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点滴:和谐、繁荣和霸气

2008-12-11徐宇栋

21世纪 2008年12期

徐宇栋

对美国最初的印象来自于美国的好莱坞大片、留美同学的书信及电视新闻对于美国的报道。这些零碎的认识为我拼凑出来的美国是个光怪陆离的社会,充斥着凶杀、色情和恐怖袭击;美国是有钱人的天堂和穷人的地狱等等。当我有机会亲身前往美国,实地体验了这个世界超级大国的真实面貌后,对美国的行政、司法、立法体系以及体制有了全面、概况性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个国家有了框架性的新认识:和谐、繁荣和霸气。

自信的美国人

美国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和谐。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让人由表及里地感受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处处展示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活力。

美国人素质总体很高,待人十分热情友好。在公共活动场所,人们都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陌生人间互相谦让。在马路上通常看不到交通警察,人们都自觉地接受红绿灯的指挥,闯红灯的现象是没有的。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和蔼可亲。如果人们生活状态不好,或由于阶层矛盾、社会矛盾造成心理失衡,人们就不会自信、从容和热情,这是人之常情,我相信这一点。恩格斯曾于1888年八、九月间到美国旅行时,高度称赞美国人“具有真正伟大民族的良好品质和素质”,并列举了美国人具有可爱、纯真、质朴、自信、实干、有教养等许多优点。“有教养的人的共同特点是保持自信的姿态”;“当事情由于自己的过错而发生不快时,他们表现得很能容忍”;“一旦他们着手做什么事情时,他们就踏踏实实地干”;“严格地实事求是地签订业务合同”;等等。尽管时间短,语言交流又不是太流畅,我还是感受到了美国人的性格优点,至少总体上是这样的。

穷人忙于挣钱,富人立志做官

美国的社会体制具备一定程度的上民主,至少我们接触到的老百姓都认为他们国家是民主国家。尽管很多人抱怨和指责美国的对外政策,反对美国干预国际事务,反对政府用纳税人的钱送纳税人的子弟去流血。他们认为美国政府所谓的反恐,实质上是引发恐怖和制造麻烦的根源,激发出更多的恐怖主义者前赴后继与美国决战。但是,极少有人抱怨美国没有民主,让人压抑等等。一些久居美国的华人戏称:老百姓管自己的事情,政府管外国的事情。他们解释说:美国的老百姓能够按照程序自己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无需政府操心,政府于是无事可干,便去充当世界警察。由于美国民众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强,国家法律齐全、程序清晰、渠道畅通,老百姓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表与自己生活工作相关的意见。任何具备充裕时间和一定兴趣的人,都可以在社区内进行游说,征求签名,竞选所在地议员。当然,不关心政治者在美国也大有其人。据蒙大拿州众议院的议长介绍,“一些美国人既不想当议员,也不想当选民。总统大选时,每次都有一半选民不参加投票。蒙大拿州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一次开90天。但部分民众宁愿我们90年开两天的会议。”不知是否可以把这种对政治生活的漫不经心理解成公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议员负责收集大家意见,参与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制定,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州、市议会,会议日程完全公开,市民可以旁听并发表意见。事无大小,每次会议内容均在当地电视台全程播放。议会、行政机关、法院三权分立。要说美国的民主搞得好,光听议员和行政官员的介绍肯定是不行的。我看到了两点:一是老百姓满意,没人游行上访闹个不休。二是市长办公室和议会厅全部对老百姓开放,随便去、随便看、随时发表意见。我们一行去了旧金山市市长办公室,还去了议会厅,见到了议会厅内用于全程实况播放的那12个摄像头。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有趣的一点还在于:穷人忙于挣钱,富人立志做官,做官不要薪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阿诺·施瓦辛格年薪为1美元。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找不到MADE IN USA

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实力强,劳动率高,管理和技术先进。美国经济发展也有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过渡的过程,也有过先污染、后治理的经历。

而如今的美国是高新科技为主体,大力发展IT产业和生物技术,推行全球化经济。美国依仗其经济的高度信息化,在全球带头玩起了经济一体化,经济资源的跨国流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总增长,也极大地优化了美国的经济结构。中国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参与了国际分工与经济全球化,收益也不少。当然,一些国家跟不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被边缘化,很可能会万劫不复。

因为其劳动力成本太高,所以美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初期就完全摆脱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越南、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成为其劳动力的供给方,大抢香饽饽。我在美国买了一件孟加拉国产的上衣,一条越南产的裤子。市场上的衣服、鞋帽和旅游用品,几乎都是中国制造,想带一点MADE IN USA的小物件回国送朋友,真是难坏了我。表面上看我国赚取大量外汇,依靠美国解决了国内的就业问题,但长此以往是有危险的。一是低端产品不赚钱,二是对美国和欧洲的贸易依存度过高,经常引发贸易摩擦甚至外交争端,容易失去经济发展的主动权,风险很大。因此,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传媒不关注海外信息

对于美国,还有两个现象是我所没有料到的。一是美国的电视新闻对海外其他国家的报道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关于中国的正面报道没有,负面的也没有。对日本、欧洲的报道也是如此。电视中多数是广告和粗制滥造的娱乐节目。难怪美国人对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了解极少。由此,想起当初赴日本考察时,日本电视大量放映我国港台及大陆影片,还有对我国的新闻的报道,甚至有华语节目,令我不由得再次对一衣带水、有着许多相同文化的邻邦增添了几分好感。二是在美国电视中,根本没有色情内容的节目,宾馆内也不设“有料”电视。成人杂志很少,仅有《花花公子》和《邻家女孩》两种。但是,在任何销售点,都有专门的不透明的包装袋封装,上面写着“非买毋拆”。另在包装袋外还加上一块有机玻璃挡板,只露出《Play Boy》的刊名。不像欧洲和日本,色情广告和刊物满天飞。美国在净化文化市场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做得很到位。

教育:一个也不能少

美国的学校采取义务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全部免费。据现在美国一家制药公司工作的我的一位大学同学说,免费指的是只需给孩子买个书包就OK了,书、本、笔和午餐全部由政府提供。你只要一进住社区,学校就会打电话给你家,问有无学龄孩子,如有,学校就会说,那您明天就带孩子来吧,他将被分到了几年级几班。想起在北京送个孩子上学,却要请假、托人、送礼、交赞助费,不折腾半个月下不来。

美国前几年搞了一个保证适龄学童入学的全国行动,叫“一个也不能少”,搞得很认真。国会通过立法,由小布什签署执行,并由教育部监督各州政府落实,以确保每人都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享用公共教育资源。尽管此举在我们看来没什么创意,但美国教育部部长办公室主任却为此颇多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