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书中好滋味——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第四单元作文训练
2008-11-11任维东
任维东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汉代学者刘向曾经说过:“书犹药也。善读者也可医愚。”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有选择地多读好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医救愚昧,而且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关于读书,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请以“我与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谈你的想法、看法、体会和认识。
注意:(1)体裁不限。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
[写作导引]
书的世界,是那么的广博,那么的深邃;书的世界,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真纯。从我们认识第一个字开始,书就成为我们心中最美丽的画卷。“我与书”,这该是一个有许多话想说的话题,短短的篇幅里,我们该说些什么呢?
写出最真实的情感。读书的过程里,有喜怒哀乐,有缠绵悱恻,有豪情壮志,有惊惧叹惋,有慷慨啸歌,有凄婉幽怨。不管是什么样的情感,都已经深深地植入你的心灵。现在,就用一个个剔透精灵的文字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
写出最深厚的积淀。读书,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情感,更多的还是文化的积淀,读书使你明智,读书使你成熟。经过数年的阅读,在你的脑海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科学、艺术等文化知识与素养,现在,这些积淀已久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你的笔触表现出来。简单一点,你可以引用诗文名句增添文采;复杂点,你可以博采众家,自由表达个性观点。
写出最动人的语言。既然是谈读书的作文,书卷味儿就要浓一些,遣词造句就要费些气力,词要凝炼传神,动词、形容词的使用要多琢磨一下;句要合理搭配,长句短句,整句散句,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要有机结合,富于变化。引用诗句名言必不可少,酝酿几个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则会更增文采,引人眼目。
[例文]
我的一片蓝天
阎帅星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我觉得,书中自有我的一片蓝天。
我曾与杜甫同行,登上巍峨的泰山,在云雾缭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曾与王维散步,来到茂密的丛林,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我也曾与陶潜漫步,来到清幽的南山,在怡人的菊香中,体验“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秋窗日午,抱膝独坐,我与庄子一起品味“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气势。
黄昏日落,负手庭除,我与温庭筠一起在花间注视“弄妆梳洗迟”的女子。
大雪漫天,炉灯小坐,我与林冲一起在漫天的风雪中一腔豪气奔向梁山。
银灯灿烂,画阁春温,我的心虔诚地祝福着张生与崔莺莺的天长地久。
蔷薇架下,蜂蝶乱飞,我携同金陵城里如水的女子在大观园里尽情漫游。
冗于琐务,摆脱归来,手捧《史记》,我同项羽在战场上携手挥洒豪情。
当鳞次栉比的楼房拔地而起,当天空已变得不再清澈,不再深邃,我依然拥有我的一片蓝天。心中自有凡尔登湖,远离尘嚣,荡漾着自然的宁静,将自然凝聚成一首诗歌 ;心中自有桃花源,滤尽市声,清脆着自然的回响,将美好谱写成一曲怀恋……
当爱情在金钱下贬值,当海誓山盟变得不堪一击,当婚姻变得脆弱不堪,我依然可以在《诗经》中感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我依然可以沉醉于梁山伯与祝英台醉了千年的美丽。
当亲情被踩在脚下,当友谊变得虚伪,当道德悄悄离开,我依然可以在《游子吟》中做一棵春天里的小草沐浴在母亲阳光般的注视里;我依然可以感受“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浓浓情意。
我也曾跟随雨果,在高大巍峨的巴黎圣母院前驻足;我也曾跟随高尔基,体验他那凄苦的童年;我也曾跟随托尔斯泰,让灵魂复活;我也曾跟随莎士比亚,同哈姆雷特一同思考“生存还是死亡”的困惑……
书中自有报国志,济世怀、忠义魂、英雄血,胭脂泪……
书中自有一片蓝天,让我的思想天马行空同古人对话,与今人畅谈。
书中自有一片蓝天,任我的心灵驰骋,放飞梦想,放飞青春的激情。
【评点】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的优美散文。文采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词汇、句子对称丰富,多是两两相对,甚至三句、四句对称。二是句式富于变化,灵性十足。文章每两段就会变换句式的模式,决不雷同。这样的语言不单调,不干枯,血肉丰满,鲜活生动。
文章底蕴深厚,富有个性。文章为了表达自己对“书”的理解和热爱,引用、化用中外古今名句名篇中的典故、人物、情节,显示了作者不同寻常的文化积累,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小作者的独特风格。
[拓展训练]
⒈请以“与书为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⒉按要求完成作文。
题目: 阅读,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
要求:①先补全命题,空缺处可填:深邃、美丽、快乐、充实等。也可自己根据情况补充其他内容。②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700字。
[美文片断]
⒈好书可引为诤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两心相伴,其乐融融。当我们身陷困境,好书终不会幡然变脸。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及至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同好一书之人,往往可以发现彼此间习性也有相近,恰如二人同好一友,彼此间也可引以为友。对同一作家之钟爱,使人们的所思所感,欣赏与同情,都能交相融会。作家与读者,读者与作家,也能相知相通。
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利特说:“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少小所读,至老犹记。书中所言他人之事,却使我们如同身历其境。无论何地,好书无须尽其囊,便可得之。而我们的呼吸也会充满了书香之气。”
⒉苏轼的大江东去,意境开阔,感情奔放,但一句“一樽还酹江月”还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那就是深切期待人与自然的内心和谐。读《老人与海》,初读读出的是百折不挠的硬汉精神和压力下的浩然壮美。但当晚霞洒满江面,老人站在大海边,这时海天一色、人海共处的场面,不正是绝美的和谐吗!每一次读鲁迅先生,都是一次精神的补钙。怒目金刚、横眉冷对是鲁迅的表面,他那深藏不露的,便是大慈大悲的对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关怀与温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倏忽之间,南山出现,也只有气定神闲、淡定从容的陶渊明,才能见到这南山。陶潜的华章,温暖了我阡陌的心田。他那轮斜阳,又温暖了后世多少带霜的菊花?
⒊一个读书人,不能只把自己读出一个“图书馆”,而应把自己读成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生命的厚度不在我们手里,但生命的宽度在我们手里,而读书则可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不论何时,都要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营造一份心情,让油墨的芳香熏染自己。坐拥书城,若能读出庄子“乘万物以游心”的心境,读出“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意境,读出笃定的生命信仰,读出心灵的放牧,读出激越中的平实,愤世中的散淡,读出世道人心的温暖,那么一个读书人在灿烂星空下,就获得了灵性的自由和诗意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