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名树
2008-09-20张建国
张建国
七叶树为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落叶乔木,别名桫椤树、娑罗树、莎罗树、天师栗、开心果、猴板栗。根据一些古老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尼泊尔蓝毗尼花园的一棵菩提树下诞生的;他长大悟道后用贝叶棕的叶片刻写佛经,传播天下,普渡众生;后于80岁高龄时在印度城外小河边一片茂盛的娑罗林涅槃。所以,娑罗树与菩提树、贝叶棕被佛家合称为“佛国三宝树”。可见七叶树与佛教有不解之缘。
七叶树为高大的落叶乔木,树干挺直,树高可达26米,胸径可达140厘米,树冠庞大而开阔,呈圆球形。目前,庭园内栽植的七叶树株高通常为4~6米,尚未长成大树。七叶树树皮灰褐色,老时有不规则片状剥落;主枝开展,小枝粗壮,冬芽肥大,顶芽大,有4芽鳞交互对生,萌芽力不强。掌状复叶对生,叶柄6~10厘米,小叶5~7枚,成年大树以7枚为主,叶片厚纸质。小叶长椭圆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9~16厘米、宽3~6厘米,叶面亮绿色,小叶柄长约0.5厘米,叶背基部幼时有疏柔毛。圆锥花序着生于枝顶,两性花常长在花序基部,能结实;花色洁白,花小,带红晕,花瓣4~5瓣。蒴果球形,内含1~2粒种子,褐黄色。花期5~6月,果实9~10月成熟。种子形状和色泽宛如板栗。
其实我国也是七叶树的原产地之一:我国的北部和西北部,主要是黄河流域一带栽培较多;陕西、甘肃、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均有栽培:但仅秦岭一带有野生植株,自然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地。
七叶树,树干通直,树姿雄伟,树冠圆满,冠如华盖,大枝舒展,树影婆娑,具有良好的遮荫效果。其叶形秀美,叶片伸如巨掌。早春,七叶树展吐绯红的新叶,十分娇艳;花序于初夏开放,繁花满树,纯白皎洁,硕大的花序竖立于叶簇中,似一个华丽的大烛台,蔚然可观;入秋,叶色红得鲜艳、美丽。其果实浑圆硕大,垂挂枝头,果形奇特。
总体而言,七叶树是不可多得的观叶、观花、观果树种,也是著名的行道树、庭荫树和园景树,为世界著名4大行道树之一(国外主要是其同属种欧洲七叶树;其他3种行道树为悬铃木、榆树、椴树)。
七叶树适宜种植于风景区、城市、街道、公园、广场、园林、机关单位和庭院,既可孤植,也可群植,或与常绿树和阔叶树混种。在西欧及日本的一些城市,七叶树被广泛用于行道树、庭荫树,红花或粉花及重瓣七叶树园艺变种也常被种在道路两旁,花开之时形成美丽的风景。
在我国,七叶树与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是佛门的一种标志,因此,很多古刹名寺,如杭州灵隐寺、北京卧佛寺、大觉寺中,都有千年以上的古树。
《洛阳名园记》中说,苗帅园古有七叶二树,对峙高百尺。《长安客话》中说r卧佛寺内娑罗树二株,子如橡栗,可疗心疾。
杭州西湖灵隐寺的婆罗树,相传是在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由创建灵隐寺的印度和尚慧理从家乡带来的娑罗籽栽植起来的。其中,位于灵隐寺大雄宝殿西边、杭州市佛教协会所在地“紫竹林”中的两株娑罗树,高达二十六七米,树身苔藓斑驳,苍劲古老,躯干需数人方可合抱。据《灵隐寺志》记载,这两棵波罗树系慧理法师当年亲手栽种的,虽经历了16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是葱茏挺秀,生机盎然,是杭州西湖数十里湖山中最老的古树名木,也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佛树,更是中印两国人民友好往来、文化交往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故而千百年来,这两株婆罗树一直被历代僧人珍视为古刹灵隐的“镇山之宝”。每到春末夏初,灵隐寺大雄宝殿东、西两侧的七叶树上开出一串串小白花,远远望去好似一座座白玉小塔镶嵌在绿丛之中,绿白相间,煞是好看,给庄严的佛教寺院平添了无限生机。
公元566年,印度高僧智约将一棵七叶树从印度移植到北京潭柘寺内。经过1000多年的时间,这棵七叶树仍生长良好。
除了观赏应用以外,七叶树有食品、药品、木材等多种应用途径。其腋芽可作蔬菜,也可代茶叶;树皮及根内含有碱,可制肥皂;叶、花可做染料;种子含油量为39.8%,可榨油和提取淀粉,也可直接食用,但直接吃味道苦涩,需用碱水煮后方可食用,味道与板栗相似。七叶树木材黄白色,质地轻,可用来造纸、雕刻、制作家具及工艺品等。
七叶树种子入药名为娑罗子,又名苏罗子、梭罗子、开心果等,味甘性温,有理气宽中、和胃止痛、消炎、消肿、杀虫等功能。国内开发的制剂有七叶皂甙制剂、汤剂、苏罗子冲剂和片剂等,对胃病、府积肿痛、胸腹胀闷、癌症以及疟疾、痢疾等有良好的疗效。由于这些重要的药用价值,七叶树受到当今医药界的青睐。国外早在18世纪初就将七叶树种子和幼枝外皮的乙醇制剂用于解热、治疗痔疮和静脉曲张等疾病。近几十年来,德国、日本等对七叶树提取物、七叶皂苷和七叶树苷进行了大量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试验,并广泛用于静脉血栓、静脉机能不全、各种类型的脑瘤、脑动脉硬化、颅水肿、血栓性水肿及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显示出独特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