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不能言最可人(之一)
2008-09-20吴胜明
吴胜明
人类生存在地球家园,石头和我们息息相关。石头筑就了锦绣大地,凝聚了山川灵气,奉献出金玉宝藏,养育着万物生灵。
人猿揖别,从钻木取火、磨制石斧开始,人类最早经历的就是一段漫长的石器时代。而后,随着铜器、铁器逐渐利用,与时俱进,才慢慢过渡到今日的信息时代。时下,登月探察,钻地万米取岩芯,不就是为了取得一块石头,为了人类未来的发展吗?可以说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利用、开发、研究石头资源的历史。
在时光的长河里,生命短暂,烟云易散,惟石头留守不朽,将地球演变、世事沧桑记录,谱写出一部46亿年的“万卷书”,蕴藏了无穷奥秘。
在五彩缤纷的自然界,石头纳宇宙之精气,凝固出物质之精华。石头无声亦有声,“石不能言最可人”。那多姿多彩的矿物,栩栩如生的化石,天然雕琢、绘就的岩石造型和图案,美不胜收。因此,若从文化艺术发展的角度审视,石文化无疑是一部始祖文化,人类最早的饰物是石头,最早的图画是岩画,大量的文字铭刻于崖壁、碑石之上……中华石文化风情万种,博大精深。赏石文化又是石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从古人开始,搜石、赏石、品石、藏石之风,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延续之今。
现在,观赏石一般分为造型石(又称象形石、形象石)、图纹石(有称纹理石、图案石)、矿物晶体、化石和特种石5大类,其中最普遍也是经常见到的是前4种。下面就启动我们的观赏石发现之旅吧!
造型石之美
造型观赏石是中国石文化的代表,中国赏石审美的理论也多出自造型观赏石。观赏是以其型为观赏的主要对象。这样就产生了什么样形状的石头是人们眼中最好的观赏石呢?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让我们从中国石文化的发展中去寻找答案。
以怪为美。战国时的《尚书·禹贡》中,详细记载了泰山山谷盛产怪石,并列为贡品。稍晚的《山海经》也多处记载了各种奇石的产地。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是以怪、奇为石头审美的标准。到了唐代,赏石、藏石之风已盛,如著名诗人杜甫、白居易、张祜、陆龟蒙、杜牧等都是奇石爱好者与收藏者。特别是白居易,在罢杭州刺史时,带走一块天竺石;罢苏州刺史时,带走的是太湖石。他在《池上篇》中写道:“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他还为其石友、著名的藏石家牛僧儒写了著名的散文《太湖石记》。白居易对象形石的要求是丑、奇、怪。在其《双石》中写道:“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
“瘦、透、漏、皱”。北宋书画家兼赏石家米芾对太湖石的外形提出了“瘦、透、漏、皱”的四大要求,这样就使得白居易等人提出的怪、奇、丑,更加容易操作,容易让人理解,这可以说是从宋代一直流传至今的对太湖石的定义或审美标准。瘦是指湖石整体苗条俊秀,具有临风玉立之势;透是指湖石玲珑多孔,石纹直通,浑然天成;漏是指湖石遍布孔洞,上下、左右、前后皆相通,洞洞相套,百窍通达;皱是指湖石表面多凹凸,阳光下有规律的明暗变化,整体形态有褶皱感,奇异无比。太湖的四大名石——冠云峰、瑞云峰、玉玲珑、皱云峰,就是这四个标准的最典型的代表。
形神兼备,以神似为主。造型石的特点在于形。这种形是和人们心目中的某一美好事物相似、相像。石头毕竟是石头,尤其是在各种风、水、阳光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下,要把石头的外形“雕刻”得和某一事物一模一样,是很难的。人们也不要求如此。如真的和老虎一样,你不妨去欣赏真的老虎。人们的审美就是要求外形不要有大的差异,但主要要求神似。只有形神兼备,并且又很神似的造型观赏石,才值得人们长期品位、观赏,体会其中的内涵;才能做到像唐代赏石名家牛僧儒所说的“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的境地。
中国的象形观赏石有太湖石、灵壁石、英石、昆山石、风棱石、通州石、青州石、常州石、开化石、崂山绿石等。
太湖石之旅
太湖石是产于太湖湖岸以及湖中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两处湖中岛上的石灰岩。其化学成分主要就是碳酸钙。这些岩石经过千万年来太湖水浪打击,在水流波浪的机械冲击力以及含有二氧化碳水的化学溶蚀作用下,巨厚的青灰色石灰岩被粉碎、冲击溶蚀分裂成块,石块又被雕琢成柔曲圆润、洞窍遍布、四面入画、富有艺术魅力的艺术品。
对于太湖石的形成,中国古代许多文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唐朝吴融在《太湖石歌》中写道:“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识。”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太湖石志》中写道:“太湖石,石生水中者良。岁久波涛冲激,成嵌空白……名日弹窝,亦水痕也。”李斗则在《扬州画肪录》中写道:“太湖石乃太湖中的石骨。浪激波涤,年久孔穴自生。”他们提到太湖石的生成是波浪的机械冲击,也提到了时间(万古、岁久、年久)两个条件,但未提到化学溶蚀。实际上,化学溶蚀应为最主要的条件。
太湖石是石灰岩,而中国石灰岩的产地众多,凡是石灰岩产地均有可能产出太湖右。中国南方由于气候条件湿热,所产出的太湖石秀丽多孔,更接近“瘦透漏皱”;北方气候干旱,气温较低,所产出的太湖石更加雄伟、大气。这样,赏石界就吧产于南方的称为南太湖石(广义的南太湖石应该包括安徽的灵壁石、广东的英石、江苏的昆山石),产于北方的称为北太湖石(主要产于北京的房山和山东的费县等地)。
要欣赏最形神兼备的太湖石,一定要去江苏的南部,即苏州、无锡、扬州、镇江、南京一带的园林。上述这些城市就在太湖边上和离太湖不远,“近水楼台先得月”,再加上苏南的石文化底蕴,使得太湖石在苏南一带造园中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如无锡的蠡园、寄畅园、梅园;苏州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西园;扬州的何园、个园等。
北京也是南北太湖石精品的集萃地。北海、中山公园、颐和园、故宫等一些较大的公园都有太湖石。但大部分太湖石都产自房山,这一是因为南太湖石不易运抵北方,二是房山的太湖石也别有风韵,更符合北方园林的特点。
风棱石之旅
风棱石又称风砺石、戈壁石、大漠石、瀚海石、集骨石等。它是造型观赏石中新近崛起的一个重要石种,大有和太湖石相抗衡的潜力。其发展前景和独特魅力是和它所具有的三个特点不可分的。一是石种丰富,色彩丰富,造型丰富。太湖石都是灰岩,都是沉积岩,都是水形成的。风棱石则既有沙砾岩、页岩、硅质灰岩、燧石灰岩等沉积岩,也有花岗岩等岩浆岩,更有大理岩、石英岩、硅化蛇纹岩等变质岩。风棱石中还有让你大吃
一惊的化石。岩石的多样就是矿物的多样,因为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光泽。相比之下,太湖石的色彩就较为单一。不同的岩石,风化程度也不同,造型也更加多样。二是其形成以风力为主要雕刻师,是第一要素,外形更加棱角分明,这也是风棱石的含义吧。风陵石位于大漠戈壁之中,每当大风起时,飞沙走石,沙石相互打磨、磨砺、摩擦、打击,使得风棱石在漫长的岁月中,孔洞丛生,干窍万穴。比水的冲刷、溶蚀形成的太湖石的外表,更粗犷、更刚毅、更挺拔、更有生气。
中国古人就把风棱石作为天然艺术品进行观赏、把玩。明代金幼孜著《北征录》载:“大漠中地多美石,犹如琥珀玛瑙玳瑁碧玉者,其光莹然。同行好事者下马拾以为玩。”清代文人孔尚任也说:“塞北瀚海中产石,五色陆离,奇形肖物,或不可名状,藏之斋中,以为怪石”。
风棱石之旅,新疆是首要的目的地。新疆以风大,风期长。冬天冷,冬天长,而且昼夜温差大而闻名。因为风棱石的形成不能仅仅有风,气温的剧烈变化,即日差较大、年差较大也是重要的条件。新疆的气候为风棱石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新疆境内有三大“魔鬼城”:克拉玛依的乌尔禾的“魔鬼城”(这里曾发掘40多条翼龙化石),昌吉市奇台县的“魔鬼城”(这里有大面积的硅化木化石),哈密五堡的“魔鬼城”。这三个“魔鬼城”都是以造型奇特、景点多样、面积广大、类型齐全的风蚀地貌为特色,也是风棱石的产地。哈密魔鬼城位于哈密市西南70多千米的五堡乡境内。这里有19座极为标准的“风蚀蘑菇”或“风蚀柱”。“城门”处有“守门卫士”,城中有各种风蚀的“佛龛”“佛崖”,还有各种造型独特的亭台楼阁。风蚀形成的“单峰驼”、“苍鹰”、“金龟”、“巨蟾”等更是引人注目。这里到处可见五颜六色的风棱石。这风棱石中有不少是漂亮的红玛瑙、白玛瑙、黄玛瑙、缠丝玛瑙、闪光玛瑙、截子玛瑙等。在东西准噶尔盆地边缘、天山北麓、昆仑山中,到处都有玛瑙,几乎达到俯拾皆是的地步。新疆不少地名也源于玛瑙,如西准噶尔的玛瑙滩、东准噶尔的玛瑙沟、昆仑山中的玛瑙坡等。
以“葡萄美酒夜光杯”而闻名的甘肃省的酒泉,现在又因其风棱石而令人眼前一亮。酒泉风棱石石种多样,特别是玛瑙、玉髓(硬度6.5,远远大于太湖石的3~4)等,经过沙漠中风沙磨砺抛光,就像用一块天然砂纸打磨过它们,使其成为色彩璀璨、晶莹鲜亮的天然艺术品。
灵壁石之旅
中国造型观赏石中,除了太湖石外,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灵壁石了。它是与太湖石、英石、昆仑石并称“中国四大名石”。
任何种类的观赏石如果不包含有文化的底蕴、传奇的故事,观赏石爱好者就很难喜欢它。“霸王别姬”的故事是人所共知的,而虞姬墓就在安徽省的灵壁县,其墓园中用灵壁石雕刻了“霸王别姬”的故事。项羽和虞姬都是今江苏宿迁人,为什么虞姬的墓在灵壁?一是楚汉两军决战的垓下在灵壁境内;二是虞姬之母是灵壁人。你看,无形中就把灵壁石和这忠贞可爱的美人和动人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了。
中国古代的音乐称为金振玉声和金石之声。中国古代的主要音乐乐器就是青铜铸造的编钟,其发出的声音称翘“金声”;由大自然的石头组成的编磐,发出的声音称为“玉声”。灵壁石中有一种就叫磐石,是编磐的主要原料。汉高祖刘邦(江苏沛县人,距灵壁县不远)就曾令人找来以灵壁石为原料的编磐和筑,执尺击之,高唱“大风歌”。唐朝的杨贵妃能歌善舞,她最喜欢的编磐就是产于灵壁的“八音石”——磐石。现在灵壁石的这种音乐功能已经消失,但人们却以这种功能来鉴别灵壁石。赏石家认为其他的石种叩击时的声音都不及灵壁石洪亮悦耳,并把灵壁石誉为“会唱歌的石头”。当然,会唱歌的石头在中国的大地上绝对不只灵壁石一种,“木鱼石”叩击时也会发出十分悦耳的声音。由此推断,中国古代编磐的原料(即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灵壁石到底是什么种类的石头呢?赏石家一般认为,是指在灵壁县地域出产的,经过大自然锤炼而天然形成的各类别石头中具有观赏、收藏和应用价值的石质艺术品。它要有悠久的历史、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图案、嶙峋的肌肤、斑驳的纹理、委婉的孔洞、悦耳的金玉之声、奇特的造型。这八个特点其实是对灵壁石作为观赏石的界定,而从地质科学和化学成分来说,灵壁石和太湖石一样,也是一种碳酸盐岩(即石灰岩、白云岩等),两者是“弟兄”。刚刚提到的“木鱼石”也是一种碳酸盐岩,由于其含泥质较多,成为泥质白云岩。灵壁石和太湖石的区别主要在“后天”。太湖石的形成主要是地表水(河水、泉水、雨水、湖水等)的冲蚀和溶蚀作用;而灵壁石出产在土中,其形成主要是由于土壤、岩石中的水分即地下水的溶蚀作用,是一个非常精雕慢刻的过程,在这中间植物的根、茎、叶都对石头形成起到了作用。宋代诗人饶节说:“土人出石如出金,厥地及泉隧而取”。《云林石谱》中也说:(灵壁)石产土中,岁久,穴深数丈。其质为赤泥渍满。土人多以铁刃遍刮,凡两三次,既露石色,即使以黄蓓帚或竹帚兼磁末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