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后制造08后

2008-12-12Miaomiao

cookie world 2008年11期
关键词:育儿孩子

Miaomiao

在共和国成长史上,1980年不可能拥有20年后它所拥有的意义,1980年后出生的人也不知道自己会成长为一个另类群体——80后。过去的那几年,80后们刚刚踏入社会之时,他们感受到了隔代之间的隔阂和轻视感如此之强,他们被人乱贴各种标签,冠以各种另类名称,划分为各种不同种类,他们甚至不能像一个自然人那么自然的成长,他们中哪个个体做了点什么事,都被称为“80后现象”。

叛逆、狂热、自恋、冷漠、幼稚、没责任感、垮掉的一代……感谢2008年吧,这一年是这一群体集体正名的一年,一连串事件的反应,显示了他们的力量,修正着他们的形象。

这一群体终于普遍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期,转为社会人,成年了。

与70后在BBS上的争吵还近在眼前,70后眼中那些拥有无数怪咖的80后,例如“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承诺、没有年龄感、不为健康牺牲嗜好、对喜欢的东西不计较价钱、无法停止幻想、想到什么说什么、懒得存钱、认为晚上比白天好”。忽然之间“80后的主要任务是制造08后”口号就打了出来,赶在70后还没回过神来,80后们一个个为人父母,最小的80后也已经成年,以致60年代生人、70年代生人、80年代生人之间的差异,大的不像是一国人。

80后菜鸟潮爸

黑子作为标准的80后父亲,不忌惮讲女儿出世的原因,“是意外有了孩子,只好顺其自然。”他和老婆都是1982年出生,去年才研究生毕业,没想到老婆意外怀孕,“上班没几天,就当爸爸了,这个感觉很奇怪。”

当上爸爸后,与同龄人相比感觉如何?“痛并快乐着”是黑子给出的答案,物质压力加重很多,小孩一个月的奶粉和尿片钱,大概要2000元。小孩意外生病的话,跑一次医院至少都要花去好几百元。为了节省开支,黑子缩减了很多娱乐生活,再也不敢随便跟朋友出去喝酒、唱K。

80后男孩不少刚从父母的怀中挣脱,突然“升格”成了小家庭的顶梁柱,压力巨大无比。不少80后爸爸又选择回到父母身边,依赖父母“啃老”过日子。姚超是某私立中学老师,1980年出生,老婆也是同一学校的同事,1981年出生,两个人在有了孩子后,甩手把小孩交给家里长辈带,两个人都是独生子,两边四个老人轮流帮他带7个月大的儿子,“我上班已经很累了,下班了需要休息。再说父母也没什么事,他们都乐于带孩子。”姚超的业余时间于是还和单身时候一样,交给了网游。

同样都是80后爸爸,黑子对姚超的育儿态度不能苟同。“要玩就不要生孩子,有了就要有责任,让我套用罗素的话:孩子是天赋的,父母则是天赋之结果的奴隶。”黑子认为在做爸爸的同时认真学习做爸爸才是真谛,“我们这一代的父母跟我们这一代普遍有代沟,所谓的代沟就是他们喜欢控制孩子,阻挡孩子,我最厌恶那些平白无故阻碍自己子女生活道路的家长,所以我努力不做那样的家长。”黑子已经开始在网络上写亲子博客,文字诙谐可爱,记录女儿成长的点滴。

同样是80后爸爸的张晓在女儿出生后买了一台“很贵很牛叉”的相机,因为给女儿拍照,张晓部成了半个摄影师,照片贴到网上被一些杂志有偿征用。从不带孩子去在照相馆拍照是张晓当爸爸那大给自己定的原则,“他们永远就是把各种并不一样的孩子扮成南瓜,趴在兔毛毯子上,最后的照片就是所有人的孩子都长一个样子。”

谈到对孩子的要求,几位年轻爸爸都说没什么要求。黑子对女儿的唯一要求是“永远不要伤害自己”,大概是被网上众多遇到丈夫出轨就要自杀的女人吓怕了,黑子希望女儿长大后能聪明独立并且想得开。“想得开很重要,很多人无法拥有这么优秀的品质,大家都成长的太不自重。”

80后辣妈“早做完功课可以早玩”

尽管自己穿着大嘴猴的罩衫,25岁的Vicky已经是一个1岁女孩的母亲。“毕业后立刻结婚,结婚后立刻生娃,反正这个功课迟早是要做的,小时候我们就懂这个道理:早做完功课可以早玩。”

在政府工作的池亦是70后,和同龄人一样,生在传统教育的家庭环境里、长在物质享受思潮冲击下的70年代人,大多还是热衷于按部就班。刚刚结婚的她遇到了尴尬事情,单位里女孩子多,生育指标有额度,于是大家抢跑道,可那些1983、1984年生的小姑娘都来抢,真不知道她们急什么?明明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就要忙着生小孩。于是她也只能跟这些80年代的小爸爸小妈妈们排队,抢指标。

与“三十而立”的传统观念相比,80后们急匆匆步人妈妈行列自有自己的一番定义,“可以跟孩子一起成长”1983年出生的兜兜是有7个月身孕的准妈妈,比同龄人早两年读书,所以无论是结婚还是生子,一路都赶早。“虽然我不承认‘抢婚,但现在还着实发现了早结婚的好处。我爸妈和我老公的父母现在都还算年轻,身体硬朗。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帮助我们,这对我们的事业发展来说,减少了很多后顾之忧。”那是不是意味着要让自己的父母亲一起帮带孩子呢?“不会,首先是我们的父母都还在工作,其次,自己的兵还是自己带的好。”

在传统的70年代人观念中,自己都还是孩子,又迎接一个新生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结婚要事业基础姑且不说,生孩子至少也得心智成熟、经济基础稳固吧?“肯定要花很多精力在孩子身上,压力也会很大,既然怀上了,就不会考虑更多问题。”兜兜说。

对如雨后春笋冒起的80年代母亲,赞同的声音很小,普遍认为80后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家长的羽翼下,他们太年轻,社会经验不足,追求幸福的基础很薄弱,应对婚姻大事有敬畏之心,仅凭欢喜和勇气,是不足以笑到最后的。

事实上,无论是在找对象意向明显的交友论坛,还是荧屏前的相亲类节目,相比于70后,80后的介入时间都相对提早,且表现踊跃。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80后“抢婚”乃至“抢生”,走在“70后”前面,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宽松的成长环境或许是形成80后“抢婚”的一个原因。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相比,80后的恋爱环境要比前人好得多,“至少人们不再认为在大学谈恋爱是早恋。”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摆脱服从分配的“历史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自主选择,这样80后恋人“修成正果”的比例也大大提高。

此外,吸取“前车之鉴”是一些刚踏出校门的80后考虑婚姻问题的原因。不少70后持“先立业,后成家”观念,结果成为大龄单身青年、难以解决个人问题。前人走过的路,对后人必然有所启示。兜兜赞同Vicky的观念:既然是女人要走的路,早走不是更好吗?

当了父母的大孩子

毕妍在外企工作,生于1981年的她虽然在工作中已经是一个独挡一面的大人,但是回了家仍然是父母的小公主,做饭、洗衣服、做家务全部由父母承包,而她仍然还是个看卡通片的小姑娘。

毕妍去年结婚后,小两口从没在自己家开过灶,一年到头都在双方父母那里蹭饭,有时候干脆就住在那里,在她的家里,随处可见可爱的毛绒玩具,两个人养了四只猫,两条狗。今年3月,他们生了

一个漂亮的女儿,这可让他们有点儿措手不及,如何照顾幼小柔弱的小生命,两个人是大眼瞪小眼。毕妍说:“我觉得我们俩还都是孩子,什么都是父母管,从来不用我们操心。现在自己有了孩子,还真是不适应。说是我们当父母,平时哄哄孩子还行,要是全靠我们那可就真不行了。现在孩子不用我天天看着,双方父母轮流带。我们只有星期天自己带,平时还是二人世界,感觉还不错。”

“养儿方知父母恩。”但是,父母的过分宠爱,让很多已经为人父母的80后仍然没有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与恩情,把孩子交给父母照顾似乎心安理得。

张女士向记者介绍,她去年年底“荣升”为姥姥,接踵而来的不仅是新生命带来的喜悦,还有带孩子的重任。说起给女儿照顾孩子,她颇有感触地说:“我们就这么一个女儿,1980年出生,从小就像个宝贝似的哄着她,看着她一天天长大,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我们当父母的挺欣慰,守着孩子就感觉很幸福。平时,他们小两口挺懒,看到他们家脏了乱了,都是我给收拾,反正我也没有什么事情。孩子工作忙,我们当老人的就多干点儿,没什么。她怀孕了以后,小两口收入不多,总是念叨不够养孩子,所以她的吃喝开销我就全都包了,生了孩子后我又给了他们两万。自从她有了孩子,为了方便她工作,我几乎包揽了所有照顾孩子的事情。按理说,为孩子付出我们当父母的也不求回报,但是有一次女儿说的话让我挺伤心。一天晚上,有朋友来家里找小两口出去玩儿,就问他们用不用照看孩子,没有想到女儿随口就说‘今天不轮我们看孩子。这孩子是他们的,照看孩子竟然还得轮到他们才干,女儿哪里能够体谅到做父母的苦心啊!”

同样成为奶奶的杨女士也向记者诉苦:“儿子是80后,从来也没有让他苦着累着,给他张罗着娶了媳妇又有了孩子,原本想着该松口气了,没有想到才是刚刚开始。小两口工作忙,有空还要玩儿,和我们住在一起,基本都是我们给带孩子,孩子已经8个月了,他们几乎都没有操过什么心,他们这父母可是当得轻松。我有时候就想,这样是帮了孩子还是害了孩子?我们不可能一辈子照顾他们,如果没有了我们,他们能够担当起为人父母的责任吗?”

熊猫妈妈太娇气

“熊猫妈妈”是很多医生护士对80后准妈妈的称呼。医生们解释说很多80后准妈妈非常娇气,“架势”也很大,从产检到分娩,往往全家几代人全程“伺候”,跟呵护熊猫一样宝贝。

“产力不错,胎位、产道正常,胎儿大小也适中,一些产妇竟因心理压力过大导致难产。”妇幼保健院产科专家指出,产妇因情绪障碍导致难产的情况时有发生,这部分产妇性格脆弱又比较任性,以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女居多,为了避免难产,很多产妇选剖宫产。

“产后抑郁症也是年龄比较小的妈妈们存在的普遍问题”专家说,经过十个月妊娠和分娩后的妈妈,身体里的各个系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天生爱美的80后妈妈们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无法适应。

专家说有些年轻妈妈甚至会在短期仇视自己的亲生宝宝,80后妈妈多是独生女,从出生、成长、读书、结婚到怀孕都一直是家庭的重心,生完孩子后,一家人的重心一下子都转移到宝宝的身上,心理上也感觉失落。长辈应该多些尊重她的意愿,少些强求或责备,对她表示关切时,最好不要说是为了孩子,那样会让她觉得,长辈关心的其实不过是孩子。丈夫应该继续像呵护孕时准妈妈那样关爱妻子,关注妻子的情绪变化,多多鼓励她,肯定和赞扬她对宝宝的付出和照顾,帮她早日走出产后抑郁。

放轻松,神经别绷那么紧

小楚1981年出生,是7个月身孕的准妈妈,因为孩子是计划内,所以从怀孕第一周开始,小楚就全副武装起来。刚刚怀孕一个月,小楚就开始行动小心,高度戒备,工作也辞掉,门也不出,全心全意用来生孩子,胎教音乐天天听,微波炉电脑手机全部远离自己,明明吃饱了也要硬逼着自己吃营养品,小楚的朋友都说她怀孕后变得“怪怪的”。

“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把孩子看得过于宝贝,期望值过高的社会心态,是让人觉得疲惫的另一个原因。”专家指出,“过去老人带孩子没那么多压力,现在是责任大于天。”

刘安从医多年,见过很多这样过度关注的家长,有的抱着孩子来咨询,带着本子,列了一大堆问题。“这样的家长往往就是过度紧张,反而带不好孩子。大人的焦虑其实也会影响孩子。”

过度关注和保护,其实从孕期就开始了。在任何一个讨论孕期话题的论坛上,很容易就能找到准妈妈们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我能吃牛肉吗?我能喝酸奶吗?我能吹空调吗?我能坐两小时车出远门吗?

能。都能。怀孕,生育,包括养育孩子,其实是一个很平常的过程。但在中国,似乎越来越不平常,从孕妇到产妇到孩子,都被过度保护着。刘安说,过度紧张对待怀孕和孩子不是好事隋,养育风格的不同,造成了育儿感受的不同,孩子最终养成的生活习惯,乃至个性也不同。

“我主张把孩子‘放养,一是‘放开了养,不要太过紧张和担心,另一个是‘放出去养。让孩子多去户外。”刘安这样建议,“让爸爸参与有好处,男人不那么怕,弄孩子幅度大一些,力度大一些,反而更好”。

其实,把心态放松下来,并不是漠视孩子,只是重新找回育儿常态,消除了那种时时刻刻的紧张感,可能反而有更多的精力陪伴孩子。“现在有两个极端,都不好。一个极端是太过细致,反而无所适从,一个是太不以为然,动辄就说,以前农村什么都没有,不也把孩子养大了?”

养娃可不是养宠物

《圣经》中,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后,上帝为惩罚他们,对亚当说:“你必定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土”,又对夏娃说:“我一定多多增加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这好似是男人和女人的宿命安排,男人最苦的是谋生,女人最苦的是生育。当了妈妈后的娜娜深刻体会这一点,生时苦,养时更苦,即便是把所有的身心都集中在初生儿身上,仍感力不从心。不用照镜子,也能知道自己容颜憔悴。

娜娜说,原本以为养孩子就跟养宠物一样,尽是乐趣。可当妈妈后,向来朋友成群的她突然断了与外界朋友的频繁往来,身旁的女朋友都娇艳欲滴,老公的女同事也美貌如花,自己觉得像个黄脸婆,这种落差使得她感到脆弱而忧郁。

专家认为先生应该多与妻子沟通,交流育儿的烦恼和乐趣,回家后要力所能及地帮忙照顾孩子,鼓励妻子定期出门与朋友会餐逛街,陪着妻子出门看场电影或听场音乐会。80后妈妈也要学会调整心态,照顾新生儿虽然辛苦,但也有很多乐趣,要学会享受和记录。只要有毅力,身材一定能够恢复好,等到开始上班,一样可以把自己打扮成一朵花。

传统育儿PK现代育儿

80后妈妈比较认可现代的育儿方式,她们热衷于从书本、网络和亲子培训班中获取科学而时尚的育儿方法。而出生于四五十年代的父母却往往喜欢沿袭自有的传统育儿观念,有些人还非常固执,一定要把自己的经验套用在第三代的养育上。燕子就遇到了这么一个固执的婆婆,她苦恼地说,照顾宝宝不是最大的麻烦,最大的麻烦是要苦口婆C/地说服婆婆放弃她不科学的育儿观念。

燕子常在网站和社区与很多新妈妈分享宝宝成长的点点滴滴,也常常帮宝宝拍摄各种各样好玩的照片和视频。可是婆婆对此很不满,认为宝宝不应该多拍照,因为老一辈人认为宝宝拍照多了容易做恶梦,不好带。让婆婆更为不满的是,燕子经常定期带宝宝做保健,婆婆觉得有事没事跑医院是一种晦气。

燕子报名参加育婴培训班也引起婆婆的不满,她说:“育婴培训班有专业的老师指导,还有心理咨询等,很多育儿经验也是科学健康的。在这里,妈妈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相对于父母代代传承的育儿经验,这里学到的知识更全面更系统。”婆婆认为,燕子的老公都是她用传统的方法带大的,也长得很好,儿媳这样做除了花冤枉钱就是跟自己对着干。

由于生活背景和受教育情况等方面的不同,婆媳之间在育儿观念方面难免存在分歧,消除育儿代沟的不二法宝,就是婆媳要多沟通。婆说婆有理,媳说媳有理,这个时候先生需要出来权衡,并积极扮演好婆媳沟通的桥梁角色。婆婆不妨跟着媳妇去听听育儿讲座或保健医生的分析,丢弃辈分偏见,理性思考一下晚辈的育儿观念。媳妇也不要太盲从书本,不妨宽容一下老一辈的唠叨,传统的育儿方法也有很多有用的经验,这样不但尊重了婆婆,同时也获得了育儿常识,一举两得。

第二胎选择

几年前,在中国的城市里,这样的场景还是比较稀罕的:一对年轻父母带着两个孩子(不是双胞胎)逛街,一个三四岁,一个是放在推车里的小婴儿。看惯了一家三口的城里人,都会好奇这一家四口的组成情况。人们心中大致会有这样几个猜测:其中一个孩子是亲戚家的?再仔细看看,两孩子长相仿佛同出一辙,那么,就是在国外生了带回国的?又或者,父母有的是钱,可以搞定户口?

除了第一种猜测外,后面两种情况确实是——也只可能是在1982年确定计划生育为基本国策的中国才可能发生的例外——而这样的父母,自豪之情也是显而易见的,这至少说明,这是一对有能力的父母,无论是个人才华能力上(留学生还有另外的含金量),还是经济实力上(在中国,生二胎好像一直是明星或者富人的特权)。

不过,现在想生第二个孩子,已经不需要出国这么大的人生转变了。当80后也到了生育年龄的今天,“一家四口”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夫妻两人都是独生子女可以成为两个孩子的父母。

80年后出生的人,因其“独生子女”的特殊的时代烙印,而成为社会学家不得不正视的有着迥异人生轨迹的人群。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影响了一代人的性格与文化传承的争论,在这20多年里从来没有停止过。当他们还是孩子时,我们说他们因为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而倍显孤单;他们上了学,受挫能力的薄弱被人诟病是独享万千宠爱的结果;当他们终于走上了工作岗位,又以“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自负嚣张”而成为80后职场上的弱势。

而这些独生子女的后遗症,都不及更深远的影响来得严峻,那就是——个缺乏兄弟情谊的人,家庭对他们的控制力也是相对式微的,当他们以独立的个体而非家庭成员融入这个社会的时候,则必然与我们传统的文化体系发生碰撞。

由此有学者呼吁应该对于这个国策进行适度调整,现在被大家普遍熟悉的政策就是,在中国大多数城市,夫妻双方如果都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二胎。

不知道80后这些还不成熟的孩子们,是否会想通过生育两个孩子的方法来一了自己孤独童年的心结呢?计划生育时代的父母没有选择余地,抱个孩子不管男孩女孩都当个宝;而有个二次机会的80后们,又忙着要为后代凑个“好”字,才作为圆满人生的目标。所以,如果是两个女孩或者两个男孩,是不是又会觉得人生有缺憾了呢?

专家分析80后父母

缺乏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是80后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80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使他们的依赖心理特别强。他们害怕长大也不愿意长大,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婚前并没有做好成家后所要承担许多责任的心理准备。由于从小备受关注和宠爱,使得他们比较任性和我行我素,不懂得互相包容与谦让。

他们认为生育孩子是为了父母,所以父母理应为他们照顾孩子。这种现象首先是在80后中的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的社会大背景下产生的。其次,它与我国应试教育也有间接关系。在我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大家往往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应该培养的家庭、社会等一系列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会造成许多80后心理承受能力差、婚后生活不独立甚至不和谐等问题。一些人承受不了婚后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而匆匆选择了离婚,这也是当今离婚率直线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无论是所谓的“抢婚”、“闪婚”,还是“早婚”、“抢生”,自主选择婚姻是每个成年人的权利。但对已是成年人但又非常年轻的80后来说,面对着多元选择,他们也要意识到,需主动承担起随选择而带来的责任和后果。

编辑的话

老舍在《离婚》里面写过:“革命青年一旦结婚,便会老实起来。”80后,新新人类,飘一代,这些名词早晚也会变成单纯的名词,再也代表不了任何群体和任何人。愤青打有人那天就有了,成长却要等到体内所有的激素分配平衡的那一天,有人需要18年,有人需要28年,有人需要一生的时间。

80后结婚生子,指责也慢慢消失,这是正常的,美国“垮掉的一代”都双鬓斑白了,80后怎么可能永远是崇尚青春、激动、虚幻、刺激、狂热的卡通人?90后都已成年,请大家纷纷停止凹造型,各就各位,预备跑。

猜你喜欢

育儿孩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
育儿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