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熟读深思 自晓其义

2008-11-07冯春法

关键词:精思陋室名篇

冯春法 王 敏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凡古诗文名篇,必有独到之处,或思想深刻,或内涵丰厚,或文采斐然,因此,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彩奥妙。那么,在反复诵读中应怎样深入进去呢?具体说来,可分三步:

第一步,正确朗读,读懂文字。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它是熟读成诵进而深刻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品赏优美语言的基础。试想,如果读错字或者读破句,或者对文中的某些词句一知半解甚至理解错了,那还谈得上深刻领会作品的内涵和精彩的语言吗?所以,初读古诗文名篇时务必要正确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然后顺畅读出全文。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并利用工具书重点查释文中无注释的字,力求能用现代汉语正确地说出全文的意思。

第二步,熟读成诵,领会内涵。宋代大学者朱熹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要深刻领会古诗文名篇的丰富内涵,就必须做到两点:熟读,精思。何谓熟读?元代侯均说:“人读书不至千遍,终于己无益。”自然,“千遍”带有夸张色彩,但只要真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不管是十遍还是八遍,都算得上“熟”了。不过,文章不是无情物,在熟读的同时还必须“精思”,必须多问几个问题: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例如在熟读《陋室铭》的过程中,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几句时,就要问一问:前四句写的是山水,似乎与陋室不搭界,可作者恰恰把它们与陋室联系起来写,这是用的什么手法?为什么这样写呢?精思可以使你明白,这是用的比兴手法,先言山水以引出陋室,为的是类比说明一个道理:有仙使不高的山变得有名,有龙使不深的水变得灵秀,而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则可以使人觉得陋室不陋。这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借陋室表达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如是,在反复诵读中多问、勤思、善悟,就必能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

第三步,含英咀华,品味语言。在深刻领会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还应该反复玩味它的语言,尤其要反复吟诵、细细品嚼那些描写精彩、议论精辟的佳句、名句,这对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情趣、能力都有极大的好处。如吟诵《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名句时,可从修辞方式、句式、用词特点等方面去思考它的语言特点:“出淤泥而不染”与“濯清涟而不妖”是对偶,句式比较简短整齐;另外,“出”、“濯”等动词用得很精当,且有动态感,表现了莲花远离污浊、挺出水面的鲜活神态和不断的洗涤自身、不愿蒙受污垢的高洁心态,“不染”表现了莲花纯朴高尚的品格,“不妖”表现了莲花仪态庄重的形象。这些用词千锤百炼,精当无比,极富语言张力,值得细细玩味。

猜你喜欢

精思陋室名篇
千古名篇有矛盾?
风 月
重点:名句名篇默写
母 校
桂花
方寸天地
精思厚积乃成其大——论濑户宏教授的中国近现代戏剧研究
厚积薄发,辨境下笔——2015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综述及备考建议
语文,贵在“读”
《国外修辞学名篇选译》专栏主持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