事。那年他6岁,利用自己的25美分零花钱买到了半打可口可乐,之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格卖出。他赚了足足的5美分,这里面未扣除他自己的劳务费和他的老板代为扣缴的税金。尽管他的老板兼爷爷从那可观的5美分中扣除了一部分税金,剩下的利润仍然给他带来了足够多的成就感。
9岁的时候,“小巴”和伙伴拉塞尔在加油站的门口数着苏打水机器里出来的瓶盖数,并把它们运走,储存在“小巴”家的地下室里。这可不是9岁少年的无聊举动,他们是在做市场调查。当时,9岁的“小巴”正和朋友在倒卖饮料。由于本钱很少,就无法多品种、大规模地进货,必须知道哪一种饮料能卖得好。为此必须做一次市场调查。要调查的地方应该满足两个最基本的条件:饮料的品种要多;喝饮料的人也要多。他们来到了加油站。这里摆放着自动售货机,过往的人在加油时经常顺便购买饮料。自动售货机里摆放的饮料品种也十分丰富,消费者的数量上也有了保证。“小巴”他们并不观察人们喝了什么,而是在傍晚的时候来一趟加油站,将散落的瓶盖收集起来,再统计一下就可以了,不用花很多时间;当然,收集起来的瓶盖也可以换点小瓶,这对“小巴”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13岁那年,“小巴”谋到了一份《华盛顿邮报》兼职投递员的差事,赚了1000多美元,并向美国政府交纳了生平第一笔税。不过,此时的“小巴”已经学会通过合理的安排来避免不必要的税收了。这一年,他用自己购买的自行车作为工作开支抵掉了35美元的税收。
14岁时,“小巴”的投递员事业更是日渐成型。他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安排,同时经营了5家报纸的派送。这样,他一方面可以通过送更多的报纸来获得收入(月收入175美元,相当于当时众多全职工作员工的薪水),也可以在顾客对其中一种报纸不满意后迅速向他推荐另一种报纸,从而不减少自己的送报量。但是随着送报量的增加,巴菲特开始发现记住每一户的订阅期限十分困难。而且由于当时美国正置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们频繁地搬家,这样就有很多客户在搬家时忘了给他们的报童付钱。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小巴”首先通过撕下“客户地址标签”的方式来告诉自己“客户已经到期了,不用送了”,同时也提醒对方“该续订了”。这样一来,“小巴”就对每个人的订阅期限都一清二楚。之后,小巴又与公寓中的电梯工达成协议——巴菲特为她们免费提供报纸,而她们则在知晓公寓中有人即将搬走时通知小巴去收取自己的钱。
也就是在这一年,14岁的“小巴”将储蓄的1200美元收购了一个地产项目,买下了40英亩的农场!(摘自:《股神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