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浅探
2008-10-08陈薇
陈 薇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多媒体技术是拥有多样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技术,它能够把文本、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和控制,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融合、贯通并生动地加以再现.近年来,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作为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希望学生能带着一种高涨而积极的情绪学习知识.然而,学生阅历浅、生活空间有限,对一些现象、事物无法观察到,再加上他们对周围的很多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对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体会不到其乐趣,以至学习很被动.若能恰当地利用多媒体,便可创设出能够刺激学生的多元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因此,用多媒体教学引入新课时,精心制作一个对学生来说较为新奇的短片,或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或设下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上《心脏》一节课时,可先创设一个声音情景,让学生“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引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会迅速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这样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大量的感性材料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等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而使用多媒体,能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变不可操作为可操作,使“死”的生物概念、原理变成“活”的生物知识,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直观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解说、色彩变化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直观.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生物科学中,由于学生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特别是对于一些微观世界的变化,过去总是听教师口头表述,听起来索然无味,现在有了计算机技术,这样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如在讲细胞的有丝分裂时,过去教师是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代表图挂出来,仔细分析各时
期的特点.由于这些图是死的,加上图形的不连贯,学生还是一片茫然,只知道死记硬背其中的特点.现在利用FLASH编制的有丝分裂小动画,既可让细胞分步定格演示,使学生看清每一个分裂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便于教师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讲透,又可动态展示染色体的变化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染色体的变化是逐渐进行的、连续地,变静为动,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情景化、简单化,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又如“渗透作用装置及渗透作用现象”,课本里有装置图,但运用课件能将各项装置逐项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准确地观察辨认;另外,渗透作用现象的动态展示更是插图所不能准确表达的.这个课件的使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这一难点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在过去的生物教学中,使用教学挂图是比较多的,在没有计算机以前,这确实不失为一种好的直观的教具.但是,现在看来,这种挂图的使用比起多媒体幻灯片的作用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教学挂图携带不方便、展示困难、保管比较麻烦,挂图的种类、数量方面,就远不及电脑里面的多.过去,一个学校有数百幅挂图就不错了.现在,网上资源无穷无尽,各种图片应有尽有,可以说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率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所谓提高教学效率即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学习更多的知识.作为生物教师,以前我最感头痛的是上复习课.为了讲清各知识点、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我边讲边板书,一节课下来,累得够呛,还是讲不了多少内容.多媒体强大的文本显示功能,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才讲完的内容在一瞬间显示在学生眼前.特别是复习课对有关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的目的.
在生物教学中,为了加强直观教学,使用实物标本上课是比较频繁的.过去为讲清某一结构,教师往往找一些标本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或者教师下讲台直接将有关结构指给学生看,教起来极不方便.现在用实物展示台通过投影展示方便多了.特别是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教师无法指导,使教与学严重脱节.把多媒体与生物显微演示组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实验的难点在于观察,学生不易辨出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通过显微投影展示,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方便学生进行学习的交流
学生学习的重点不仅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要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像,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并且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转移到其他领域.
如在“环境保护”一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链接或网络的“关键字”搜索功能,自主查找环境污染概况、森林的作用、自然保护区等,在完成了信息加工过程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网络、文字、语言等媒介,小组协作,大组交流,成果共享,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同样,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也必须转变现有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适应新形式下的教学理念.多媒体教学确实起到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无法替代的作用.要使信息技术发挥其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一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的对象转变为学习的工具,教师要使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转变;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教师不再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而应使之成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在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时,不再把教学媒体仅仅当成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而应使之成为学生认知、启迪思维的工具.如果仍用传统教育观念来设计教学过程,则只能是用“机灌”代替了“人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