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民众共享的机制
2008-12-29王成继
人民论坛 2008年22期
站在更高层次上、着眼于更广领域,统筹考虑,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形成城镇带动农村发展、工业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
在陕西省县域经济考核中,榆林市榆阳区连续两年跻身十强行列,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区,构建和谐榆阳的关键时期。榆阳区要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尊重群众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社会新农村建设。加大投入力度,财政支农资金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便于农民生产生活、改善村容村貌、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为主要内容,高起点做好村庄、民宅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村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靠科技,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优势特色产品基地,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联结的模式,发展农牧产品深度加工,发挥规模效益。创建市场连接体系,积极组织引导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广泛开展内引外联,多渠道开拓市场,寻找销路。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扶贫开发的目标,使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加快调整贫困地区的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积极稳妥地推进生态移民和重点村建设。坚持开展定点扶贫和对口帮扶,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
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要把劳务输出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搞好农民外出务工应用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扩大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效益。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投资效益。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加强城镇和广大农村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信息、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创造条件。要提高城乡道路通达深度,发展公共交通。抓住西部大开发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高度重视农村卫生、文化、广播、电视、通讯、流通等事业,扩大公共服务业供给,增加居民服务性消费,提高社会公共设施服务享有水平。(作者为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