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巴比伦之梦——垂直农场
2008-11-26张东升
张东升
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62年间,巴比伦国王下令为美丽的王妃建造了一座空中花园。
这座空中花园建在石地基上,高度约为24米,比6层楼还高。花园就像多层生日蛋糕,由一层层面积逐次减小的平台组成,上面种满鲜花、树木,还建有溪流、瀑布、长廊和亭阁。只可惜现如今,人们只能在依稀的文字记录中找寻巴比伦空中花园的身影了。
不过,也许过不了多久,人们又可以看到新的“空中花园”出现在城市之中,只是这一次它的出现不再是为了缓解美丽王妃的悠悠乡愁。
让食物接近城市
城市扩张进程的加速,使得人们不得不面对日趋严重的耕地减退和人口剧增之势,改进传统农业,增加粮食产量成为了重要议题,科学家们开始大胆设想一些“疯狂”的方法来解决根本的饮食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科学家们认为农作物应该种植在城市中心,这样既可以减少运输费用和运输中产生的污染,也可以将多余的农田还原为森林,以减缓温室效应的继续恶化。但是传统概念的土地已经很难再有挖掘的潜力,科学家们开始把目光对准了空中,设想着把农作物种进摩天大楼,这就是“垂直农场”。
垂直农场的构想来自于传统的温室种植,只是由传统的温室“长”成了摩天大楼。根据构想,一座30层高的摩天大楼就可以为将近5万人提供必要的食品了,包括水果、蔬菜、肉制品等。每层楼都是一块农地,并且有一个复杂的灌溉系统,所有农作物都在受控制的环境下生长,全年365天不间断地种植和收割。目前,各个国家的科研人员都开始探索垂直农场这种新的农业种植方式。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在纽约或者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就会矗立起一座座绿油油的摩天大楼,时尚的都市一族甚至可以在就近的街区种植自己的食物。
高效的生态农场
按照巴黎建筑师罗森斯塔尔的设计,垂直农场的外形呈圆柱体,各楼层像筹码一样堆叠着。农场的外部全部采用透光材料,圆形设计使空间利用实现最大化,以便最大程度地让阳光进入建筑内部,同时农场的内部设施完全采用自动化与智能化设计。
垂直农场采用模仿自然循环系统的设计,整个农场运行所需的能源主要来自楼顶安装的旋转太阳能板,它如同向日葵一样,朝着太阳不停地旋转,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农场另一个重要的电力来源,是将不可食用的植物颗粒(如玉米麸皮)变成燃料,植物废料先是被加工成粉末状,接着压缩成可全部烧掉的燃料颗粒。
另外,垂直农场主要采用无土溶液栽培方式,灌溉水主要是城市排放的污水。城市下水道排放的污水通过一系列装置过滤,再经灭菌后即可用于灌溉。这一方式不但解决了城市的污水排放问题,同时,每层楼的天花板里都安装了土壤水分蒸发恢复系统,水管内的超冷液体吸收植物水蒸气,将它们收集起来,经处理变成纯净水,可装瓶销售。据估计,一座垂直农场可以收集到大约23吨水。一座座农场如同一棵棵巨大的植物扎根在城市中间,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温室气体、排放氧气、净化污水、生产出谷物和蔬菜,最后连有机废料也可用来进行沼气发电。如此一来,传统的农业用地就被解放出来,用以种植更多的树木,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缓全球变暖过程。
最重要的是,垂直农场的生产模式既不会受到自然的灾害性气候影响,可以稳定地生产农产品,又没有病虫害的传播与滋生,因而可以减免农药的利用,而且没有杂草的生长条件,就不需动用化学除草剂,隔绝了自然环境的污染源,生产出高档的绿色安全食品。
现在,人们知道能够在垂直农场里种植的食物名单已经超过100种了,包括草莓、蓝莓,甚至微型香蕉,但仍有一些植物,人们还不知道如何使它们在室内生长,比如玉米。建造这些现代“巴比伦空中花园”现在看来似乎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但是这些“花园”对人类的未来很有必要,也许从此就不用担心下一代该吃什么。垂直农场将如同城市中一栋栋普通的摩天大楼,和城市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