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豪爆炸凸显“民主反恐”困局

2008-12-03时宏远

南风窗 2008年21期
关键词:穆沙拉夫巴政府扎尔

时宏远

作为民选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扎尔达里或许不惧怕恐怖分子,但他却不能不J怕民众。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侵蚀他的反恐意志,进而影响实际的反恐效果。

9月20日晚8时,伊斯兰堡标志性建筑万豪酒店遭遇装载成吨炸药的汽车炸弹袭击,爆炸至少造成53人死亡,271人受伤。尽管这次的伤亡人数不及去年伏击贝·布托未遂事件中的多,但因万豪酒店内的人员层次与结构不同,该事件已成为巴基斯坦独立61年来影响最大、性质最严重的一次恐怖袭击。

有如美国在遭遇9·11袭击后毅然发动阿富汗战争一样,万豪灾难也将新总统扎尔达里逼上了反恐不归路。然而,伊斯兰堡在国内反美情绪高涨及“反反恐势力”集结的情况下,要将这种决心转换成对称的实际行动,恐非易事。

袭击另有主谋?

万豪酒店是伊斯兰堡仅有的两家五星级酒店之一,由于酒店周围尽是总统府、总理府、议会大厦等多处重要机构所在地,来访的外国政要一般都会在此下榻。不仅如此,外国游客和企业界人士也喜欢光顾该酒店。作为高价值目标,该酒店此前也曾两度遭袭,但都没有像这次遇袭那么惨。9·20袭击并未造成酒店本身垮塌,但作为戒备森严的伊斯兰堡市中心的象征场所,却被堂而皇之开进来的汽车炸弹炸个正着,所产生的心理冲击是惊人的。有人将之称为巴基斯坦版的“9·11”。

由于正值晚饭时间,约500名结束了斋戒的穆斯林正在餐厅里用餐,故尚在保安岗亭就被拦下的汽车炸弹还是造成了重大伤亡。据巴内政部证实,死者中约40%是外国人,其中包括捷克驻巴大使和两名美国人。爆炸还使包括酒店大堂在内的主体建筑被毁,泄漏的天然气引燃了酒店大部分建筑。附近的一些建筑物也不同程度地“挂彩”。数百米外一些建筑的窗户被完全震碎。美联社报道说,酒店主体建筑前的地面被炸出了一个10米深的大坑。而警方高官加尔达齐则称,爆炸的破坏力如此之大,估计爆炸物至少重达1吨。幸运的是,巴基斯坦总统总理等高官当晚没有按原计划在万豪酒店用餐,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恐怖分子偏爱袭击五星级酒店是有原因的,一来这里有大量西方游客光顾,正是“圣战”誓言消灭的对象;二来酒店保安措施不像政府机构那么严格;三来目标高端容易引起国际媒体注意,而又可减少本国贫民反感。事实上,9·11事件后全球的酒店袭击案层出不穷,受重创的著名酒店就有雅加达万豪酒店、巴格达黎巴嫩山酒店和埃及塔巴希尔顿酒店。

9·20袭击发生后,巴政府立刻宣布全国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并悬赏1000万卢比(约合17万美元)鼓励民众提供破案线索。次日凌晨,就任仅11天的新总统扎尔达里在电视上指责这起袭击是胆怯的行径。他说:“在伊斯兰教徒神圣的斋月,没有一个穆斯林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这不是穆斯林干的。”这番讲话值得玩味,因为在巴基斯坦的主流舆论中,“不是穆斯林干的”并非指责基地或塔利班分子违背宗教戒律,而是暗示背后有印度黑手。

有分析称,伊斯兰堡怀疑印度情报机构IT在幕后策划,是因为不久前在印度刚发生过的大使馆爆炸事件被印度人怀疑为印度穆斯林所为,并进而怀疑与巴基斯坦的情报机构ISI有关。不少巴基斯坦人认为万豪袭击案是印度人利用巴国内政治矛盾策划和唆使的。

不可否认的是,扎尔达里尽管以高票当上总统,但他与“倒穆”盟友谢里夫的关系却愈加恶化。其表现,一是他在穆沙拉夫下台后,并未如谢里夫所要求的那样,恢复被穆沙拉夫解职的乔杜里的首席大法官职务,仅仅将他任命为普通大法官。这是因为扎尔达里背负的种种指控是在去年被穆沙拉夫赦免的,而乔杜里上台后不仅会追究穆沙拉夫在宣布紧急状态、清洗最高法院以及攻打红色清真寺等事件中的刑事责任,还可能宣布总统对腐败分子的赦免不合法——这将直接对扎尔达里出任公职的合法性构成威胁。二是扎尔达里并未如当选前对谢里夫所承诺的那样,上台后即废除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这令二人关系更趋紧张。

但是过分解读扎尔达里“不是穆斯林干的”的讲话也很难说得通印度究竟要从巴基斯坦的乱局中捞取什么好处,只能说伊斯兰堡可能在表面上迎合大部分国民回避极端穆斯林同胞包办作案的心态,但心里很清楚元凶就是憎恨人民党与美国合作反恐的那帮人。这从爆炸后第一时间表态谴责的政要名单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在扎尔达里21日呼吁“所有的民主国家帮助我们渡过这场危机”后,美国总统布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加拿大总理哈珀等都表示愿与巴基斯坦站在一起,唯独缺了最重要的邻国印度,显示了该事件仍然从属于西方与极端穆斯林之间的跨国较量的一部分,但印巴关系亦受到波及。

反恐不可逆转

这起事件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将权力根基尚浅的扎尔达里逼上了反恐的绝路,使其只能向前而不能退后。类似穆沙拉夫在任期间与部族武装打打谈谈的情形可能还会有,但已退居为陪衬。而且,巴基斯坦国内政局还可能经历美国9·11后那样朝野精诚合作的转折,赋予扎尔达里在反恐方面更多的权威,令其在短期内可以提升人气。就扎尔达里本人而言,无论是家仇国恨,还是巩固权力的需要,他都必须证明,没有穆沙拉夫,反恐我一样能行。

从作为总统所应担负的安全责任来看,持续恶化的现状逼其要有作为。自今年初以来,巴基斯坦陷入恐怖袭击狂潮,已有至少1200人遇难。仅以9月份为例:9月3日,巴总理吉拉尼专车遭枪击,不在车内的吉拉尼侥幸“捡回”一条命;9月6日,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的自杀性袭击导致了30人死亡,2名警察失踪,80余人受伤;9月11日,一名恐怖分子在白沙瓦投掷手榴弹,炸死了至少20人;9月20日,万豪爆炸案震惊世界;9月22日,恐怖分子在白沙瓦打死阿富汗驻巴候任大使阿卜杜勒·法拉希的司机后,将该名大使绑架。

频繁的爆炸和暗杀、绑架事件,使巴基斯坦到处都充满了恐怖气氛。巴民众对此怨声载道,认为政府不够作为,致使局势日益恶化,民众无处可逃。扎尔达里必须想方设法稳定局势,给民众创造一个安全的氛围。否则,沸腾的民怨将会危及他还没来得及捂热的总统宝座。

民怨之外,美国也在对其步步紧逼。虽然巴基斯坦为美国的反恐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后抓捕了600多名基地组织成员,并为此牺牲了700多名军人,但华盛顿却不甚满意,认为伊斯兰堡在反恐方面没有尽全力,以至于恐怖大亨“拉爷”仍逍遥法外,塔利班势力打而不死。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意,今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亲下密函,授意美国军方可以在没有征得巴同意的情况下,越过阿富汗边境对巴境内的目标实施打击。秉承这个手谕,美国驻阿富汗部队在9月份多次越境追杀塔利班分子。针对巴方的抗议,美国官员给出的解释是,美方之所以要调整其反恐战略,在

不通知巴政府的情况下采取军事行动,是因为他们认为巴基斯坦情报机构涉嫌向恐怖分子提供情报,如果与巴方进行情报共享,会影响美军军事行动的效果。同时,他们认为巴西北部落区是恐怖分子的主要藏身之所,越来越多的基地一塔利班武装分子从这里越境向驻阿联军发动袭击。舆论认为,美国此举反映出其对巴基斯坦这个反恐盟友的信任度在下降,不满在上升,美国认为巴基斯坦缺乏打击恐怖分子的意愿与能力。

对于美国的反恐要求和行为,扎尔达里虽也有所不满,特别是在越境打击问题上,他认为美国不应侵犯巴主权,并在陆军参谋长基亚尼表态之后同样发出了“不能容忍”的警告,但整体上他只能与美国一道进行反恐,因为他得罪不起美国。这从最近美国国会辩论是否该对出口巴基斯坦的美制F-16战机进行装备升级就可以看出来:反对升级的议员借口新装备可能被用于与印度作战而不是用于反恐,但从时机上看,恰好可与巴边防部队近日与北约部队发生交火事件联系起来。从扎尔达里的角度看,美国不仅是巴基斯坦对抗印度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目前陷入经济困顿的巴基斯坦的一个重要援助来源。如果与美国关系处理不好,不但国内经济民生搞不好,自己的总统之位坐不稳,而且还会使巴基斯坦在国际上陷入孤立。

往小处说,扎尔达里也有私仇要报。这不仅因为他的妻子前总理贝·布托去年年底死于恐怖分子之手,还因为他的3个孩子乃至他本人也经常遭到恐怖分子的威胁。有着切肤之痛的扎尔达里对恐怖主义可谓恨之入骨。在贝·布托遇刺后,扎尔达里曾说过:“我一生中经历过不少悲剧,但这次事件对我的打击最大。我会替她报仇,让恐怖分子‘血债血偿。”在此次爆炸后的讲话中,扎尔达里再次提到了贝·布托。他说:“我的心在哭泣,在流血,我完全可以理解受害者的痛苦。”他还说,恐怖主义是巴基斯坦的“癌症”,“我们决心终结它”。

火候难拿捏

恐肯定要反,但火候却难把握,反过了头只能适得其反。对军队尚不能完全驾驭的扎尔达里当然明白这一点,他在9月20日向议会发表的施政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他在反恐方面先礼后兵、软硬兼施的构想。扎尔达里说,巴政府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应对部落地区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与愿意放弃武力、要求和平的人和睦相处;对拒绝放下武器、挑战政府权威和袭击安全部队的武装分子使用武力;努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其实,巴民选政府反恐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巴阿边境半独立的所谓“联邦直辖部落地区(FATA)”,而是全国范围内的反美情绪。FATA在国会上下院都有少数席位,但热衷于无政府状态的FATA内部并没有谁在乎这区区几个席位。这里的334万部族居民没人喜欢扎尔达里,但他们也不会去投谢里夫的票。所以,中央政府再怎样对部落地区用兵,也不必顾及当地的民意反弹会对大选造成什么影响。关键的是旁遮普、信德这几个省的民意,这些地区的民众对恐怖主义也难以容忍,希望政府能对之进行打击,但他们却反对美国插手此事。在巴基斯坦,95%的民众都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往往将反恐与美国相挂钩,认为美国居心叵测,打着反恐的旗号不仅严重干涉巴内政,还借机羞辱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受这种意识的支配,巴民众希望政府能摆脱美国的影响,不再为其卖命,走自己的路。在美国无视巴主权连续越境误伤数十名无辜的巴平民后,巴民众的反美情绪达到了高潮,认为美国欺人太甚,强烈要求政府作出反应。而在万豪爆炸案发生后的次日,巴基斯坦《新闻报》更是发表了一篇题为《甩掉布什吧,总统先生》的文章,指出在这场灾难之后,扎尔达里已有充分的理由将布什赶出FATA地区。文章还说,这次爆炸袭击发出了一个明确信息:“政治家和上层阶级必须以明确的方式告诉美国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无法接受的,否则流血仍将继续。”

并非只有民众对巴政府与山姆大叔的合作怀有怒意,恐怖分子同样对此极为不满。为了阻止双方的合作,他们往往借助恐怖手段进行疯狂的报复。万豪爆炸案就是明证。《纽约时报》在爆炸后刊文称,巴基斯坦将面临新一轮暴力恐怖袭击,主要原因是巴境内的极端武装分子反对政府与美国联盟,更担心巴政府允许美国在阿巴边境增建更多的反恐据点,因此,随着巴军打击边境武装分子力度的加大,包括自杀炸弹、汽车炸弹在内的恐怖袭击次数与规模将大增。该文进而分析说,这次恐怖分子将目标选在外国人,尤其西方人聚集的万豪酒店显然不只是向巴政府传达警讯,也是在警告华盛顿与其他西方政府:别想再进行反恐战争。而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研究伊斯兰历史的副教授布赖恩·威廉姆斯则说:“针对酒店的袭击是给巴领导层的一个信息:要么结束与美国人的一切合作,要么付出代价。”“双方都把巴基斯坦看作全球对抗中的重要战场,很明显身处对抗中间的巴基斯坦老百姓付出了代价。”

作为民选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扎尔达里或许不惧怕恐怖分子,但他却不能不怕民众。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侵蚀他的反恐意志,进而影响实际的反恐效果。这反过来又会引起美国的不满。左也不行右也不行,只有向中间,而中间却悬吊着一根细钢丝,强人穆沙拉夫由于没能找到两者的平衡点,结果一头“栽”了下去。现在轮到了扎尔达里,即使在贝·布托遇刺后短短9个月里迅速发迹的他能延续“超好运气”,但要想在上面稳稳地起舞恐怕也难。

猜你喜欢

穆沙拉夫巴政府扎尔
第五章 新灯换旧灯
Chapter 5 New lamps for the old
穆沙拉夫死刑判决被撤销
巴前总统扎尔达里因腐败案被捕
当读书成为“刑罚”
巴:穆沙拉夫若回国将被捕
巴基斯坦警方 要抓穆沙拉夫
巴方悬赏61.5万捉拿马哈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