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登高的豪情

2008-10-30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晴川汉阳崔颢

宗 古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曾以一首《黄鹤楼》诗,使得大诗人李白甘拜下风,以至于发出这样的慨叹。宋人严羽誉其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后人更是推为“七律压卷”之作。全诗是这样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②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黄鹤矶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②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③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

黄鹤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它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自古以来一直是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崔颢登上黄鹤楼,即景抒情,题了这首诗。诗人站在暮色苍茫的黄鹤楼头,眺望烟波滚滚的长江,关于黄鹤楼美丽的神话,引起了诗人对悠远过去的深沉凭吊,并且抒发出自己思念乡土的满怀愁绪。短短几行诗里,不仅洋溢着诗人丰富深厚的感情,而且气魄宏大地表现了祖国山川的无限雄伟与瑰丽。

诗从古代传说写起,据说是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一说是费文袆登仙驾鹤于此。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诗人从楼的命名着想,借传说落笔,以无作有,借虚写实,既境界阔远,又涵蕴空灵,一开头就写出了震撼千古的名句。接着以“一去不复返”绾合前后,生发出岁月流逝而不再来、古人离去而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有天际白云,悠悠千载,古今无异。人事之变异与自然之永恒,形成鲜明的对照,流露出作者对世事茫茫而无可奈何的感慨。接着由抒情转入写景,阳光照耀着汉阳平原,晴川绿树,格外分明;芳草长满了鹦鹉洲上,极其茂盛。鹦鹉洲,位于汉阳西南的长江中,东汉末年,黄祖杀祢衡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因称其洲为鹦鹉洲,后渐被江水冲没。这是一段悲壮的历史,也给崔颢这一联的写景之笔涂沫上一层感伤的色调。这时日已渐晚,眺望乡关,渺茫不见,唯有一片雾霭笼罩江面,也给登览者带来深深的忧愁。

诗的主旨是通过仙境与人生的对比,表现出热爱自然的深情,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登上高楼,联想传说中的仙人驾鹤而去,而今空留遗迹,自己却不能随仙远游,故顿生遗憾。但又眺望眼前的世界,汉阳原上,晴川历历,鹦鹉洲头,芳草萋萋,也非常美妙,颇堪留恋。面对如此好景,自己既不能成仙,又不能永驻,而只是天地间的匆匆过客而已,不由得北望故乡,愁情满怀。故“愁”字是这首诗集中抒情之笔,也是全诗的诗眼。

这首诗的形式也非常奇特。前三句就出现了三个“黄鹤”,犯律诗之大忌;第三句七个字用了六个仄声,第四句“空悠悠”三字又用三平调煞尾,三、四两句也不对仗。这些都与七律的格律相违背。难道是崔颢不懂格律吗?当然不是,因为他写过非常严整的七律。诗人在这里为了抒发一泻千里的激情,所以顾不上格律了,而是根据“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写了这首诗。

前人经常把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相提并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此诗,首联叙传说,曾经有过凤凰登台,而今凤去台空,唯有台下江水,依旧东流。颔联怀古,无论是容颜绝世的宫廷嫔妃,还是盛极一时的衣冠贵族,都成了花草下的香魂与古墓中的幽灵了。颈联写景,漫天雾霭,笼罩三山,只露一半峥嵘;眼前的白鹭洲,又把二水分隔。尾联抒怀,点出不见长安、壮志未展的失意之愁。无论是构思立意,还是谋篇布局,都与崔颢诗如出一辙,但立意之高远、涵蕴之深邃、格调之浑成、语言之自然,李诗都不及崔诗。

猜你喜欢

晴川汉阳崔颢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怀念一场雪
他让诗仙忘而却步,他的诗
大力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 促进汉阳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高山流水遇知音
黄鹤楼找崔颢
Ca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ranslation be Improved by Online Search Engines?
洞庭龙女:妖艳的罂粟花
崔颢诗的艺术追求
《黄鹤楼》成就诗坛崔颢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