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忘教育”与中学有效教学

2008-10-15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9期
关键词:德育情境教学模式

曹 彬

2005年6月,中宣部刘云山部长充分肯定了南通中学的“难忘教育”,从此,南通中学的“难忘教育”在全国推广,南通中学成为全国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难忘教育”既不是指教育的内容,也不是指教育的模式,而是专指教育的特质,确切地说是教育的色彩,教育的力度和教育的影响.而“有效教学”指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那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能把“难忘教育”与有效教学有机地进行融合吗?

一、难忘教育与有效教学的探源

1.难忘教育的探源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存在着教条主义的倾向,一种背条条、记框框,盛行用卷面成绩来衡量学生“德行”的现象.面对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情怀、道德行为,教育者或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马克思在他所著的哲学手稿中,反复强调感性对于人的重要性.“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毛泽东在他的哲学论著中说:“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南通中学的难忘教育,有百年传承的“诚恒校训”为基石.通过一次次精心组织的德育活动,给予学生印象深刻的、大量的德育信息和力度大的教育震撼力,从而顺畅地进入学生心理通道,再以具体的德行感性再现,给予学生相当长时间的教育记忆和情感体验.

2.“有效教学”的探源

有效教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夸美纽斯开始,“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大教学论》的理想寄托在“班级教学”中,它是“有效教学”的初始状态.在这种初始状态的“有效教学”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扩大教学的“规模”,减少教师教学的重复性劳动,“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

第二个阶段:夸美纽斯以及赫尔巴特学派所倡导的“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后来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人们对“普遍有效”的、定型化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怀疑,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二是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突破“教学模式”的思路,而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

第三个阶段:开始转向“教学设计”.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无论“大”的(夸美纽斯)、“普遍”的(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还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理想.于是,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道路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和绝对权力的姿态走进教室“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当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和“行动研究者”的多种角色,引导学生真正地成为“发现者”和“建构者”.

二、难忘教育与有效教学的交融点

1.两者都是“生活的”教育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使学生回归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是教育的目的.学生知识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积极建构的过程,是与个人的既有经验、情感态度和身心需求相关的过程,是启动“内在图式”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感悟、分析、判断、验证、矫正的过程.“难忘教育”在自己的理论旗帜上,鲜明地书写上“生活”这个关键词,是明白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的现实遭遇、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才真正蕴藏着宝贵的德育契机,才能够真正开掘出学生道德品质生成的源头活水,“生活德育”将越来越成为学校德育的价值追求.“教育即生活”,有效教学也离不开生活这“源头活水”.促使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和不断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科学魅力和社会价值.

2.两者都是“情境的”教育

“难忘教育”引进了“情境教育”的精髓.把生活的原生态(当然是富含教育意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切实真切的体验中明是非,辨美丑,知得失.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和精心创设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育情境,将优化的、美化的、净化的人物、事件、环境组合成教育心理场,用“场”的磁力紧紧抓牢学生的审美注意和情绪感染.《化学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见,创设情境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实施难忘教育,达到教育难忘”,这不但是学校德育的目标,也是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目标,符合进一步提高21世纪公民科学和道德素养的迫切需要.

猜你喜欢

德育情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