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余华
2008-10-19陈家桥
遇见余华。他是最好的活着的作家,我这么认为。
我见他的第一面,我们握着手,我郑重地说,你是活着的最大的一个作家。
余华说,哪里,哪里。
但确实是这样的。他很朴实,有一个朴实的名字。我们坐在一起开会,名字都印在纸板上。但他的名字是太响亮了,在很大的时空里都这样。虽然他也是个常人,然而他还是有着不同,因为他写的好,他是个了不起的人。
他解决了几个重要的问题。
至少他解决了怎么把小说写好的问题。
把小说写得像小说的问题。
解决了小说的形式问题,一种中国小说的形式问题。
他解决了一个代表作的问题。
比如《活着》《在细雨中呼喊》。
余华的小说,在故事里有一种真实的踏在地上的基础,他写的故事是可以发生的,他的经典性是可靠的,有真正现实性的。
当然,余华本身是一种形式,我是说他的写作,是一种形式。
他是一个很平和的人。他也和大家一起开会。
他也用手机,翻盖的,我注意到,他是个聪明的老实人。
每个时代都会有大作家,但有时也不一定,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余华算一个。这是让我们感到幸运的。
那天,余华从会场中间过道走过来。我注意到,他很风趣,当然,他过于出众,近乎是一个巨大的偶像。他走到我位子前,说,你是陈家桥吧。
我说,是的。
我握住余华的手,这人真了不起。随和,自然,和他名字一样。他的名字有一个朴实的主人。
开会时,他坐在我后边。
我坐在他前边,知道后边坐着这样一个人。
有几个时间段,我在想,假如小说有接力赛,就跟他跑一组,他是跑得最快的。就是说,他是写得最好的。
假如,深刻的认知也在于慢,在于一种形式的庄重和记忆的慢,在于最出色的表达。我相信,他本身的形式,有着不朽的性质。
其实,他已经可以抱着他的作品坐在殿堂里了。
但是,偶像还在行动。毕竟,他也还算年轻。
开会的时候,想到很多。
散会了,互相留了电话。
人很多,没有再说什么。
遇见余华,真是特别的高兴,特别的高兴啊。
责任编校逯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