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珠港事件轶事

2008-12-27

今日文摘 2008年5期

  1941年12月7日凌晨,一支拥有3l艘战舰,包括6艘航空母舰和353架飞机的日本舰队,排成三列纵队,在黑夜和浓雾的掩护下,从珍珠港以北230英里的海面上悄悄向美军在太平洋上的这个最大海空军基地逼近。6时正,第一攻击波的183架日机从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7时30分,机群穿过浓厚的云层俯冲下来,对停泊在港内的一排排美军重型战舰和机场上的一群群飞机进行了猛烈的轰击。一小时后,第二攻击波的170架日机也投入了攻击。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大多数美国官兵都上岸欢度周末去了,留下来的官兵此时都还沉浸在甜蜜的美梦之中。当日军飞机袭来之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和夏威夷防区司令正在打高尔夫球;基地情报中心的值班员还认为是自己的飞机在进行演习;正在升旗奏乐的水兵们还不断地向日机招手致意呢……这一切就注定了太平洋舰队的悲惨结局:美军有15艘主要战舰和巡洋舰被击沉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官兵伤亡3000多人。
  日本这次奇袭珍珠港,立即轰动了全世界,成为世界战史上最成功的战例之一。这次奇袭战是谁最先构想出来的呢?它既是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受拜沃特《太平洋战争》一书的启发而产生的构想,也是他从他的对手和老师美国人那里学习得来的结果——
  拜沃特系英国人,原为英国派往德国的一名间谍,后来他开始研究海军,成为该领域的权威。他为报刊写过不少文章,还出版了几部小说。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他曾写过一部名为《太平洋战争》的小说,小说形象地描绘了偷袭珍珠港的全过程。恰巧,1926-1928年,山本五十六作为日本海军驻外武官在华盛顿日本驻美大使馆工作,他对《太平洋战争》一书颇感兴趣,便仔细阅读,从此,偷袭珍珠港的大致轮廓便深埋在山本五十六的脑海之中了。此书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后,已成为海军总司令的山本便要求他手下的参谋认真研究。
  1932年1月,美国海军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抗实战演习,以检验珍珠港的防卫能力,担任攻击的雅乃尔海军上将摒弃了旧式的用重型战列舰和巡洋舰进攻的策略,而采用以航空母舰为主的打击手段。他利用冬季珍珠港多雨云气候的掩护,并选择星期日清晨防御部队警惕性最低的时机进攻,以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最佳效果。偷袭演习果然如他设想的那样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情况同九年后日本的奇袭十分相似。在这次演习中,日本间谍四处活动,将情报迅速发回东京,为后来山本五十六的奇袭方案提供了蓝本。美国人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打自己,于是山本就大胆地将九年前雅乃尔的模拟枪弹的军事演习,转化为他自己真枪实弹的海上奇袭,结果大获全胜。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奇袭珍珠港的海战杰作,是由英国人构想,美国人实验,最后由日本人来实践完成的。
  多里斯·米勒是当时“西弗吉尼亚”号军舰上的一名炊事员,这是当时美国黑人在军队里所能谋到的最好的职位。虽然他已经具备了作战能力,但他是不能参加战斗的。因为那时种族歧视盛行,大部分陆海空军的官员都是反对黑人成为战斗员的。来自得克萨斯州的米勒虽然对这种公开的种族歧视感到无比愤怒,但他不敢表现出来。珍珠港事件爆发的那天早晨,这位黑人青年正在煮咖啡,他感到奇怪,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和平的早晨,天空中的飞机会发出如此大的噪声?
  突然,爆炸的气浪把米勒掀翻在地,当体格健壮的米勒醒来之后,他立即从地上爬起,冲上甲板。所见之处硝烟弥漫,其他的军舰已被掀翻侧转。头顶上几十架日本重型轰炸机俯冲轰炸控制了领空,竟然没有一架美机进行还击。
  米勒冒着枪林弹雨,把受伤的军官背到安全的地方。接着,他又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为高射炮机枪手运送弹药的行列。周围的士兵都在日军重型轰炸机的扫射下牺牲了,接着机枪手也阵亡了。米勒不得不冲向高射炮,对准日军的战斗机猛烈射击,取得了在十几分钟内歼灭10架日军战斗机的赫赫战绩。
  但这一勇敢的行为只意味着他违反了军纪,因为军方规定:黑人不能碰任何一种武器,也不能参加一线战斗。出乎意料的是军方并没有处分米勒。几个月以后,当时的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茨上将亲手把海军十字勋章挂在米勒胸前。同时,美军海军给米勒在总部安排了一个闲职。然而这名黑人青年不愿坐享清福,却要求留在前线参加战斗。两年后,米勒在一次战斗中阵亡。米勒的事迹改变了美国军方的偏见,他们因此修改规定,允许黑人参战。米勒的故事几十年后仍被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克莱明深情地提起,他在一次纪念珍珠港事件55周年纪念大会上说:“米勒不仅使我们懂得了英雄主义,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藐视种族歧视的勇气。”
  其实,美国军方对有色人种的种族歧视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不但对黑人,对华人亦历来如此。1941年12月初,中国军统局就已破译出日本海军欲偷袭珍珠港的密电,经蒋介石委员长批准,由军统局长戴笠将这份密电经军统美国站站长萧劲(其公开职务为中国驻美大使馆武官),通过中国驻美大使透露给美国五角大楼海军司令部。但此举非但未引起美方应有的注意,反而遭到以美国海军情报总署长官李威廉少将为首的一批美国人的嘲笑。他们认为:“这是破坏日美关系,拿些危言耸听的文辞来糊弄人!要说这帮黄色人种能掌握译电技术,得等到咱们的孙子给他们的孙子取名吧!”然而,就在他们嘲笑中国人后没几天,报应就来了:日本果然奇袭珍珠港,美国损失惨重。
  此时,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上将才如梦初醒,急电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令其了解军统及戴笠的情况,不久,回电称:“戴笠,中国政府军统局局长,破译技术较高,前几日得日军将炸击英舰密电,英政府不相信,后‘英威尔斯亲王号’(这是英国最新的、威力最大的军舰,刚开来远东作战)被日本人炸沉,英国上下震惊,并向中国政府致歉……”诺克斯看后,思想上才彻底转变,立即改变态度:他一方面立即向中国政府发电致歉,一方面在华盛顿大饭店举行宴会,宴请中国驻美大使和武官萧劲等人。■
  (袁英荐自《老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