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夏:相信自己不是寻常人
2008-10-11袁可
袁 可
想了就去做,不能光说不干
2008年6月12日晚,“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从重庆华宇新都一套两居室内传出。大一男生黄泽夏这天刚满21岁。
他做了一桌子菜把要好的哥们儿请到自己租的房子里来,庆祝自己的21岁生日,也为自己三天后将要开张的“京味烧烤”店打个前奏。
与之前黄泽夏度过的20个生日不同的是,这个生日,餐桌上摆着的菜都是清一色的烧烤,单烤鸡翅就有三种口味,麻辣的、红酒的、孜然的。这些也成了三天后“京味烧烤”的第一份菜单。
“黄泽夏,哥们儿终于可以歇一口气了。”
“来,为我们不用天天吃烤鸡翅干杯!”
几个同学举起酒杯转向黄泽夏,黄泽夏大笑:“以后你们想吃还要排长队呢。”
这话被黄泽夏言中了。“京味烧烤”店自6月15日开张以来,几乎天天爆满,店门口的临时餐桌绵延数十米,每天的回头客也是越来越多。这让黄泽夏很是欣慰,之前所做的一切总算没白费。
从北京来到重庆上大学,黄泽夏有了很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潜伏在他心中的赚钱梦想被激活了,他跃跃欲试。重庆的饮食业相当发达,黄泽夏觉得从事这一行业应该有利可图。他仔细搜索了华宇新都周围的店铺,没有发现一家像样的烧烤店。恰好他认识一个做铁板烧烤的朋友,也许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同黄泽夏一样跃跃欲试的还有他的两个同学,他们嚷着要跟他一起出资创业。黄泽夏很兴奋,三个人分摊下来资金就不成问题了。但是,当黄泽夏作好风险评估,做出预算,要投资六七十万的时候,那两个同学打起了退堂鼓——“家里怕我影响了学业”“成本太高,万一做亏了”……
自知一个人拿不出那么多钱,黄泽夏只好打消了做铁板烧的念头。但他是一个说了就要做的人,绝不会轻易放弃:“做不成铁板烧,我就开烧烤店!我说了就一定要做到!”
重庆街头的烧烤摊不少,但都很简易,一个干碳炉架起来就完事了,烧烤的种类也很杂,少有自己的特色。黄泽夏想到了北京人爱吃的烤鸡翅,如果自己的烧烤店以鸡翅为主打,不就从众多的烧烤店中脱颖而出吗?
黄泽夏一边打探店面,一边满大街地去吃烧烤。市场上的烤鸡翅多是用鲜翅膀直接烧烤的,缺了点味。黄泽夏突然想到,为何不把鸡翅腌制后再烧烤呢?他买了一个干碳炉、一个坛子,支在屋子里,开始了试验。
“哥们儿,我黄泽夏。”
“知道了,我马上喊人来帮你吃鸡翅。”
在黄泽夏的“京味烧烤”店开张前三个月,以上类似的对白经常出现,就连黄泽夏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那段时间吃过多少鸡翅了。他每天买来新鲜的鸡翅,拌好各种调料,放进坛子里腌制12个小时后,拿到干碳炉上烧烤。一只手拿着铁钳翻烤着炉子上的鸡翅,一只手戴着一次性手套上调料,很难让人把他和一个大一学生联系到一起。“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要忘掉自己原先的身份。”黄泽夏做到了,到今天,他的手上还有很多当时烫伤留下的疤。
鸡翅烤好后,他自己尝了不算,还要召集朋友们一起来品尝,以至于后来大家一接到他的电话就有恐惧心理了。黄泽夏尝试了各种腌制调料,终于在两个月后的一天,腌制出了美味的鸡翅:“我当时真的怀疑那是我烤的鸡翅,我确定就是那个味了。”几个朋友吃后也是赞不绝口,并为他们终于可以告别鸡翅生涯而暗暗庆幸。连续吃了两个月鸡翅,连黄泽夏都坦言“真的是吃到要吐的地步了”。好在,这腌制鸡翅的秘方研制出来了,接下来只需要在这些调料上进行量的调整,以实现最好的口味。
掌握了烧烤鸡翅的独门秘方,黄泽夏筹集了7万元资金,办好一系列手续,盘下了华宇新都一间三四十个平方米的店面。按自己的设想把店面装修得京味十足,暗红的墙面,古色古香的木质桌椅,门口高高悬挂着两个大红灯笼,“京味烧烤”的店名呼之欲出。
创业,要能吃苦
有了自己的秘方,找个合适的烧烤师傅也是至关重要的。招聘启事贴出后,电话那头一听老板是个大一学生,立马找个借口挂掉。现在的这位师傅当初也是抱着玩玩看的心态来找黄泽夏的,他很难想象一个大学生的热情能持续几分钟。
可是,师傅跟黄泽夏一碰面,听他说起自己配制秘方的过程和将来要把这店做成连锁加盟的形式,禁不住说道:“现在大学生贪玩,难得你有这份野心。不过,做餐饮很辛苦,做烧烤更辛苦!”
黄泽夏听后点了点头,很自信地说:“我始终相信我不是一个平常的人。”
师傅留下来了。
虽然黄泽夏深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再甜的瓜没人吆喝也只能枯萎在藤蔓里。于是,他印了一摞精美的宣传海报,拉上自己的铁杆哥们儿,半夜十二点,沿着华宇新都外面的大马路,在店面门口、公交车站、小区门口,一直贴到天亮,两个人才返回住处。
“京味烧烤”开张之后,期末考试日益临近,远在北京的母亲也替这个本来就不爱学习的孩子捏了把汗。但这一切在黄泽夏看来是多余的。烧烤店的营业时间从18点持续到凌晨,黄泽夏负责点菜、烤鱼和烤油馍,女朋友负责收银和配菜,师傅负责烤菜。这烤油馍也是黄泽夏为了解决顾客们反映烧烤吃不饱的问题而独创的。每天早上5点黄泽夏就要起床把当天要用的鸡翅腌制好,确保12个小时后能够用来烧烤,然后7点30分赶到学校上课、复习,16点30分去菜场买菜,洗菜、串菜这些活儿则交给杂工。课余时间一心扑在烧烤店上,黄泽夏在课堂上反倒更认真了,不敢有一点马虎,大一的期末考顺利通过了。
坚持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
你还记得多少儿时的梦想?你的梦想又有多少个成真?大抵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一边萌生新的愿望一边抛弃旧的梦想,等到有一天回头,才发现最初的梦想已经遥不可及。
黄泽夏,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儿时的梦想。他出身于京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血管里流着搞美术的父亲崇尚自由的血液,也流着好强的母亲那一股子的拼劲。从小,他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平常的人,连孩提时代的梦想也有些与众不同。老师布置下《我的梦想》的作文题,别的小朋友写的是“科学家”“医生”“政治家”,黄泽夏写的是“我有三个梦想,买一辆摩托车,赚大钱,读MBA”。
还在读小学一年级的黄泽夏有一天突发奇想:中国有13亿人,如果每人给我一个易拉罐,我不就发了吗?于是,拉上他的发小,开始了捡破烂和卖报纸的生涯。虽说这种课余的小打小闹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却让年幼的黄泽夏明白了一个道理:钱不是那么好赚的,要赚钱一定要有好的门道。
2001年,黄泽夏上高中了,这个高中,他一上就上了六年。高中课业繁忙,他仍惦记着自己的赚钱梦想,用自己攒下的钱跟几个朋友在学校附近开了家鞋店,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搭在了里面。一年下来,黄泽夏赚了两万多,如愿地买了一辆街跑摩托车。
功课落下太多,黄泽夏不得不留级,忍痛撤出鞋店的经营。然而,他对学习的兴趣远远不如对经营的兴趣。在转校之后,2006年底,正在复读的黄泽夏又把目光瞄准了中国正当红火的股市。身边有个同学的老爸炒股很有经验,在他的建议下,其他人把目标锁定在了奥运股和钢材股上。哥们儿几个都觉得奥运股必涨无疑,只有黄泽夏坚持买钢材股。他心想:奥运毕竟是2008年的事情,而钢材正在全球范围内涨价。投进2万元本金,到2007年年初,黄泽夏觉得时机合适就将股票尽数抛出,赚了5万。“人不能太贪心,任何东西有高潮就有低谷,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说起那次炒股经历,黄泽夏俨然一个股市行家。他的股票抛出不久之后,中国股市的又一个冬天到来了,他的那几个哥们儿还被套在里面。
喜欢打篮球的黄泽夏唯一崇拜的一个人就是NBA球星科比。科比的那句“当你站在球场上,面临的选择只有成功或者失败时,你必须全力以赴,随时给自己动力——这就是我在球场上的心态,我不断给自己鼓劲,要求自己努力向前”,也是黄泽夏的信条。如今,在黄泽夏的梦想单上,拥有一辆摩托车已经为汽车所取代,而他赚大钱的梦想正在努力实现中。现在,“京味烧烤”这家在黄泽夏母亲眼里的“小店”已经实现日赢利1 000元左右。黄泽夏始终没把它当作小店来看待,他在探索新品种,改良菜单,打算在一年之内开出一家分店,四年内把它做成一个品牌。那个时候,黄泽夏大约也可以实现他的MBA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