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权于民”潮起湖南
2008-09-22王维博
王维博
权利由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是一个不断回归的过程,不断地还权于社会正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
“前两次解放思想偏重于还利于民,这一次解放思想在继续注意还利于民的同时更偏重于还权于民!”8月的最后一天,中共湖南省委召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一语惊人。
张春贤特别强调说,这次解放思想注重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作为湖南省第三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动员令,张春贤的讲话引起不小的震动,其“还利于民更要还权于民”的讲话更被部分境外媒体解读为“政改的前奏”,而在当地媒体看来,湖南省正是以这种方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被普遍认为是新一轮解放思想亮点之一的“还权于民”备受各方关注。但随后而来的“欲言又止”,似乎也透露出地方改革者一种微妙的观望心态。
全省总动员
9月初,湖南省委开始紧锣密鼓地布署全省“大讨论”活动,不仅设立了“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办公室”,还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委、省委各部委,省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党组(党委),都要根据各自实际,组织讨论。
根据湖南省委发的《通知》,大讨论活动共有10项专题活动,包括各级党委学习中心组专题理论学习;领导干部下基层“面对面”讨论;举办解放思想主题论坛;利用网络平台,在全社会开展“解放思想大家谈”活动;在省级主流媒体开办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开展“影响湖南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推进湖南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征集评选活动;开展“下评上、民评官、基层评机关”的评议活动;开展领导干部与网民对话交流活动等。
《通知》中称,重点讨论“四个转变”:即如何转变安于现状的观念;如何转变因循守旧的观念;如何转变封闭狭隘的观念和如何转变片面发展的观念。
解放思想到底解放什么?
此项活动的主要推动者、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的解释似乎更简单明了,“还利于民的同时更偏重于还权于民”,“要通过发扬民主,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利益主体和权利主体。”
在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动员会上,张春贤这样解读“还权于民”:“要重视还权于民,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高人民群众参政的积极性;深化政务、厂务、校务、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在红网上实名发帖的曾在湖南省委统战部政策研究室工作过的马碧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正在逐步归位,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才是政府的主要功能。
“解放思想的根基在群众,关键在领导,主体在中层。”马碧说,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同时也是利益格局大调整的过程,势必大大压缩既得利益的空间。广大中层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各项工作标准和水平,决定着这些工作的成效和成败,也决定在多大程度上让利于民,还权于民。
网络的力量
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网络仍然扮演着主力军的作用。从9月开始,以红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成为此次大讨论的前沿阵地。
9月9日,红网新闻中心主任刘建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介绍,早在8月25日,当地媒体便陆续接到通知,开始策划“解放思想大讨论”报道。8月31日起,红网正式推出系列活动,“解放思想大家谈”网上讨论、“推动湖南科学发展十大对策建议”征集评选和“解放思想红网系列访谈”三大主题活动。
“全省一共布置了10个专题活动,有3个是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刘建说,“主要平台是网络,其他媒体配合。”
为了扩大这次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9月成立、挂在省委宣传部名下的湖南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办公室和省通信管理局,还通过移动、联通、电信,向全省2000万手机用户发送短信,号召公众参与。
更多公众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原本考虑可以通过短信平台进行回复,后来发现短信回复字数限制太多,就只宣传,不回复了。”刘建说。
负责红网论坛的主管陈勇介绍,仅“解放思想大家谈”专版,截至9月7日,评论点击率已达78万,跟帖数17万,在线浏览量达137.6万人次。
9月4日、5日两日,红网邀请了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湘潭大学党委书记彭国甫参与“解放思想系列访谈”,与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引起广泛关注,据介绍,“国内外有78家网站转载了该网的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网络的声音被迅速传递到湖南省高层。
9月1日,中南大学博士陈杰人在红网论坛发帖,建议中共湖南省委做足“人”的文章,“实现三湘腾飞”。
5日,当地媒体便刊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看帖后作出的批示:只要我们把全省人民的力量都凝聚起来,别人就无法和我们比。希望大家都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努力通过这次大讨论,更广泛地调动全省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加快富民强省汇集更强大的力量。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陈杰人说,湖南人执着、创新、聪明、大情大义,历来不乏改革创新者,他的建议被重视本身就是当地重视言论,重视民意的表现。
还权于民并非新概念
在转变四个旧有观念之外,“还权于民”的观点被普遍认为是湖南省此次解放思想的亮点之一。但在随后网络上的讨论中,本刊记者发现,有关于还权于民的讨论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多。
当地知情人士透露,因为一些境外媒体片面报道,给大讨论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有关部门在对网上的讨论时回避了这方面的话题。
事实上,“还权于民并非一个新概念,《刘少奇文集》中曾有专门章节论述。”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从理论上讲,国家本身就是从社会分离出来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产物。马克思理论认为,国家的最终消失正是权力全部回归社会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从权利由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是一个不断回归的过程,不断地还权于社会正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
“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本身就应该得到加强和保障,把思想解放大讨论解读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号角或前奏并无依据。”王贵秀说。
曾在第一时间上书建议的陈杰人也认为,对于地方而言,涉及政改的内容往往是敏感的话题,能有多大程度上的突破往往取决于改革者的勇气和所处的舆论环境。
在知识界看来,湖南省还权于民的提法并不是创新之举,早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已提出要加强民众表达权、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等领域的建设。
“湖南省提出还权于民,正是要把这些权利落实下去。”长沙当地一位官员说,大讨论本身就是在重视民众的表达,此外,与大讨论活动一起开展的征集“十大对策”活动,也是在落实民众参与权、知情权。
“作为省一级政府,如果能通过解放思想,把以上四项基本权利真正落实下去,就是最大的成功。”这位官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