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享“宅生活”
2008-11-13越风马梦娅
越 风 马梦娅
2008年,有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叫做“宅生活”。从字面上解释,意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躲在宅子里的生活。有这样一群都市白领:他们在工作日里精明能干,或绞尽脑汁或疲于奔命,但在夜晚或节假日,则足不出户,独享一方“宅人”天地。对于“宅人”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句话早已过时。相反,他们对“宅”有了更新的解读,即追求纯粹放松的慢生活。他们宣称:“宅”,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宅生活”源头
“宅”这个词是上世纪末在国外首先出现的,那时“宅”被用来形容这样一群人:整天窝在家里打游戏,不爱与人交往,不修边幅,有自闭倾向,形象比较消极,是小众人群。
时至今日,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购、网聊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客观上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不用出门就享受到一切。所以,“宅”在家里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的都市人,某种程度上几乎都能算是网民。但和过去不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积极的,并非不爱与外界接触,只不过想通过网络选择更加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一种更加精确定位的方向感。这是时代的进步,也因此,“宅”在,今天成为一种时尚流行的要素。“宅”这个词现在进入大众视野,本身就意味着,这不再是原来那群消极的年轻人,而是新时代人际交往模式转向虚拟后产生的新人群。
“宅生活”状态
“宅女”小4:我“宅”,只为放松
小4的00空间最近更新的文章里有这么几句话:“回家最吸引人的一点,是一种确定感,确定有一方可以完全独占休息的角落。爱做梦的人,只要回家,就接近天堂。”熟悉她的朋友看了就知道,这几天她一定又过得很累,她在发出“请勿打扰”的信号。
两年前小4就开始过起“宅生活”了。曾经,她也以为工作之外跟朋友喝茶、聊天、K歌是一种放松,而事实上,任何一种方式都不如窝在家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更能释放压力。脸上敷个面膜,跟着音乐在房间里跳来跳去,或者呆呆地看着自己养的小乌龟,翻看一些老照片,这些都会令她的心情很愉悦。这个时候,任何一个电话对她来说都是那么不受欢迎,谁要是跟她提工作,她甚至会发火。但火过之后,第二天上班她会认真做事情。她说,好好休息,正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宅男”Wing:我“宅”,但绝不自闭
前几年整天见不着人影的Wing,近几个月却常常下了班就窝在家里不肯出去,妈妈见他这么“颓废”,担心他是失恋或遇到别的挫折了,可他却很轻松地说:“这才是有品质的生活啊!”
的确,待在家的wing是一点儿也不亏待自己的:更换高配置的电脑和音响、一次性购回一堆好吃的零食……wing说:“现在很多事情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不出门,同样能维护社交圈,同样能购物,同样能很好地完成工作,甚至不耽误谈恋爱,还可以为社会减轻交通压力。”Wing的女朋友也喜欢“宅生活”,下班回家感觉累了,就很想窝在家里,两人每天必做的事是通过移动QQ煲电话粥,用QQ视频聊天。当然每周也有约会,一起吃饭喝茶看电影,“宅生活”为他们的爱情增添了几分淡定和从容。
“宅夫妻”:全家“宅”到邮轮上
小米和阿力是一对典型的“宅夫妻”,晚上的节目主要是待在家里。周末,全家共同的爱好是逛菜市场,选各自喜爱的菜来烹饪;逛花鸟市场,全家一起翻泥土摆弄花草;或者干脆窝在家里全家看卡通、打游戏。
最典型的一次是在一个月前,小米夫妇一起请了年假,带着尚在读小学的儿子去邮轮上度假。这个举动让身边所有朋友不解:工作的、读书的都请假去旅游,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儿?但他们是这么认为的:一家人在一起很重要,更何况儿子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很多,课本是一方面,特殊的旅游方式也不错。一个短短的假期,他们在邮轮上“宅”在一起,用最宁静的方式“游历”了多个国家。
“宅”的方式有很多种
社交家庭化
一些“宅男女”愿意花时间在家享受烹饪,品味和家人一同用餐的乐趣,也有的会把挚友请到家里来玩儿,甚至花大价钱买一台好的咖啡机在家里几个朋友一起煮咖啡喝,他们用这种方式来开辟家庭型的小社交圈。
网络依赖型
离不开网络生活,在虚拟世界里渐渐把世界变成了“一个人”的:一个人的大学,一个人的影院,一个人的商店。值得特别提醒的是,这类“宅人”要注意适当扩大生活范围,以免走向孤独自闭。
因工作性质而“宅”
他们的职业或许本身就适合在家工作,例如网站编辑、设计师、IT人士、自由撰稿人等等。他们就是过去所说的SOHO一族,是为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宅”。
“宅一族”的乐趣
工作、看连续剧、玩儿网络游戏、聊天、购物、开派对……对于新生代“宅男女”来说,待在家里的理由可能有上千种。对于在家寻找乐趣的“宅人”来说,怎样的玩儿法最吸引他们的心?细数足不出户的N种玩儿法,“宅一族”找乐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和自己玩儿”。
“宅”出贤淑——手工布艺女人心
这种玩儿法最适合贤淑的“宅女”。男主外女主内的日子里,做什么才能既打发无聊时光,又赢得家人赞赏?当然是回归传统,做起女红针线了。
如今的手工针线,再不是上一辈老人的浆洗缝补,原创和细致才是王道。网上下载图纸,布匹市场上淘来经济实用的布料。精致的针脚、优雅的碎花图案、独一份儿的作品,你可以缝一只靠垫,也可以做几个杯垫,甚至可以制作些漂亮实用的环保袋送给家人。
“宅”出美味——美食出自DIY
“宅人”蜗居在家,不爱出门,他们对逛街的兴趣逐渐消失,对食物的要求反而格外苛刻。
懒散的“宅人”完全不必去研究高深的食谱,只需具备烤箱一台,就能轻松做出小资味道十足的西餐。每次光临西餐厅,那些光鲜漂亮的餐点总是让人垂涎欲滴,实际上,只要掌握了制作西餐的用料、烤箱温度和时间,一般的初级者都容易获得成就感。
网上有一些民间“美食家”的博客,上面图文并茂的文字能告诉你精美的蛋糕、绵软的慕思、香甜的蛋挞是怎样新鲜出炉的……甚至现在最流行的“BT烤鸡翅”,也只需买来调味料腌制一下生鸡翅,然后用微波炉转好就OK。
简单易学并且非常有成就感的家庭厨房,藏满了乐趣,就看“宅人”怎样利用。
“宅”出健康——地板上的普拉提
长期依赖电脑和电视,最喜欢的就是扎根在屏幕前看电影、聊天或网购,摸摸自己的小肚子已经开始长第几层肉肉了?谁说“宅人”只在家就不发愁了?让我们忧虑最多的就是健康问题。
跑去健身房对着墙壁猛踩自行车,或者跟着健美操教练呼哧呼哧蹦出一身汗,这些都不是“宅人”想做的事。打开DVD或电脑,塞进一张普拉提或瑜伽课程的碟片,在地板上铺好软垫,“宅人”的运动场就准备好了。舒缓的节奏,优美的音乐,最适合像蜗牛一样生活的“宅一族”。就算动作不那么到位也不怕丢脸,放松神经,缓解压力,练习半小时左右可以休息一会儿,再继续。普拉提的伸展和提升动作让肌肉变得结实,也让长期不活动的骨骼舒展开来。
窗外下雨刮风大太阳又何妨?家里的运动场是恒温的,最重要的是,经济又方便。
“宅”出智慧——游戏达人不可小觑
如果你还在小看“宅人”玩儿游戏的水准,那就不仅大错特错,还会被“宅人”笑作out。
我们推崇的当然不是令人沉迷的“烧钱”游戏,而是能开发智力的益智游戏,比如数字和推理游戏,再不济,“找碴儿”游戏也能考验眼力和反应力吧?在网络上和陌生人的互动,也能加强沟通与默契,博弈或者攻关都是锻炼脑力的好办法。
挑战游戏中的自己,达到一定程度后,去网上下载一份智力测试题来做做。你会发现,游戏也能让自己变聪明,变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