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学生评教的合理定位
2008-11-07陈萍
陈 萍
[摘 要] 学生评教是当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一项旨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有 赞成者对其推崇备至,也有反对者对其大加鞭挞。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评教的合理定 位。事实上,学生评教的合理性和它的限度蕴涵着“半杯水”哲学。
[关键词]学生评教;合理性;限度;定位;“半杯水”哲学
ぃ壑型挤掷嗪牛軬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5-0049-04
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因此各高校管理者无不想方设法保障和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教是当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一项旨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 措施。一方面,不少高校对学生评教非常倚重,甚至以“一票否决”方式与教师奖励机 制 挂钩;另一方面,学术界对学生评教的批判和指责也铺天盖地袭来,甚至有人疾呼立即废止 学生评教。学生评教究竟该如何定位?
一、学生评教的合理性
毫无疑问,学生评教在付诸实施前,必定经过一定的合理性论证。
依教育哲学而论,支撑学生评教的深层教育理念是民主哲学。学生评教是对教师教学引入约 束机制的一项措施,它改变了教师单向度评价学生的传统,进而打破了师道独尊的局面,体 现了意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想。学生评教折射出的教育民主至少表现为两点:一是促成了 师生关系从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二是凸显了学生的权利理念。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评教的合理性也不证自明。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对象和教学过程 的亲历者,需要教育实施者来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 者与主导者,也需要搜集大量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课程内 容和教育教学体系的设计是否恰当,以作出适当的调整。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 学生以教学内容为媒介构成了一个系统,因而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双 向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就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中学生视角的重要性而言,学生评教也具有毋庸置疑的合理性。我们必 须正视的事实是,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机构所扮演 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从以往的“知识的共同体”逐步转化为“知识的经营体”,即从市场 的观点出发,高等教育机构与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交换关系,其间各高校提 供的教学服务则是连接高等教育机构与社会之间的媒介物,而教学服务与社会需求的顺应性 (relevance)也成为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在此背景下,高校学生已从 传统的“知识•技能的接受者”转化为“知识•技能的需求方和消费方”,成为影响高等教 育机构及其职能的一个主体性角色[1]。为此,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对教学活动 的满意度。
不少学者之所以对学生评教所能真正发挥的作用提出质疑,是因为他们认为,昔日的高校未 采取学生评教,反而出了不少公认的大师级人物,并且这些大师的高风亮节、渊博学识或教 学艺术至今为人称颂不止。如清华学子描述的老教授众生相[2]:“……铃声响后 ,走进来 的却是一位憔悴得可怕的人物。看啊!四角式的平头罩上寸把长的黑发,消瘦的脸孔安着一 对没有精神的眼睛;两颧高耸,双颊深入;长头高举兮如望空之孤鹤,肌肤黄瘦兮似辟谷之 老衲;中等的身材羸瘠得虽尚不至于骨子在身里边打架,但背上两块高耸的肩骨却大有接触 的可能。状貌如此,声音呢?天啊!不听时犹可,一听时真叫我连打几个冷噤。即尖锐兮又 无力,初如饥鼠兮终类猿……”,这是发表在1934年《暑期周刊》上的《教授印象记》中刘 文典先生的画像。又比如冯友兰先生:“口吃得厉害。有几次,他因为想说的话说不出来, 把脸急得通红。”还有的“汗流浃背,喘呀,喘呀,上课的功夫大半用在揩汗、摩肚皮上面 ”,或一开口就“唾沫星儿,一串一串地迸出,又好像过山炮弹,坐在前排听讲的同学们, 怎会不大遭其殃,连声叫苦……”。不要以为形象被描绘得如此不堪,是清华学生在贬抑他 们 的先生,恰恰相反,他们为之骄傲。无论他们的外貌举动如何乖戾,个性如何奇特,却无一 例外地都博学、尽职、和蔼与可爱,是一些不容混淆、不可取代的学术泰斗……这些大师 级的人物如若套用今天的学生评教方案,得“差评”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这说明学生评教 的结果很可能与事实相悖。
客观而言,高校未采取学生评教措施以前,教学活动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高度责 任心和自觉性,这或许对精英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具有现实可能性,但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 阶段,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的教学活动则难免让人对其质量信心不足。换言之,在高等教育 多样化的今天,学生评教对于实行精英化教育的少数所谓的“名牌大学”和对于普通高校, 其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二、学生评教的限度
然而,学术界对学生评教的研究至今没有达成共识,对学生评教的有效性仍然存在争议,甚 至有人呼吁立即废止学生评教,这至少说明学生评教仍然有它的限度。
1.学生评教不能完全涵盖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要素共同构成的动态统一过程。下面分别结合三个 要素的特殊性来阐释为什么学生评教不能完全涵盖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1) 高校学生。相对于中学生,高校学生在思想的深刻性、思辨能力、知识面的广度等方面明显见长。但总 体 而言,高校学生的身心还不够成熟,他们有思想、有主见却爱叛逆,对新生事物富有热情却 又缺乏定性,独立思考的方法、习惯以及世界观、价值观还正在发展之中,同时,他们的学 科专业知识不足,对教学行为缺乏科学的认识。有实证研究表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中 普遍存在一种很强的被动依赖心态,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多直接地“安排”他们,说明这些大 学生自主学习心理还比较薄弱,这是中学学习心理的一种延续[3]。
学生评教相当于学生在学术事务方面的“参与民主”。但不少教师并不赞成这种所谓的“民 主化”。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胡克甚至说过,“如果学生在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 方面享有与教师平等的权力的话,他们就很有可能成功地降低他们自己的学位质量”,因为 学生是大学的来去匆匆的过路客。要通晓高深学问并对其传播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四年的 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况且,“如果学生的行动一方面由人指导,他们的能力由别人来评价 ;另一方面,他们又想直接参与这个指导和评价的过程,那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状况”[4](P42-43)。此说并非没有道理。
研究发现,学生评教基本上受到学生本身的知识、思想观念和性格等因素决定[3]。不少学 生评课时更多地从自身主观爱憎出发,而不是客观评价一位教师课讲得如何。例如,他们喜 欢那些长相漂亮、穿着时尚的教师;喜欢那些课下还通过手机或网络跟他们保持互动的教师 ——尽管多数话题都与学习无关;不喜欢对他们严格要求的教师,等等。此外还有部分大学 生评教时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评价标准的把握和据此作出的判断 显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超出预期方向,最终会损害学生自己的教育前程。
(2) 高校教学内容。高等学校与中等、初等学校的最大区别在于高校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在某种意义上, 所谓‘高深只是程度不同。但在另一种意义上,这种程度在教育体系的上层是如此突出, 以致使它成为一种不同的性质。教育阶梯的顶层所关注的是深奥的学问。这些学问或者还处 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交界处,或者虽然已知,但由于它们过于深奥神秘,常人的才智难以把 握”[4](P2)。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高深和奥妙有时意味着晦涩和含混不清。高等 学校教学内容 的未确定性和教学过程的特点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特殊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 是将问题及其答案和盘托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答,更注重教学的过程性, 并在 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使之学会独立思考;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搜集信 息,钻研知识点。
然而,现实的学生评教迫使不少教师降低教学难度。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有畏难情绪是很正 常的,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要求降低学习内容难度的要求是合理的。一个有充分自主权的教师 可 以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勇攀学业高峰,攻克一个个难关,以帮助学生成就高峰体验;而一个被 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教师,只会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减缓课堂教学进度,使学生荒废学业。
(3) 高校教师。高校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的重任,还承担着创造知识的职责。他们必须具备本领域扎实 的 知识基础,并站在理论前沿,关注最新动态。教学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已有知识 的传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掌握探索未知的思考方法。
如果把学术自治应用于高等教育中,高校教师应该广泛控制学术活动。他们最清楚 高深学问的内容,他们也最有资格决定应该开设哪些科目以及如何讲授。但学生评教却导 致部分学校的教师在管理学生时畏首畏尾,因为师生关系的淡化已经很难激发学生对教师的 尊敬和爱戴之情,并且随着社会舆论和法律规范越来越偏重对学生的保护,缺少教师维权内 容,这更使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有的权利和尊严大打折扣。
此外,教师的个性与风格也是高校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通过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规范教 师的课堂教学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个性泯灭,因为学生评教具有导向功能,评价注重什么,教 师就会注重什么。显然,学生评教标准是从“标准化”、“规范化”的角度,而不是从鼓励 教师亮出“特色”、“秀”出风采的角度来要求教师。
概言之,高校教师、大学生和高深知识共同决定了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认识已知与 探索未知的统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统一;个体认识社会化与 社会认识个体化的统一[5]。而学生评教无法完全涵盖这些特征。
2.学生评教的评价标准还有待完善
评价指标的科学合理性,是决定评价活动是否有效的基本因素。国内高校学生评教,大都是 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表达、课堂管理、教学效 果等方面(项目)展开。来自批评者的声音是,学生评教的主要依据——划分为若干条 目的各项目,不能生动再现教师的课堂教学原貌,依据抽离了鲜活生命力的梗概来评价 课堂显然有失公允;同时,它也不能充分证明这些项目就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课堂教 学效果还取决于不可言传的感染力、熏陶作用;更进一步而言,平行的各条目(影响因子) 并不能如实反映它们分别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力大小,如教师的仪态仪表和教学内容绝 非等量齐观。
3.学生评教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随着学生评教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普及,学界同仁逐渐发现,僵化、刻板地套用学生评教 方案所带来的负面现象及效应似乎有掩盖其初衷之嫌。
学生评教带来的负面效应突出地表现在教师的消极反应上。据反映,教师为赢得学生好感, 在期末时得到好评,不得不迎合学生需要,尽管明知道学生的某些要求是不合理的。具体 而言,教师会被迫降低课堂教学难度,此其一;其二,教师不敢管课堂教学纪律。井然的课 堂秩序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它一方面是出于师道尊 严的威慑力,另一方面是出于学生对高深知识的景仰。当一些学生不以客观、公正、负责的 态度来评价教师授课时,师道尊严无形中被践踏,其威慑力自然锐减;与此同时,代表高深 知识化身的教师既然在课堂教学中不再那么底气十足,而必须放下架子,昔日笼罩在高深学 问周 围的光芒又如何能不黯淡?其三,有些为人师表的教师竟然因此而走向“投机取巧”。据学 生反映,有些教师在评课前后“判若两人”,评课前兢兢业业,评课后马上敷衍塞责。这种 风气一方面大大打击了那些爱岗敬业的教师群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助长了学生浮躁、“ 不务正业”的不良学风,进而导致教师难以发挥引领学生探索高深学问的作用,难以对学生 高度负责。这显然有悖高等学府的基本职能,有悖学生评教的初衷。
三、学生评教可信但不可全信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争论学生评教是否应该实施,而在于应如何分配学生评教在教学评价中的 权重系数,因为学生评教可信但不可全信。
高校在引进学生评教时,可以尝试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每隔2~3年,重新仔细研究本 校学生评教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探求解决之道。据悉,最初一批高校在正式启动学 生评教方案前,往往会有1~2年的试行期,目的是把评教统计结果与各位教师历年来的“ 口碑”相联系,粗略考察学生评教是否真能如实反映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教师的课堂 教学水平,据此决定该校是否采取学生评教措施,并分配学生评教在教学评价中的权重系数 。每隔2~3年,学生和教师群体都会发生不小的变动,学生评教方案自然不宜一劳永逸 。
二是不可过度倚重学生评教。勿庸置疑,学生评教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课 堂 教学水平。它的存在相当于向教师宣告“学生没那么容易糊弄”,以便督促教师认真教学。 但是,这并不能表明学生能完全认识到教师怎么做才是对他们有益,怎么做其实是对他们的 人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尤其是从长远来看。因此,有的高校在采用学生评教方案时,并不过 分看重处于“正态分布”领域的结果,而对于正态分布区域以外的“鹤立鸡群”者和“拖尾 ”者格外关注,尤其是后者。并且,为谨慎和公平起见,只有连续三年被评为“极差”的教 师才会受到严厉制裁,当然,这并非中途听之任之,而是采取警告、专家听课、提出改进意 见等,尽可能地给教师提供改进机会。这种做法显然有可取之处。
三是学生评教重在诊断问 题和帮助改进,而不是“挑毛病”和惩罚。学生评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坦白而言就是督促 教师上好课。因此,学生评教中反映的问题一定要受到充分的重视,并组成专门小组多方面 调查、访问,了解问题是否是“真”问题,认真探讨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帮助教师提出改进 意见和建议,而不是简单的将评估结果张榜公布,以“羞辱”获得“差评”的教师,使之恼 羞成怒却又不思┗诟摹*
四是将学生评教与专家听课、教师评教结合起来。学生是教学质量的 最终受益人,又在课堂教学现场,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最有发言权,但谁也不能保证所 有学生评教时都能做到客观公正;而当专家进教室听课成为一种常规后,教师自然不敢怠慢 自己的课堂;同时教师同仁相互观摩、切磋、评课,有利于交流成功经验,大大提高教学水 平,而且教师更能从学生长远发展着眼来提意见。
总之,学生评教的合理性和限度蕴涵着“半杯水”哲学。
[参考文献]
[1]?鲍威.学生眼中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高校学生教学评估的分析[J]. 现代大学教育,2007,(4):16-22.
[2]唐少杰.老清华教授面面观[A].谢泳,智效民,等.逝去的大学[C].北京:同心 出版社,2005.230.
[3]黎荆,黎莉,胡平波.普通高校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江西 教育科研,2007,(7):62-64.
[4][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 社,2002.42-43.
[5]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79-186.
(责任编辑 黄建新)
Rational Judge for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おCHENPing(Depar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 China)Abstract: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adopted popul arly by colleg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Some favorers pr aise it highly, while other objectors criticize it hardly. Maybe the key of theproblem lies in a rational judge for the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fa ct, the ration and the limit of the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contain thephilosophy of “half glass of water”.
Key words: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ration; limit; judge ; philosophy of “half glass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