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密“神舟”七号飞船

2008-12-26

关键词:航天服神舟航天员

高 峰

2008年,北京举办了成功的一届奥运会,举世瞩目.同时,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也是航天事业的新突破,同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神舟”七号于 2008年9月25日成功发射,“神舟”七号已重点突破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太空行走)技术.

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仍然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此前这种火箭已经成功地将六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针对前几枚火箭的飞行情况,科研人员对这枚火箭进行了局部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此外,还在火箭上增加了一些摄像头,使火箭的工作状态更为直观.

从“神舟”七号开始,我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担任. 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的是,“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舱外航天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舱外航天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和“神舟”六号相比,“神舟”七号最大的变化有三:一是执行航天员出舱活动;二是飞船满载,三名航天员最长飞行五天;三是飞行期间要进行一些卫星通讯的新技术试验.

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航天服从气密、通信、排泄、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舟”六号有较大提高.这次的舱外航天服每套总重量约120 kg,造价每套约3 000万元人民币,可为航天员出舱活动提供适当的大气压力、足够的氧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需要;航天服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辐射、微流星和空间碎片对航天员的伤害,保证航天员的工作能力;航天服还能提供可靠的工效保障及遥测通信保障等.

舱外航天服俨然是个小卫星.它的外层防护材料具备防辐射、防紫外线、抗骤冷、抗骤热等功能.因为出舱的航天员可能会遇到向着太阳的一面是200多摄氏度的高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零下的低温.这种骤冷、骤热的变化必须使用特殊的材料及防护层.我国自主设计的舱外航天服能使航天员免受太空微流星体撞伤,并能过滤一定程度的辐射.航天服里有风扇或水冷式的布料来除去过量的热.航天服上有个纤维罩,包含了通讯用的麦克风及喇叭,配合航天服中的传输器及接收器,可以使航天员与地面控制中心及其他的航天员通话.舱外航天服还能产生助力,使航天员在太空穿梭机外能自由行走.航天员会呼出二氧化碳,在航天服这个密封的空间中,如不除去二氧化碳,它的浓度会上升至危险程度,令航天员死亡,所以,航天服上必须要有除去二氧化碳的功能.首先,空气会进入一个装有木炭的盒子除去臭气,接着便会进入过滤二氧化碳的部分,随后,经过一个风扇,在纯化器中除去水蒸气后再回到水冷系统.空气的气温维持在12.8 ℃,航天服上的转换装置可提供长达7 h的氧气供应及二氧化碳的去除.

“神舟”七号有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翟志刚出舱行走,刘伯明在轨道舱迎接,景海鹏留在返回舱.出舱活动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神舟”七号还承担着其他三项任务.第一,进行科学实验,包括在太空中进行固体润滑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极板舱外暴露试验,由航天员把材料取回轨道舱.科学家已开始研究太空环境对这些样品的影响,通过研究寻找进一步提高材料性能和寿命的方法.第二,“神舟”七号飞船释放小卫星,小卫星围绕轨道舱进行伴随飞行.通过这项实验,检验对两个卫星进行相对运动控制的能力,同时检验地面测控网对两个目标相对运动的测控能力.第三,“神舟”七号飞行还进行太空中继终端的试验.这项任务的完成,为我国建立天地测控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大地提高了测控网的覆盖率和效率,为载人航天今后从事交会对接等对测控覆盖要求更高的活动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又一个里程碑.从“神舟”七号开始,航天员活动的主动性大大提升,对航天员的身体、技术和心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责任编辑 蔡华杰

猜你喜欢

航天服神舟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舱外航天服硬核大揭秘!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我要当航天员
来吧,少年航天员
神舟十一号与
为什么航天服是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