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同学会
2008-12-24苑广阔
今日文摘 2008年20期
中国的教育是学校(过去是私塾)教育,只要你进过学校的门,就会有同学。如果你是硕士、博士毕业,同学就会更多。既然有同学,就必然会有人组织同学聚会。特别是现在通讯工具这么发达,电话、手机、网络,只要有人召集,就会有人回应,于是乎,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聚会,一段时间总会碰上几次。
可是,如果我问你,参加同学聚会后的心情如何?你肯定就会有些失落或者说失望。其实别不好意思,大家都一样,就我参加的各种同学聚会而言,确实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说是同学聚会,到了最后就成了有钱人和当官者炫耀和显摆的舞台,而我等一无钱,二无权的平民百姓,在同学会上注定只能充当听众和看客的角色。听仕途通达者讲述自己如何攀了门好亲,然后平步青云,听有钱人讲述自己如何通过关系,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就成了同学聚会的保留节目。
如果当官和有钱算是成功的话,这种成功者毕竟还是少数。所以,在同学聚会上,失意者还是占绝大多数的。这反倒拉近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很多过去关系一般的同学,现在借着“同病相怜”反而走得更近了。当然了,也有少数过于势利的同学,总是对比自己混得好的同学恭敬有加,主动靠近,而对于比自己混得差的同学不理不睬,故意疏远。
其实你也不用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类的,同学聚会不过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既然在社会的其他领域所谓的成功者总是能成为人群的主角,同学聚会上又怎么能够例外呢?同学情谊必定也挡不住世俗的侵袭和生活的磨砺。所以,同学聚会,要么你干脆不去,去了你就要有承受别人成功,而自己落魄的心理打击准备。再者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说今天的失意者就不能成为明天的成功者呢?只要你成功后,也别变得看不起没你成功的同学就好了。
当然也有把同学情谊看得比什么都重的真正的同学。曾经有一次,参加一个同城大学同学的聚会,报名的人都到齐了,唯独一位女同学没有到。大家都以为她不会来了,过了半个小时,她却风尘仆仆地赶来了,还是读书时那个快言快语的样子,刚坐下就嚷起来:“我说要参加同学聚会,今晚不能加班,那个女老板不让走,说什么你混得这么惨,还好意思参加同学聚会。我当时就火了,把文件摔在了她的脸上,告诉她,我混得再惨,我同学也不会瞧不起我。我们大学四年的感情,怎是你能随便诋毁的,大不了这份工作我不做了。”
我们很多人都笑着听她说,但心里其实十分感动:这才是真正的同学啊。■
(吴丽丽荐自《当代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