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

2008-09-12

人力资源 2008年9期
关键词:村官角色定位毕业生

钮 钦

1995年的夏天,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走向田间地头已经过去了13个年头。13年来,又有千千万万的大学毕业生走出象牙塔,走到希望的田野上。虽然大大小小的各式媒体关于大学生到村任职的话题讨论依旧甚嚣尘上,可是近日,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将大学生“村官”计划提升到了国家人才战略层次。

一、大学生“村官”的政府定位

选聘10万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政府要尽量提供好的平台,耐心地传、帮、带,让大学生“村官”在边干边学中不断成长。

角色定位一:为“村官”做政策宣导、推行的监督员

从各地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情况来看,政策的宣导至关重要。如何真正发挥政策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不断完善大学生到村任职中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激励机制、淘汰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相应的管理办法,使这一工作切实收到实效,实现中央的战略意图,需要深入进行研究,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北京市明确规定了大学生“村官”的薪酬,并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政策,为其缴纳各类社会保险;非北京生源的北京高校毕业生,聘用后连续两年考核合格者,经有关部门批准,可转为北京市户口;此外,可优先录用为北京市国家公务员;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聘用的,在“村官”岗位上工作的年限记人工龄;工作满两年经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总分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3年合同期满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可推荐免试入学等。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政策导向,极大地调动了北京高校毕业生以及京外院校北京生源毕业生报名投身京郊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江苏省近日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到村任职激励保障政策,将到村任职的大学毕业生全部列入乡镇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2008年该省有149所高校7687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报名应聘,是聘用人数的4.6倍。从2010年起,该省有关部门还将有一定数量的公务员职位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定向招录。

角色定位二:做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的“园丁”

在实际工作中,政府既要筑巢引凤,也要保驾护航。吸引大学生下乡固然重要,留住大学生的任务却更为艰巨,很多基层政府恰恰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学生固然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理念,但也缺少现实阅历和务实能力,他们不可能走到哪里,就能改变哪里的面貌,也不可能用很短的时间就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拥护,他们不仅需要克服自身的弱点和疑虑,更需要基层干部的传帮带,需要一个适应农村现实的过程。为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农村工作,江苏沛县县委结合农村工作实际,研究制订了下村任职大学生教育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下村任职大学生进行农村工作知识培训,同时确定了19名优秀村支书和种植、养殖能手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村支书和种植、养殖能手“手把手”地传授大学生农业生产技巧,促进大学生“村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在对待大学生“村官”方面,基层政府不能单纯抱以“雇主”心态,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像园丁对待花朵一样悉心呵护,创造合适的土壤环境,适时地施肥、除草,悉心地培育,只有这样,大学生才不会像流水一样来了又去。

四川省非常重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采取了结对帮带、亲情关怀等行之有效的培养管理措施。如大英县对女大学生采取集中居住的办法确保其安全,安居区玉丰镇实行党委委员一对一结对帮带,船山区永兴镇应龙桥村蒋书记像对待自己亲生子女一样培养大学生。江西省万吉县各乡镇、村都对大学生“村官”给予了人文关怀,安排好大学生“村官”的吃住问题,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办公室,有的还配备了电脑,增强了他们做好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政府要坚持和完善帮扶工作制度,进一步增强帮扶的针对性,政府部门应把帮扶效果纳入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要把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列入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范围,坚持分级分类,因人施教,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把他们培养成行政管理型、致富带头型、科技服务型人才。要在典型培养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有重点地加强培养扶持,明确帮扶措施,理清发展方向,争取培养出更多更高层次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大学生“村官”的高校定位

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过程中,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宣传教育,提供专家支持,搭建支持桥梁,做好关心鼓励工作,强化校地共建,创造地方受益、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多赢局面。

角色定位之一:做大学生“村官”的孵化器

大学生毕业之际,高校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陕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会议”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革教授要求在毕业生中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广大毕业生积极报名,到最需要人才的基层去工作,投身祖国西部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中心一方面通过就业中心网站、广播站等媒体广泛宣传,一方面派出就业中心的老师深入学院积极开展动员工作。2005年至2007年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经连续三年选拔了435名在校大学生受聘担任陕西杨陵区三乡一镇73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的村委会主任助理,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增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对基层的感情。

角色定位二:为大学生与农村联姻当好“媒婆”

高校不但要使大学生“村官”和农村“成双成对”,还要使他们“情投意合”,“相亲相爱”。在大学生毕业之际,高校应适时与农村搞好联系,搞好双向选择,为大学生提供锻炼的合适舞台。另外,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也要为大学生“村官”们服务期满后提供谋职平台。要联系当地政府通过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成立专门的“报名点”或“信息服务中心”,为大学生“村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提前为大学生“村官”设计了通道:为每一位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指导,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引导他们订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中心将会积极协助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对于有意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学校会在报考信息、复习资料、教师辅导等方面为其提供一定便利。

角色定位三:当好大学生“村官”的“娘家人”

大学生“村官”上岗前,学校要组织毕业生进行体检、面试以及走访参观试点村庄,让大学生“村官”提前了解工作环境,切实做好扎根农村基层的思想准备。大学生“村官”上岗后,学校的就业中心、团委等相关部门要时刻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定期打电话,随时网上交流,并实地走访慰问“村官”,帮助“村官”解决实际问题。

两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共有230多名毕业生到北京农村基层担任大学生“村官”,学校对这些学生开展全面支持服务,当好他们的“后盾”。学校以网上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等方式和到农村任职的毕业生保持联系,建立了每月定期联系制度,定期派人到他们的工作所在地进行交流,提供帮助,做好后续服务和指导工作。

角色定位四:做大学生“村官”的“智力库”、“造血站”

大学生“村官”服务地的建设发展应该得到学校提供的人才、科技、信息、文化等全方位的智力资源支持。一些学校正积极动员动物科学、植物保护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组建“大学生‘村官计划专家顾问团”。“专家顾问团”的专家们将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对子,两到三位老教授负责联系指导一名“村官”,作大学生“村官”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智囊团”,竭诚为“村官”的成长成才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3岁的戈新化是2007年江苏省委选派的1011名支援苏北五市经济薄弱村的大学生“村官”之一。在南京农业大学水稻专家的帮助之下,为所服务的村子引进水稻旱直播技术,不但省工、省肥、省水、高产,而且米质好,使得2007年该村763亩水稻实现了大丰收。

三、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定位

大学生“村官”要立足长远,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实现价值。既要俯下身子,谦虚谨慎,又要发挥优势,学以致用。

角色定位一:做国家方针政策的宣讲者

大学生“村官”首先应系统学习国家涉农方面的教育、民政、劳动保障、社会医疗、计划生育等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认真贯彻执行;其次通过广播、墙报、文艺演出、政策宣讲小组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向村民群众宣讲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大学生“村官”王丽娜到村里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为村里建了一个广播站,每天早上向村民宣传国家政策、与农村相关的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以及村子里的新闻。如今,这个广播站已经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角色定位二:做新思想新理念的转变者

农民贫穷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思想僵化,理念陈旧,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他们需要转变的不仅仅是经济思想,还有文化思想和生存理念。大学生“村官”思维活跃,理念更新快,能够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去审视、思考问题,帮助农民转变思想,更新理念,倡导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

角色定位三:做基层情况的调研员

房山区良乡镇大学生“村官”团支部在镇团委的指导下成立基层团建课题调研小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认真整理出农村团建、实用人才教育、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以及医疗就业等四大项,共计21个专题的调研方向。团员课题小组这一形式,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深入到群众中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出谋划策。

角色定位四:做民事纠纷的调解员

农村耕地问题、宅基地问题、村委会换届问题等历来是农村的老大难问题,处理不好影响团结,妨碍经济发展,破坏和谐,大学生“村官”应该积极利用掌握的法律知识公平公正地处理民事纠纷。

角色定位五:做村民致富的带头人

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利用知识广、信息多的优势寻找致富门路,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大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请进农村,把学校的科研项目引入农村,多出点子,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宿迁市的8名村主任助理争当发展致富的带头人,联合成立了农民培训学校,在了解到当地有一定的养鸡基础后为村民提供免费的养鸡技术培训,努力实现养鸡的产业化、长效化。

角色定位六:做乡村发展的规划者

四川省仪陇县五福镇碑坪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华明上任之后主动请缨领下了该村产业发展这块“难啃的骨头”,经过近一个月的走访调查,写出了2万多字的《碑坪村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以传统蚕桑产业为主导,加大科技投入,提出了养殖模式的六个转变。“规划”的出台得到了村支两委的高度肯定,于是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规划》很快付诸实际,走到今天,成效初现,2008年,春季产茧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近40个百分点。大学生“村官”应规划好村里未来的发展蓝图,树立起村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展望,让村民充满朝气地走进新时代。

作者曾任咸阳市杨陵区五泉镇大学生村主任助理,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

本文编辑刘欣

猜你喜欢

村官角色定位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唱村官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我要当个好村官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