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本科留学的路径

2008-10-21

21世纪 2008年10期
关键词:预科考试大学

知 音 荣 郁

出国留学其实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尤其对初出茅庐的高中毕业生来说。那么,高中毕业生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出国之路呢?

在今年的高考中,北京市五中的一名学生考了620分,没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清华大学,于6月底临时决定去英国读书。国内的学生不能直接到英国读本科,必须先读预科,或者出示A-LEVEL成绩,于是这位学生打算先去英国读预科。7月中下旬,校方安排他进行考试,成绩很优秀,同时被华威大学和伦敦大学的预科录取,最终他选择了伦敦大学——全英排名第六的学校,也是全英预科最好的两所学校之一。来到英国后,他趁热打铁考了雅思,并取得7.0的优异成绩。对于他来讲,奋斗才刚刚开始,他的目标是进入剑桥或者帝国理工。

来自对外经贸大学的一个男孩,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上了一个与英国杜克大学合作办学的2+2项目。在国内本科的两年中,他苦读英语,雅思考了6.5分,而其他课程表现却很一般。两年后,他终于可以进入杜克大学完成本科的课程,目前已经回国,并且有了稳定的工作。

这两种情况对于出国读本科的学生来说比较常见。学习成绩很优异,却在一考定终生中落败,于是决定出国寻求优质的教育;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下考大学的希望很渺茫,希望换一种学习环境从头开始。出国留学其实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尤其对初出茅庐的高中毕业生来说,那么,高中毕业生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出国之路呢?

天生我才为考试

据达洋行咨询公司总经理曹曦介绍,近两年来参加SAT、A-LEVEL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想出国读本科的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加,有些学生甚至把中学的一部分放到国外去读,也就是在国内高中还没有毕业的情况下就转到国外继续读,低于18岁和在18-20岁的年龄段出国留学的人数上升幅度比较大。

在出国考试培训的行业龙头新东方,北美考试部主任张洪伟对记者说,初三毕业就开始准备本科留学是最好的时机,否则上高中后时间非常紧。所要准备的方面,首当其冲就是考试成绩,这也是打开国外大学的敲门砖。

考试主要分三部分,首先是学生在国内高中课程的考试成绩。美国学校在录取学生的时候,非常看重高中的平时成绩(也就是学生的GPA)。两年前有一个在新东方培训的学生,在人大附中排名总是属一属二,GPA大概在90分左右,从初三到高二期间一共获得45种奖项,最终幸运地被哈佛录取了。

其次就是托福考试的准备,它专门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美国排名前100的学校要求托福在100分以上,而凡是想进入美国前十名的学校,托福成绩都要在110分左右。高考大纲规定的英文单词量是3500个,而托福需要8000-10000个,必须提升5000个单词才能达到托福水平,拿下这5000个单词起码需要大半年时间,所以还是越早准备越好。

第三就是近年来不断被炒热的SAT考试,需要至少一年的准备时间,才能把SAT1和2考完。SAT1相当于美国高考,包括三部分:数学、语文和写作,总共2400分。考试需要掌握13000个单词,和高中生的3500个单词相去甚远,要想占有优势,还是要趁早。SAT2考数、理、化、生、中文、美国历史、文学等科目,中国学生在理科部分不会有太大问题,基本能拿满分。虽然说SAT不是非考不可,但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有这个成绩而你没有,就不具备优势了。

在新东方,就有大批的孩子初三一毕业就来学SAT,一个200多人的班里,有8-10个初三毕业生,高中生有30-40个,高一的有十几个。新东方第一次开设SAT班是在2004年底开始招生,2005年开始培训,第一年招生的数量为五百多人,第二年接着是一千多人,几乎每年都成倍地增长。2007年有三千多人参加培训,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四千多人了,到年底达到五千多人没有问题。由于SAT考试在国内没有开设考点,学生需到香港甚至周边国家去参加考试,这都需要学生和家长早做计划,早安排。

如果学生早做打算,利用好假期,是不耽误参加高考的。张洪伟说,两年前人大附中的三个学生分别被哈佛大学、威廉姆斯大学和加州大学录取后,他们还有时间准备了高考,并且都超过北大、清华的分数线,最后其中两个学生去了美国,另外一个上了清华。

曹曦认为,如果中国学生拿SAT成绩去硬拼的话,没有太大优势,因为这个考试是针对美国中学生设计的。美国学生进入中学后不断地进行考试,首先入学前要参加SSAT考试,进入中学后还有PSAT考试(相当于SAT的会考)、AP课程……远比中国学生买本教材,参加一个辅导班要熟悉情况得多。没有经过美国中学教育的国内学生与美国中学生相比,完全处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中。

而面向英联邦国家大学的A-LEVEL课程在英国要学两年,在国内要学三年。这个课程是为英国学生设计的,相当于中国的高中。A-LEVEL不是由它最后一次考试成绩来确定一个学生全部的分数,而是在两年学习的过程中,分数在累积,不同的科目要求也不一样,最后的考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会占到总成绩的40%-50%。A-LEVEL是一个学历,最后会有一个毕业证书,附带有学生的所有成绩。而预科是专门为去英联邦国家读大学的海外学生设计的,因为如果海外学生的语言达不到一定的水平,直接学习大学课程会有难度,所以在正式读大学前增加一年的预科。

“书虫”难进名校

2006年以SAT满分,托福663分的优异成绩被耶鲁大学提前录取的苏小恬,在铁路三小上学时,她是校大队长;到东北育才后,她从学习部副部长干起,最终竞聘上学生会主席。中学阶段,她两次出访日本,一次出访德国,2005年7月,她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华学联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苏小恬深有体会地说:“学生会工作接触人多,视野开阔,能锻炼各方面能力。”

SAT2获得满分并不代表可以获得耶鲁大学的通行证,面试一关必不可少。给小恬进行面试的是美国微软公司一个高管,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国的机遇和挑战等都成了一个小时对话中的内容。小恬以她丰富的阅历和对一些热点问题的感悟,使面试官频频点头。

考试成绩和平均分都是一些硬性指标,大概占到一半的分量,而另一半主要看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美国学校为了衡量学生到底有多优秀,会通过一些申请材料,并以此判断这个申请人是否有发展潜力。这些素质在学校的推荐信表格中列出,一共有15点:求知欲、创造性、学业成绩、学业前景、领导能力、责任感、自信心、为人的热忱、幽默感、关心他人、活力、成熟、主动性、对挫折的反应、受老师们的重视程度等。

张洪伟介绍,美国人特别怕类似书呆子的学生,他们希望看到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不仅需要分数,还包括个人素质。学生在整个高中过程中要尽可能创造一些活动机会,去体现自己的求知欲和创造性。今年有一个被斯坦福大学录取的学生,他一直很喜欢玩魔方,并且独立研究出一个魔方的公式,在10秒钟之内可以将任何状态的魔方复原。他写了一篇相关文章寄给斯坦福大学,结果被成功录取。还有一个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学生,他曾经在北京市机器人创作大赛中获奖,这些方面都特别体现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哈佛大学注重具备领导力的人,哈佛商学院的口号是:“我们教育的是世界各地的领袖,他们会使世界为之不同。”他们录取的学生里面,在国内学校担任的职务起码要是一个班长或学生会主席,抑或在高中组织过文体和社会活动,体现了学生的领导能力。而耶鲁则非常注重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也一直在灌输“人类的命运就在你们的肩上”的思想。如果在国内没有过义工经历体验,耶鲁大学是不会录取的。所以在申请过程中要和学校的要求合拍。学校录取委员会的委员大概都是30-50岁的人,他们的社会阅历很丰富,也能够看清楚站在面前的到底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学生,如果只是学习好,成绩突出,个人素养方面平淡无奇,肯定不是他们需要的人。

海外课程本土化

北京王府学校2008年毕业生江兹为今年考取了麻省理工学院。各科考试成绩分别为:托福647分,AP考试微积分BC:5分、宏观经济:5分、微观经济:5分、物理B:5分、物理C:5分、统计学5分、环境科学4分。6门考试获满分5分,一门4分的成绩,麻省理工学院给了他每年5万多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选择出国读大学的高中生越来越多,而放弃传统高考教育路径,直接瞄准国外高校的“涉外”高中班也应运而生。今年,首师大附中进行中美高中双学历班报名咨询,这个瞄着美国高校的高中班学费高达每年9万元,但热心出国的学生和家长却没有因为高昂的学费止步,大部分家长都认为直接读“涉外班”,让孩子具备国际视野,对将来发展有好处。

像类似性质的高中班还有人大附中开设的A-LEVEL课程,据了解已经连续招生好几年了。除了公立中学涉足这个领域外,一些私立学校早就预见到这个趋势,已经先走一步了。北京王府学校就是这样一所专门针对准备出国读本科的学生,教授海外课程的学校。学校自建校以来就设立有很多海外项目,除了SAT、A-LEVEL、AP等大家熟知的,最近新签署了AEOP项目,也就是名大直通车,通过了这个项目的课程和考试,无需其他手续,可以直接入读美国前100名的学校。据北京王府学校招生主管张释之老师介绍,从近三年来看,入学人数已经从2006年的80人,增加到今年的130人。学校限制招生人数,因为要保证学生都能进入全球名校前100名。这些学生都是初中毕业后,经过严格的面试筛选出来的,他们的适应能力没有问题,入学前十天还要进行全封闭的英语夏令营活动,和外教面对面接触。高一是双语教学,高二全英文教学,高三主要是专业课的学习。

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的这些海外合作项目,学费都是不菲的。何洪伟以美国大学为例,去美国好的大学每年需要4-5万美金,一般的学校在2-3万左右,像排名前100的一些州立大学会比较便宜,因为他们有来自州政府的拨款资助,即便是这样,一年也要拿出相当于15-20万元人民币,加上生活费,4年下来肯定是要上百万的。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很多家庭的收入在提高,大批的中产阶级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内的教育规模和质量是无法满足的。十年前如果要一个家庭拿出一百万真是凤毛麟角,即使现在对大多数家庭来讲,仍旧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但是拥有百万资产的家庭比十年前已大为提高。

预科:留学的捷径

北京11中学一名毕业生,今年高考526分,他不愿意在国内上一所普通院校,于是打算申请澳洲学校。因为其英语成绩优异,雅思6.0分,成功地被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预科录取。

在英联邦国家中,一些大学为国际学生开设的“桥梁”课程被称为预科,属大学正式入学前的预备教育。留学预科课程以语言学习为主,不开设专业课,也不能向外方学校转移学分,学习时间一般是一年,目的是能让学生进入大学前打好语言基础。另有一种预科是国外社区或者某些机构设立的专门教授语言和专业基础知识的预科学校。对于那些有较好外语基础,急于出国又嫌个人申请手续麻烦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读留学预科进而申请进入到大学学习的方式。

作为留学的预备课程,预科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特别是对语言和文化课程都不够好的学生,这样的“过渡”显然很有必要。预科对中国学生克服文化、语言差异带来的种种困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澳大利亚,如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墨尔本大学等都开设预科,学生在预科录取时,会同时获得预科和这些大学相关专业的本科录取通知书。

认清自身再决定

近几年,本科留学越来越热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学生和家长对留学计划一而再、在而三地提前,争先恐后地把时间、精力和金钱扔向了培训机构和考试机构,似乎仍难以赶上这股本科留学的热潮。这一现象引起了所有与教育和留学相关的方方面面人士和机构的重视。

对本科留学,各方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如果成功,其“利好”是不言而喻的,可以给学生和他的家庭带来光明的未来。但显然,如同做任何事情一样,其“风险”要比大学毕业后出国要高得多,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也要高出许多,这也是业内人士都认同的。因此,是否适合本科留学是家长和学生需要把握的,根据自己孩子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得失,谨慎作出决定。

据张洪伟介绍,在新东方参加SAT培训的学生中,有很多都非常的优秀,学习的目的性很明确,可以看出,出国读本科对他们是游刃有余。也有一些学生对国外的教育体系不了解、不适应,或本身计划性不强,风险是确实存在的,需要家长和学生考虑清楚。现在的高中毕业生尽管已经到了成人的年龄,但因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独立性和自理能力较差。张洪伟说:早点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尽可能多地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加上提前规划自己的学习,是家长应该考虑的事情。“现在中国的父母太爱自己的孩子,有的学生都上高中了,父母还要接送,恨不得一切都替他们做,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国留学的孩子无异于被扔到了狼群里”,张洪伟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

总之,留学是涉及人生策划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了解国外高校的教育理念、学习方法,了解本科留学的种种路径及其优势和劣势,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理智地走好每一步,才有可能规避风险,以最小的投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取丰厚的回报。

链接:中央电视台《我们》栏目组不久前邀请了几位有留学经历的“海归”、希望将孩子送出国的家长以及相关专家学者来到演播室,一同探讨低龄留学生出国的利弊。下面摘录了几位专家对高中毕业留学的看法和观点:

王辉耀(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商会会长):

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应该把全球的教育资源为我所用,第一个就是应该派更多的中学生出国留学,这样可以避免中国千千万万少年走高考独木桥这条路,能够扩大我们的教育资源;第二个,我认为在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完全为了应试教育,这对我们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是非常不利的,如果能够接受到不同风格的教育,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第三个方面就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我觉得应该是多元化的,从中学开始提高他们英语的程度,可以提高他们国际化的水准,同时能够更具有国际化的观念和视野,如果说等到以后再出去培养,不一定能够完全达到这个效果。

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我们其实需要界定一些概念,第一就是高中生在国外的学习,接受的国外教育是否一定比中国的好,这个我不能苟同。第二,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为中国服务的,还是为其他的地方服务的人才。如果说是立足于中国,为中国培养人才,那么他在高中阶段,实际上是人格形成、情感形成、文化认同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他没有在中国这样一个语境、文化和情感当中包裹的话,那他就有可能对中国有一种情感的淡漠,有一种文化的疏离。我们的中学教育,在打好的基础方面,我认为在世界教育体系里边还是有它的优势和特点的。至于创造性的人才,大概是大学以后的阶段完成。

李国庆(当当网联合总裁):

我觉得只有高中出去才能真正去深入另外的一个国家,了解那个国家的文化、宗教、艺术、历史。很多朋友大学后出国,已经不能了解出它的文化、历史,一谈起这些根本一无所知。你不了解人家的文化,英语好也不是国际化人才了。第二个好处就是,确实避开了国内应试教育,高考是个无奈的办法,总要选拔人才。高考走到今天,应该说弊端越来越多。避开这个以后,对自身的性格发展,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更有好处。

俞孔坚(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

我是孩子的父亲,我孩子今年刚刚考上大学,他跟我一起去美国待了5年时间,我准备让他在国内念完大学以后,再出去读研究生。为什么这样?中国是未来有最大发展前景的一个国家,如果你的孩子想在中国发展,那么我就建议一定要在中国读完大学以后再出去读研究生,如果你一开始就想在美国发展,或者在欧洲发展,那么我同意你应该从小学或者从中学就出去,而不应该在大学时送出去。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我不赞成中学生大规模出国留学,一个人的成长,不光是对一种语言的熟悉,也不是知识的增加,而是一个人格的文化的形成。任何一个人,他首先是某一个民族或者某一个国家的人,他应当熟悉并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在他高中毕业以前,这个方面是很不足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未成年人,18岁以下的任何人,年龄越小越需要强大的情感支持系统,那么当他的家人都在国内,他出了国之后,在一种文化冲突的环境里,他的情感支持系统变得非常脆弱,我觉得这个对他的发展是很大的一种障碍。

猜你喜欢

预科考试大学
招生政策没吃透会有多少损失?
至善
跟踪导练(二)(6)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综述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