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爱之道——于丹《论语》感悟

2008-11-04百家讲坛

走近科学 2008年11期
关键词:仁爱之心仁爱论语

百家讲坛

点滴皆仁爱

?两万多字的《论语》中,“仁”这个字被提到有109处,可以说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究竟什么是仁爱呢?老师只回答两个字,爱人。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但就这两个字,体会起来却有很深很深的道理。

“仁”这个字就四画,单立人一个二,叫作二人成仁。什么意思呢?就是仁爱从来不是一个单立人状态,在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仁爱一定是你旁边还有一个别人,两人在一起的关系中,才能看出来是否仁爱。你要问这个人是谁呢?其实不重要,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算他身边是一个路人,只要看到这个人的脸色也是温和的,有一种暖意。如果说这个人心中没有仁爱,就算是他的父母和孩子,也经常会有语言上的冲突,甚至张嘴举手就打骂。所以二人成仁,有仁爱之心,一定会流露在跟别人的态度上。

有一个故事,一个村子里有一个盲人,只要是夜晚,他走到哪儿别人都知道,因为只要是夜晚出门,他一定打一盏灯笼。村子的人都习惯于黑暗中行走,唯一看见有灯笼的地方,就知道是瞎子出来了。外地来的人看到这一点唏嘘感慨,说这个瞎子的品德太高尚了,自己虽没有光明黑暗之分,还要操心别人看得见亮看不见亮,为别人打一盏灯笼。于是就表扬他,说你真了不起,你为什么能坚持不懈每天打一盏灯笼出来呢?瞎子淡淡地说,我是瞎子,我不希望别人撞到我,我打灯笼也是为我自己。大家想一想,这就是人行走于世界的道理:打一盏灯笼客观上是给别人照亮了路,其实主观上也为自己规避了很多风险。谁敢说在这个苍茫的世界上,我们都是明眼人呢?我们都能洞悉一切事项,规避一切风险吗?有时候就为了让别人方便打着灯笼,别人看见了躲开了你,你自己的风险其实也就没有了。

于丹感悟:仁爱是什么?有的时候仁爱就是一种身体力行、点点滴滴身边的行为,

有了这样一种仁爱,这个人举手投足表露出来的东西,可能是这一方面,可能是那一方面,可能只是点点滴滴,但根本是仁爱。

恭宽信敏惠

仁爱,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贯穿于他的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等诸多方面,尤其是在做人上。在孔子看来,仁爱是做人的根本。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志士仁人?

学生子张问仁,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点你要做到了,仁就算是做到了。子张说, 请问之。老师讲讲,哪五条?老师说,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第一就是恭敬的恭,为什么要恭呢?孔子说,恭则不侮。

这个话大有深意。就是,一个人对世界对他人,保持毕恭毕敬的态度,他的生命就不会轻易招致侮辱。尊严就是这样,你越拿着它,越看着它,它越脆弱,你要把它含蕴在心里,表达为一种态度。真正的恭,永远与敬相连。

比如你劳累了一天,晚上进家门,或者是妈妈,或者是太太在厨房炒菜,看见你回来了,高高兴兴端上一盘菜,说你尝尝今天这菜怎么样?你可能是很挑剔的人,你吃了一口很不高兴,哎哟,这个菜怎么这么咸啊,打死卖盐的了!你想人家心里是不是会咯噔一下?可能人家忍一下,再端出第二盘菜,你又吃一口,说哎哟,这菜炒老了,以后等我进门再炒,别闷在锅里。人家想想端上第三盘菜,你还没拿筷子呢,瞟一眼就说,这俩菜怎么能搭配在一起?如果你对每一盘菜都这么挑剔,那脾气再好的人,再是你的亲人,最后只有把围裙一甩:这顿饭你别吃了。你想想,这样绷着的人会换来尊重吗?什么叫恭则不侮?这个世界上凡人凡事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尊重一点别人的辛苦,即使是不完美的饭菜,如果你进门高高兴兴招呼老人,招呼孩子洗手,说闻见香味了,大家赶紧上桌,就可以吃得很快乐。这就是我们对世界的态度,也形成了世界对我们的态度。他人的面容永远是我们表情的一面镜子:你和颜悦色,别人就笑语春风;你怒目相向,别人对你就怨气冲冲。我们想得到世界什么待遇,就要以恭敬之心去面对他人。

第二点叫宽则得众。恭敬之心,自然会带来宽和的态度。禅诗里有一句说得好: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眼睛要是被一点尘埃蒙住了,就是给你三界你都觉得活得很郁闷;心头要没有事,坐在自家的床上也会觉得天宽地阔。所以宽与窄,跟你现在住的是60平米还是200平米关系不是太大,跟你怎么看待生活却关系很大很大。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说有一个小镇,他们德高望重的智者坐在村口,来来往往的人,都在向他打听寻找世界上最好的居住地。先过来一个人说,我想问问你们小镇适不适合我居住。我原来那个小镇不好,镇上的人都很自私、狭隘,每一个人都飞短流长的,我在那里与别人总是磕磕碰碰,我已经住得特别不耐烦了,所以我一定要找一个特别美好的,每一个人都是道德君子的地方。老人听了说,对不起,我们这镇上住的人跟你原来那地方人一样,你接着往前找吧。这个人很失望,急匆匆往前去了。第二个人来了,说我也在找一个最好的小镇,他说我原来那个镇就特好,人人温柔善良,朴实,互相来往很温暖,我在那儿人缘一直都很好,但是现在不得已离开了,我心里面充满眷恋,还想找一个那样的地方。老人就跟他说,那你找对了,我们镇上的人跟你原来镇上一样,你就住这儿吧。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老人对第一个人说,是啊,我们这儿的人就像你看见的那样,全是有毛病的人;而对第二个人说,我们这个镇上人,就像你期待的那样,全是谦谦君子。其实说的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包含着优与劣和种种的特点,就看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解释了。它同时印证了一个道理,就是你对别人宽和,你会换来世界给你的一个回馈,这个回馈是什么呢?就是到处都会拥有朋友,人家都会喜欢你,这就叫作宽则得众,也就是说你所经过的每一座小镇,都是你可以留下来的地方。

于丹感悟:当你怀着一颗恭敬之心,抱着一种宽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人的时候,你不仅可以得到对方的尊重,还会得到别人的肯定。这就是孔子的仁爱思想,是对于人的自身修养的提升。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机会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得的,光有修养是不够竞争力的,那么我们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呢?

恭和宽都意味着人的修养,我们还得有职业生涯, 所以第三点叫信。孔子说,信则人任焉。谁有信用,就会有更多的人任用这种守信之人。用今天话说,你的职业生涯就宽,就老有人给你机遇。这样的话,一路走下来,三年两年看不出来,五年八年,十年二十年,你就会发现,诚信人品永远比专业技术重要得多,专业是需要不断更新的,人品和信誉在一个公民社会里,永远是人格的基石。

是不是守信誉,笃诚,敬业,苦干,实干就够了?不行,还要有智慧,这就是第四点,叫作敏则有功。这句话说得很简单,谁敏锐、敏捷,谁就能够建功立业。我们人人都在做功,但有人做的就是无用功,你能从不经意地方获得灵感的火花吗?美国曾经有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最贫困的时候连买油漆,画布,彩色颜料的钱都没有了,只能在街上给人画广告。后来他流落到堪萨斯州,在一座教堂里修修补补画壁画。他已经惨到只能住在一个破败的车库里,那车库里面,唯一的生命就是有只小耗子,这个小耗子经常吱吱呀呀在他身边跑来跑去,他觉得孤独,跟小耗子成了挺好的朋友。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偶然的机遇落在他身上:好莱坞要推一部动画片,寻找主创的设计师,他就画啊画啊画,画了四稿五稿都推翻了,晚上他坐在车库里咬着画笔,盯着画纸,觉得已经走到穷途末路,那只小老鼠又蹲在他的画案上,两只小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看着这个小耗子,他脑子里面突然跳出一个造型,落在笔下就是米老鼠。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迪斯尼先生。车库里的一只小耗子,成就了一位大师,成就了米老鼠的卡通形象。敏是什么?敏是抓住了无所不在的机遇。敏不仅仅表现在一种敏锐、敏捷上,还表现在日常绷起来的神经上。表现在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自省,对环境的观察,能够防微杜渐,能够一生都保持着这样一种态度的人,敏则有功,他是能够建功立业的。

第五个道德,叫作惠则足以使人。这句话很像是说给团队领导的,是说一个有慈惠之心的人,面对你的下属,你才有足够的资格使用得动别人。精神价值上不断地肯定下属,物质利益上能够与他们分享,你就能够得到忠臣死士,才能够用得动人。有的时候,就是看小节还是大局,有这样一种心态,就能够得到一个团队真正的敬重和尊重。有恩惠之心的领导才能够带得起这个团队来。

??于丹感悟:孔子说,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如果都做得到的话,仁基本上可以做得到了。

我们看,仁真的很难吗?它有的时候就是一种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一些改变,一个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他可以以此安身立命。

乐之者为高

因为有了仁爱,你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仁爱并不是做好好先生,而是他能真正分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人,什么是真正的恶人,他心中的是非判断是明确的。孔子还说过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什么叫乡原,乡原就是指那些好好先生,谁都不得罪,你觉得这种人好吗?孔子说,这是德之贼,就是因为有经常和稀泥,没有是非标准的人,才纵容了不好事情的发生。真正的仁爱一定是有准则的,真正的仁爱一定是能够是非恩怨眼前分明的,能够嫉恶如仇的人,才是心中有大仁爱的人。

仁爱不仅是一种人格情怀,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具体的行为方式。

恭、宽、信、敏、惠,这些做人的道理虽然通俗易懂,但是,一个人要想真正做到这五点,却并非易事。孔子认为,仁爱之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身修养呢?儒家的经典就既给你一个辽阔境界,也给了你到达那个境界的可行之路,一切都在点滴之中。

《论语》中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都围绕着一个词:仁爱。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的仁爱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又会带来什么样的人生启示呢?

最终它会带给我们一种生命的状态,并终其一生。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是那种从书斋到办公室,看起来担当天下,永远铁青着脸穿着职业装的人;真正内心仁爱的人,一定有他的亲人有他的朋友。他热爱山川河流,热爱四时风物,热爱跟别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而他那种柔软的情怀,可以无所不在去感染所有的人,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仁爱,因为仁爱是在人间的一种态度的流露。

孔子有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就是说我们这一辈子总要选择做点事,但是这里有三个不同的层次,你看看自己在哪个层次上。首先是对自己的职业,行业,有了解,能掌握技能,这叫知之者,是第一级。比这个高一个层次的叫好之者,就是你真正热爱它,愿意废寝忘食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这样的人呢,固然在事业中可以完整地去实现自己,但是这种生命未免沉重。你可能会忘记这个世界的风花雪月,可能牺牲了很多跟家人闲度的时光,就是因为你好之。但是这个境界不是最高的,最高的境界叫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在对一个事业投入过程之中,你感觉到生命被提升的大欢乐,也就是在这里面,你的心是舒展的,你是被成全的,你享受这个过程,你不仅创造事业,而且创造自己。每天你能够感受到世界对你的一种善意,那种欢腾之心会把你带到一个愉悦的境界之上,其实仁爱者永远不提倡杀身成仁,那是指极端状况之下。人在这个世界上,没必要刻意去寻找苦难;但是苦难来临的时候,人心可以坦然不畏惧。在我们的常态生活里,仁爱之心就是让我们保有这样一种跟世界的关系,既不完全地对抗,也不完全妥协,而是用自己的态度跟世界生成一种融洽。

就像一个著名的寓言:一锅沸水,投进去三样东西,会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扔一个生鸡蛋,煮啊煮,鸡蛋变成坚硬的了。这是一种状态,柔软的人心被世界磨砺了,最后变得毫无知觉,很迟钝了。第二是把一根坚硬的胡萝卜扔进去,煮啊煮啊,最后捞出来的胡萝卜软塌塌的,这是我们第二种状态,人心原来是刚强的,青涩的,有梦想的,最后妥协了,化在了这个热水里,失去了自我。而第三种,当你投入茶叶,你看看会怎么样?茶叶在滚水之中煮啊煮啊,最后水不是水了,茶也不是茶叶了,而成为一锅茶水,这是你跟世界之间生成的一种全新的价值。

??于丹感悟:什么是仁爱呢?仁爱就是改变我们生命的状态,以这样一种欢乐和信念去面对世界,在世界跟自我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需要为社会、为国家去承担使命的时候,临大节而不溃,而在生活常态之中,保持我们新的欢愉,这样的态度我想每个人都能做到。孔子曾经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他说仁爱离我远吗?我想要做到仁爱的时候,念头一动,斯仁至矣,仁爱就来到我的心中了,我的生命就被仁爱充满了。我希望这样一句话是孔子越过两千年流光,说给我们每一个子孙后人的,就在今天,就在此刻,我们每一颗心对自己说,仁远乎,我欲仁 斯仁至矣,当你真正信任了这件事的时候,仁爱就在这一刻,来到我们生命之中。我们被仁爱充满,我们自己跟这个世界都会变得更好。

猜你喜欢

仁爱之心仁爱论语
用爱之心把下乡支教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曹冲: 有颗仁爱之心的神童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努力争做当代“四有”好英语老师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Unit 2 Topic 3 of Book 3 (仁爱版)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