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钱之争凸显跨境资本监管之难

2008-12-29《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中国经济周刊 2008年27期

  尽管速度有所放缓,中国的外汇储备依然处在高速增长中。7月14日,央行公布2008年上半年金融运行状况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国内外汇储备余额突破1.8万亿美元关口至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
  长期受困于“双缺口”的中国骤然累积起巨量外储,自然会派生出不少疑问,其中包括:蜂拥而入的境外资金中究竟有无热钱存在?如果存在,热钱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如果这些疑问不能得到准确和权威的解答和解读,那么中国围绕外储而生成的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调控举措,难免因为聚焦不准而方法失当。
  但是,诚如我们曾在此栏目中指出的那样,由于统计口径的杂乱以及基础数据的缺失,意欲准确估算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几乎不太可能。仅以不完全的统计观之,目前便有来自各方的1.75万亿美元、8000亿美元、5000亿美元、3000亿美元等大相径庭的说法,而基于这些数据而提出的政策建议也五花八门,甚至相互矛盾。
  有关热钱的这些杂乱无章、各执一词的参考数据和建议,不仅不能成为宏观决策的准确参考,相反还可能影响和干扰决策层的形势分析和政策制定,危害之大令人担忧。
  理想状态下,只要资本项目仍未放开,中国不应该出现较大规模、快进快出的投机资本。但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客观存在上行的预期,因此,一旦境外资本能以报高出口价格、报低出口价格、借道外商直投、延滞收益汇出等方式混入或者赖在中国,就能获得几无风险的投机回报。经济学家凯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