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童星释小龙:老爸终于让我读书了
2008-12-02王潇
今日文摘 2008年3期
释小龙是闻名中外的功夫小子,在外人眼里,这样一位少年成名的“童星”应该幸福快乐、风光无限。可事实上,偏离正常成长轨道的演艺生活,让释小龙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成长烦恼,而他最向往和渴望的,竟是过上普通孩子都能过的学校生活。
成长的烦恼:“童星”孤独想进学堂
河南省登封市是少林武功的发祥地。1988年12月2日,释小龙出生于这里的一个武术世家,父亲陈同山自幼习武,练得一身绝好的少林功夫。
释小龙从小聪明伶俐,两岁时就被父亲每天天不亮带着晨跑、练功。像很多练武的人一样,陈同山性格刚毅,对儿子要求非常严格,有时,一个马步就要小龙扎一上午。从小,父亲就是释小龙最怕的人。
1993年6月,释小龙随嵩山少林佛学文化访问团到台湾访问,他天真无邪的笑容和有板有眼的武学招式深受台湾人的喜爱,也得到了台湾著名的长宏影业公司的青睐。当年7月,年仅4岁的释小龙就与长宏公司签约,拍摄《旋风小子》。
刚进剧组,一切对释小龙来说都新鲜。加之还有一个来自台湾的、与他年纪相仿的小演员郝劭文,释小龙玩得非常快乐。但真正进入拍摄流程后释小龙才发现拍戏并不“好玩”。
幸运的是,这部由释小龙主演的《旋风小子》很快火了起来,他光头小和尚的形象很快走进观众心里。伴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小龙的片酬很快飞涨到百万之巨。但这个巨额数字对于小小的释小龙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玩才是他最关心的。但偏偏就是这件对普通小孩来说非常容易的事情,对他而言,却近乎一种奢望。
不知不觉中,释小龙到了上学的年龄,而此时他已经拍了10部影视作品,演艺事业也如刚刚升起的红日一片大好。是让小龙读书,还是继续拍戏?家人展开了讨论。
一家人的观点很快分成了两派。最后大家决定问问释小龙的个人想法。面对父亲严厉的目光,已经7岁的小龙胆怯地回答道:“我想上学……”当父亲问他为什么时,释小龙低声说道:“因为学校里才有小朋友玩。”
结果,还是一家之主的陈同山力排众议,决定让释小龙继续拍戏,先创业后读书。
校园梦碎:固执的父亲郁闷的儿
虽然释小龙有老师为他辅导功课,但因为他是以拍戏为主,文化课的学习非常不系统。更重要的是,他所渴望的校园生活距离他越来越远。
1997年5月,释小龙正在浙江横店拍戏,从来不去片场的爷爷因为思念孙子,就不顾陈同山的反对,亲自到横店探班。这一探,把爷爷心疼坏了——小龙每天的戏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有时间和爷爷亲近。好不容易一场戏拍完,小龙从片场下来了,没跟爷爷说几句话,头一歪竟在椅子上睡着了。年幼的孙子竟累成这个样子,爷爷忍不住泪流。
1997年秋天,释小龙抓住拍戏的空隙回家。家里人的宠爱和与伙伴在一起的快乐,让释小龙又向妈妈提出要上学。为了得到支持,他还哭着缠着爷爷求爸爸让他上学。
儿子的哀求和众人的求情,让陈同山终于改变了主意。1998年,他决定让10岁的释小龙到郑州市纬五路第一小学3年级学习。
知道释小龙来学校读书。班主任“如临大敌”。在他到来的前一天,就专门给班级同学开会,商量如何应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结果,释小龙一进校门很多同学就把他团团围住。下课后,更多的学生围住小龙所在的教室,隔窗观看小龙的一举一动。小龙要上厕所时,班主任老师也只好组织同学们组成人墙,护卫小龙去小便。
尽管上学的麻烦一串串,学校生活还是让释小龙感觉兴奋,这是一个与他拍片不同的世界。短短几天时间,小龙就与班上的同学打成一片,同学们还选他当了体育委员。
当小龙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中时,父亲陈同山却动摇了。原来,电视剧《少年包青天1》的导演找到陈同山,希望释小龙能演少年展昭。陈同山私下与导演签下协议:把仅上了两个礼拜学的儿子送到浙江横店拍摄《少年包青天1》。
陈同山的决定遭到妻子方平的极力反对,连大小龙几岁的女儿也向他求情,让小龙留在家里。陈同山却固执地将哭得眼睛红肿的释小龙送上了飞机。
结果,正如陈同山所希望的,
《少年包青天1》热播后,小展昭的形象深入人心。
释小龙成了学校里一个有班级但不见其人的特殊学生。他与学校的唯一联系,就是到每个学期的考试时间,司机把试卷取回来,传真给小龙做完,再交给老师评分。
2000年,只上过10多天学校的释小龙被河南省实验中学破格录取。但这个学校他3年内只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开学当天,在爸爸的带领下见见校长和老师就走了,第二次学校举行运动会,特地请他回来和全校“同学”见见面。
失去同学的小龙是孤独的,而此时,原来时不时能见面的郝劭文也回台湾读书去了。他在那个大人的世界里连最后一个朋友也失去了。可能是长期不和同龄人打交道的缘故,释小龙经常一个人躲在旁边发呆。随着年龄的增长,释小龙慢慢变了,他的话也越来越少,眼神里透出一份与他年纪不符的孤独和忧郁。2001年夏天。陈同山刚好去香港公干,就去看了一下正在那里拍戏的儿子。
陈同山来到拍摄现场时,正是炎热的午后,正在拍古装戏的释小龙被晒得黑黢黢的,剃得光亮的头皮晒起了皮,用手轻轻一摸就能揭下来一大块。见状,陈同山忍不住眼眶发红。见爸爸伤心,小龙以为他知道自己拍戏的苦,低声对父亲说道:“我不想拍戏了,我要上学。”陈同山口头上答应下来,可考虑了一年多却没见任何动静。
原来,陈同山研究了很多童星的经历,他发现,14岁是童星们的一个坎儿。14岁之后还能留在舞台上的,就很可能成为明星;否则,就成为从人们记忆中很快消失的流星。而他想让儿子成为明星,就这样,小龙上学的事还是被他否决了。
读书梦圆。愧疚的父亲帮你寻找快乐童年
满怀的希望,到头来还是一场空。释小龙再没提过进学校读书的事情,对父亲、家人也越来越冷淡。陈同山给他打电话,他很多时间都拒绝接听。当父母找他找得发急时,他就用手机给父母回短信“忙”、“累”、“工作”,不愿意再多发一个字。
为了挽救心爱的儿子,陈同山和妻子四处向其他孩子家长讨教,还专门咨询有关专家:为什么自己的儿子与父母就是没有话说?专家告诉他们:孩子毕竟是孩子,父母应该按他的天性来安排他的生活,千万不能让他负累太多。
专家的一席话点醒了陈同山,他终于意识到,一个孩子像一棵种在农田里的庄稼一样,成长、开花、结果都有自然规律。如果违背自然天性,尽管也会硕果累累,他的内心却是苦的。
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时候,陈同山后悔不已。后悔自己过于武断,总是用一个大人的价值取向去为一个孩子做选择,结果生生夺去了属于他天性的童年和快乐。痛定思痛,陈同山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让小龙重新快乐起来。当务之急,就是要给释小龙联系一所学校。
作为当红的“功夫小子”,要想在国内找到一所让小龙能安静学习的学校并不容易。最后,陈同山把眼光投向国外,将儿子送到美国著名的曼哈顿私立国际艺术高中读书。得知这个消息,释小龙给他发了条短信:“谢谢爸爸。”
2003年9月,释小龙和家人告别,来到了曼哈顿私立国际艺术高中读书,开始了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的学习生活。
刚开始到美国的时候,由于英语底子较差,他听课显得有些吃力。陈同山就经常主动打电话给儿子鼓励:“咱练武术能获,奖拍戏能拍得很棒,到美国学习可不能输给同学呀。”小龙嘴里不说,心里却非常不服气,拿出拍片时那种吃苦的劲头,认真研读。由于他的勤奋好学,一年后,包括英语在内的诸多困难都迎刃而解,他的各门功课都得了A。
在释小龙18岁生日那天,他给爸爸发来短信:“爸爸今天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您为我操碎了心,以后可以歇歇了。”陈同山在短信中告诉儿子,他知道儿子吃了很多苦,他几乎不敢看他小时候的影视作品,一看到那些作品眼泪就出来了。他对儿子说,那个时候自己也太年轻,根本不知道心疼儿子,希望儿子能原谅他。他告诉儿子:“爸爸还欠你一个快乐童年,爸爸会想办法弥补,希望来得及。”
2007年农历五月初十是陈同山42岁的生日,释小龙专程从美国打回电话,祝爸爸生日快乐,保重身体。从儿子不愿意同自己讲一句话,到接到儿子的祝福,陈同山知道,儿子真的长大了。
2007年暑假,小龙回到郑州的家里。有导演得到消息早早来找陈同山希望小尼回国后能继续拍戏。但他们的邀请都被陈同山,捎回去了。他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虽然小龙已过了19岁,但他要还儿子一个他童年里没有经历过的、没有拍戏内容的完整暑假——这是他帮儿子寻找快乐童年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