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08-11-28赵丽莉李芳刘芳
赵丽莉 李 芳 刘 芳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8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各高校更加高度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教学,但由于此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其他专业课程,因此教学效果不尽相同。自主学习实践是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后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举措。首都医科大学德育教研室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大胆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在课程教学中设计自主学习环节,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实施能否顺利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越来越受学生喜爱,关键在于教学方法。但目前“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式,还处在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学生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也很少。学生长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感到该课程枯燥无味。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德育教学效果,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过程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举措
我校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在现代学习理论和现代课堂教学结构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和实践人文社科课程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设法激活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学会自主设计自身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探索、自我教育。
1.自主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火花
“思想道德修养”课在很多学生心目中被定义为没有实际意义的宣传说教,而且和自己的专业知识框架没有联系,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多数采取不注意、不思索的学习方法。所以,只有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堂上,我们充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例如:在“修业健康卫士,敬德大医精诚”一讲中,为了让学生感悟出作为一名大医,要做到“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的境界,举出王忠诚院士当年在手术台上遇到的一个难题:打开患者的脑颅,发现是罕见的巨大脑瘤,世界上无人做过这样的手术,而不做这个手术,病人必死无疑。教师把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大家分组思考、讨论:如果自己当时在手术台上会怎样做?之后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总结本小组的意见。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发言,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向大家叙述了当年王忠诚院士的抉择,以及这件事和他今后成为一名大医的关系,使学生对院士的医德产生了深刻印象,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2.通过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005年期末,结合一学期的课堂教学,我校德育教研室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汇报。学生们自编自演,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领悟以及理解。在学生们准备课程汇报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布置长时作业,实现自主探索、自我教育
2007年,在新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我校德育教研室给学生设计了一套长时作业:以班级为单位的DV比赛,拍摄身边的事物,时间长度为5分钟~10分钟,要求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作品要围绕“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内容,主题要鲜明、紧密结合大学生活、有教育意义、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一定的艺术美感。学生全部积极投入,从组建团队、编写剧本、筹划拍摄制作,到分配角色,大家分工合作、井然有序。在DV制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DV比赛的作品本身是一部生动的教材,“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4.充分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身学习活动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中,我校德育教研室的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自主设计自身的学习活动,提高网络在学习中的基础性功能。同时,要求学生在运用网络时学会获取、筛选、处理、利用信息。在“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一讲中,在课前一周布置了作业,要求学生围绕“我国优良的民族传统有哪些?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爱国?”通过网络寻找答案,然后带到课堂上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给予讲解和指导,学生踊跃发言,共同分享资料,交流各自的见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课取得成效的前提在于学生接纳教师所实施的教育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设计自身学习活动,主动探究知识,实现自我探索、自我教育。我们要在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达到主体性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其成长为21世纪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德育教研室)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