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如何为农民编织养老“安全网”
2008-12-29王永康
中国经济周刊 2008年27期

近年来,浙江省余姚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列全国百强县(市)排名第18位,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与此同时,我们牢固树立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理念,坚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成功建立起了以“低门槛、广覆盖、可衔接、能持续”为原则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于2007年12月正式开始推行,成为全国首批建立起这一制度的地区之一。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迫在眉睫”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为农民编织起养老保障“安全网”,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促进农村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是农村社会改革、稳定、发展中的一块重要基石。
目前余姚市83万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人有13.4万,其中,有近10万老人在农村,老龄化率达到16%,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城市行列。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如何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在沿海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让农民老有所养,已是摆在党委、政府面前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条件和时机正在日益成熟
尽管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财政负担、制度设计、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困难,但总的来说,建立这一制度的条件和时机正在日益成熟。
一是党和国家对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十七大报告也提出“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走向,为建立这一制度指明了方向。
二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改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以及上个世纪90年代《县级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曾经推行(简称老农保),为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三是农民群众对养老的保障意识越来越强。长期计划生育政策作用下,传统的单纯家庭养老功能有所削弱,农民盼望建立起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并行的模式。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是民心之所向、民生之所盼。
四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德国、日本等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一般具备四个条件: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在15%以下;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在20%以下;农业人口占总人口降到50%以下。
而余姚市2006年的人均GDP达到了5200美元;农业产值仅占7.1%;单纯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比在10%以下,农民人均纯收入8557元。2006年,余姚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2亿元,使这一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养老办法做到三个“坚持”
我们把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从调研到实施,用了整整一年时间。
首先,我们开展了老年农民生活状况的专题调查研究,先后对全市各地625户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对100多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并先后召开十余次座谈会,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其次,我们组织力量认真研究,制订了《余姚市农民养老保障试行办法》,问计于民,多次把拟订的政策向广大农民群众征求意见,把这些意见充分吸收到政策中来,使出台的政策更具针对性。
2007年12月,我们正式在全市推行《余姚市农民养老保障试行办法》,今年1月参加保险的农民拿到了第一笔养老金。
《余姚市农民养老保障试行办法》在设计上结合当地实际并努力创新,做到了三个“坚持”:坚持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坚持保障水平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余姚市农民养老保障试行办法》基本设计框架如下:
参保对象,凡市内农业户籍且年满16周岁及以上人员、从市外迁入并取得我市农业户籍满7年人员(政府政策性移民、婚嫁迁入本市的不受户籍满7年限制),均可参加新型养老保障。
资金筹集,实行个人缴纳,政府兜底。市财政每年按不低于上年待遇支付总额的35%作出预算安排,注入农民养老保障基金,确保养老金的支付能力。

待遇享受,参保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从核准享受养老保障待遇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保障金,养老保障待遇标准与缴费标准相对应,即:1档210元/月,2档180元/月,3档150元/月。男年满70周岁、女年满65周岁及以上的人员既可以选择一次性缴费参加农民养老保障,也可以选择享受由市民政局组织发放每月50元的老年人员生活补助金,两者只能择其一。参保人员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障费全额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每年按银行同期一年期储蓄存款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