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课教学案例

2008-10-08罗灵玲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8期
关键词:氢氧化钠塑料瓶试管

罗灵玲

学习化学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是形成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化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材中的问题情景,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诱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三化学复习课中,我设计了以下一节实验探究课.

课题: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课的类型:实验探究和讨论探究相结合,采用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

探究内容分析: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盐,没有气体和沉淀生成,反应现象不明显,学生对生成物没有直观的认识.学生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了解有关氢氧化钠、二氧化碳性质的初步知识,奠定了进一步学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规律的基础,但由于在此之前所学习的相关知识都属于定性的、描述性的知识,加之反应现象不明显,因此就形成了教学中的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采取探究教学法,通过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不仅能使学生深刻领会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质,而且能使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由于探究中需要很多实验器材,因此,将本节课安排在实验室进行.

教学目标:

1.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实验与探究理解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探究实验的设置

教学难点:问题的猜想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探究课实况:

实验地点:实验室(把学生分成六个实验小组)

实验器材:试管 烧杯 塑料瓶 胶头滴管 带胶塞的导管 气球 锥型瓶 分液漏斗 铁架台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钙 稀盐酸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利用实验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说明氢氧化钠确实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要求实验现象要明显.

回答汇总:(1)利用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碳酸钙、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

(2)利用所给的仪器、药品,学生设计出以下四种实验装置,验证氢氧化钠是否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化学反应.

第一组与第五组学生的结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使得试管内的二氧化碳减少,试管内的压强减小,试管内水面上升,如图(1).

第二组与第六组学生的结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使得软塑料瓶内的二氧化碳减少,软塑料瓶内的压强减小,软塑料瓶变瘪,如图(2).

第三组学生的结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使得锥型瓶内的二氧化碳减少,锥型瓶内的压强减小,气球变大,如图(3).

第四组学生的结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使得锥型瓶内的二氧化碳减少,锥型瓶内的压强减小,导气管内上升一段小水拄,如图(4).

问题引导:各组的同学的实验现象都很明显,实验成功.提问:氢氧化钠溶液是由什么组成?

回答汇总:由氢氧化钠与水组成.

提出问题: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他质疑的依据是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

问题探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同意他的看法,一起讨论如何完善实验.

诱导分析:请同学们想想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呢?

经过几分钟的讨论也没有得出验证的方法,这时学生们很想知道用什么方法,我启发学生:氢氧化钠在上述实验装置中是否发生了反应?都回答:“是的”.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产物是碳酸盐.

很多学生恍然大悟:

验证产物是否含有碳酸盐就可以了.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如何验证产物中含有碳酸根?

回答汇总:在生成物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体生成就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你的设计,通过实验操作证实之.

教师总结:表扬在实验中操作最规范的同学,强调操作中易失误的地方.提出除了用上述方法可以验证外,还可以做对比实验来验证,验证方法如下图所示.请学生根据以下的设计,做对比实验证实之.

课后总结:本节课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巩固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做实验时比较慌乱,应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实验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以至于老师总结的时间较短,有些问题没有讲清楚.

教学体会: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教材上虽然没有一个明显的演示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但由于有了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实验探究作为基础,学生设计的方案着实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通过课堂专题探究,并进行实验验证,从不同的角度来推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实验创新与动手能力二者并驾齐驱、相得益彰的有机结合;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又留有思维的空间,并能体现出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尽其能、显其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如有一个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设计了用塑料瓶来进行实验,创意不可谓不新.实际上,所有探究的每一个专题,所有设计的每一个方案,无不蕴藏着学生的聪明和睿智.

课堂教学不能为探究而探究,而应为适宜探究的单元、课题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有的探究课侧重于实验仪器和药品的选用;有的侧重于实验的设计创新;有的侧重于物质性质的研究;有的侧重于对课本知识的对比和深入研究等等,探究的选题和内容的确定是开放式的.

猜你喜欢

氢氧化钠塑料瓶试管
神奇的气压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试管难题
快艇
冬季的故事
氢氧化钠变质知多少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氢氧化钠知识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