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档方案喜成国际标准 争产业话语权仍需各方努力
2008-11-26李默风
李默风
最近,UOML成了国内软件业界的一剂“兴奋剂”,但在庆贺其晋升国际标准身份的同时,仍有包括产业化在内的诸多难题在等待人们解决国际文档标准领域,中国终于占据了一席之地!
2008年11月4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下称“中电标协”)宣布,由中电标协文档库技术标准工作委员会制定的电子文档读写接口标准UOML,已于10月10日被主管该技术的国际组织OASIS批准为国际标准。据悉,此次,共有51家成员单位对UOML投了赞成票,超过了规定的45票门槛。
UOML是中国软件行业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它能让不同格式的文档实现互相读写。业内人士介绍,全球已有的1万多种文档格式中,常用的有300多种,但这些格式彼此几乎互不兼容,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极大地浪费了纸张资源,厂家、用户都深受其害。现在,UOML就能很好地解决不同格式文档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将让国内软件企业在年产值数百亿美元的文档产业中占得先机,也打破了境外软件巨头在文档技术领域的垄断。
《IT时代周刊》了解到,在被OASIS批准成为国际标准后,UOML只需再经过一个程序,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就能跻身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旗下标准,届时影响力将更加明显。而为了使国产标准更好地落地,工信部科技司的相关负责人日前也明确表示,符合UOML标准的产品将在政府采购及其它公共财政资金采购中优先选用,并由此制定出相关的指导政策。
对UOML而言,这些都是不错的消息。
另路突破
中国在文档标准领域的努力由来已久。
2002年,为了打破微软对办公软件的垄断,红旗2000、金山、永中等本土软件企业及一些科研院所组建“中文办公软件工作组”,推出了国产文档标准UOF。去年4月,UOF被批准为国家标准后,在冲刺成为国际标准的道路上却一直坎坷。
据悉,2006年以Sun、IBM公司为主导的文档标准ODF最先被ISO批准成为国际标准。微软提出的OfficeOpen XML(OOXML)标准和中国的UOF标准后来加入竞争。然而,相比中国标准,微软标准还是跑到了前面——2008年3月29日,在经历了14个多月的漫长评估后,OOXML如愿通过了ISO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技术委员会的投票。
对中国的UOF而言,微软标准抢先成为国际标准绝对不算好消息。是时,包括中科院院士倪光南在内的一大批学者纷纷建议国内相关机构仿效丹麦、荷兰等欧洲国家的做法,在公共信息系统中强制采用自主的开放标准UOF,并对外国标准进行开放性评估。
倪光南是国内反对微软文档标准呼声最高的人士之一,在支持UOF成为国际标准的过程中,他多次公开表态力挺,并撰文对中国软件行业所处劣势深入分析。他认为,中国可以在评估中要求OOXML在开放性等方面进行改进,这样就能为UOF的成熟和推广应用赢得时间。而且,如果OOXML最后真能通过这些评估和认证,UOF就能与之共存。
话虽如此,但直至目前仍没有太明显的迹象显示UOF能提前成为国际标准。相反,微软在声称“支持中国标准”、开发不同格式文档转换器的同时,还不断降低自己的Office软件的售价(从2001年的2000多元降到目前的不足200元),以扩大市场影响!
“成为国际标准有两种方式,一是先成为标准,再产业化;另一方式则是逆过来。”行业人士指出,本土标准在国际软件垄断巨头的压迫下无法走第二条路,先成为标准也被证明困难重重。为了避免一条腿走路的被动,在UOF申请成为国际标准的同时,与之同处一个领域的UOML标准也开始潜行。
2005年12月15日,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和北京软件行业协会等机构共同举办的“让梦想点亮世界——SEP文档库技术发布暨UOML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据参加此次大会的人士后来透露,南于UOML首次实现了文档在不同软件之间共享、交换和互操作,并可能打破微软等软件巨头对该市场的垄断,从政府到业界都对其期望很高。联盟成立当天,红旗2000、汉王、中科启信等近十家国内软件企业纷纷要求加入,而包括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原信产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及科技部高新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廖小罕在内的多位政府高官也悉数到场助威。
2006年5月,致力于国内标准事业的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由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等机构发起成立)应邀参加国际开放标准组织OASIS的年会,标志着UOML正式向国际标准进军。
在这次大会上,中方与OASIS联盟就成立UOML技术委员会达成共识。次年3月份,国内提交了UOML第一部分工作草案;在经过2008年3月和2008年5月两次公示后,中国标准于8月成为委员会规范,并提交OASIS做最后表决;9月30号,OASIS以51票赞成,1票反对,包括微软在内的大多数成员企业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UOML的第一轮票选。随后,10月10日。在没有出现“实质性反对意见”的情况下,UOML标准正式成为OASIS的国际标准。
深远意义
“UOML国际标准身份的确定对中国软件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诸多业内人士介绍,按照一般分法,信息可分为结构化数据、书面文档和流媒体三种。其中,约占20%左右的结构化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后已经创造了逾千亿美元的相关产业,而占据着80%以上的非结构化信息,由于受制于标准不同的文档格式,信息不能共享,没能形成分工明确的产业链,处理效率自然低下。“UOML不依赖任何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作为应用程序和文档处理技术的中间界面,它打破了以往文档产业链中编辑(包括CAD、地图、排版)及信息管理(文献检索、权限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孤岛局面”。
一位文档库标准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也表示,金山、红旗2000、永中等本土办公软件企业不久就将通过UOML标准实现相关产品的互联互通。档案局等处理大量不同格式文档的单位,也将因此得到好处,它们无需再担心因某种软件隐退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
同样,在数字出版行业中,中国的新标准也带来了积极的作用。市场观察人士指出,根据日前发布的《2007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预测,光2008年国内电子图书市场的容量就突破2亿元。虽然市场还比较小,但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网民的快速增加,在这些终端上阅读电子图书渐成风气,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然而,一个摆在业界面前的现实问题是,电子图书存储格式有20多种,这导致用户不得不使用不同的阅读器,无形中增加了用户阅读的成本,也制约着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产业转型。
“电子图书存储格式不可能一下子被统一,但支持UOML的阅读器却能通过一致的操作接口来化解上述难题。”上述观察人士说。
今年4月,微软曾就中国业界对其文档标准OOXML成为国际标准表示的担心进行解释,强调将推出转换器来解决不同格式文档的读取问题。但倪光南等一批专家则认为微软的转换器不可能100%实现无误转换。
如今,微软不曾解决的问题UOML却得以化解。据倪光南介绍,用户无需购买安装原始文档的编辑软件,UOML标准的软件就可以打开不同格式的文档。即使微软方面不支持该标准,打开它的文档也只是一种读写行为,不是保存行为,不存在侵权的问题。
面临考验
UOML标准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次在产业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全球领先,但是作为此技术的持有者和标准的制订者,中国相关机构仍然面临巨大考验。如何实现产业化,将是UOML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诸多声音认为,中国文档标准的支持软件如果想得到市场的认可,尤其是要在其他标准的夹击下生存,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政府、央企在信息系统采购方面要带头予以支持;其次,技术研究机构要规范相关软件的测试;三是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重视情况反馈工作,并进行补充和完善。
根据既有案例,某个软件产品从开发出来到被市场接受,常常需要七、八年的时间。基于UOML标准的软件也要有足够的耐性。以应对可能更长的实现周期。
在更多人士看来,UOML联盟团结了书生、汉王、红旗2000和星火燎原等一大批本土企业,它们也先后试探性地推出了支持此标准的软件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但力量依然薄弱。和跨国软件企业相比,国内同行的市场影响力实在太小。“应该把甲骨文、Sun和IBM等和微软有心结的企业也拉进来。”他们说。
当下,可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那里得到肯定的是,国家将在政府采购和其它公共财政资金采购中,优先采购符合UOML标准的产品,从上至下地进行动员。此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也透露。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政府还会在相关法规、标准的制定上动脑筋,同时还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软件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认为。UOML标准打响了中国软件产业真正参与国际竞争的第一枪!
JOML成为国际标准的历程
2006年5月获邀参加国际开放标准组织OASIS的年会。
2006年7月OASIS开始筹备成立UOHL技术委员会。
2007年2月UOHL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2007年3月提交UOHL第一部分版式文档操作规范的工作草案(WD)。
2007年8月表决成为委员会草案(CD)。
2008年3月和2008年5月进行了两次公示。
2008年8月表决成为委员会规范(CS),并提交0ASIS做最后的表决。
2008年9月30号,OASIS以51票赞成,1票反对,包括微软在内的大多数成员企业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第一轮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