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树可描春,烟霞能绘山

2008-09-11李招义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15期
关键词:蜂蝶台阶景物

李招义 田 蜜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两种典型的描写技法。正面描写是表现事物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但是,单用正面描写难免单调乏味,于是就要借助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方法,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衬托法。刘熙载《艺概·诗概》中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说的就是要运用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以景物烘心情。

景物描写可反映人物心境;为人物的思维提供特定的“情绪背景”;与人物活动息息相关,推动情节的发展。

试比较两种景物:

“花儿绽笑,鸟儿轻歌。”

“太阳无精打采地挂在天空。”

读者立即知道“笑”和“歌”写人物高兴的心理,说景物“无精打采”肯定高兴不起来。这便是侧面写景物,表现人物当时的心情。

再看杜甫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花”“鸟”,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态。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面对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侧面表现出小弗郎士对敌人的蔑视和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处有名的景物描写。

开头: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结尾: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开头与结尾的景色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通过这种侧面描写,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了于勒前后的不同心情。开头较明快,侧面表现他们快活而骄傲的欢愉心情。结尾较灰暗,侧面显示了他们满怀失望与沮丧的心情。

2、以此物衬彼物

先来看鲁迅的《雪》: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文段中就是通过想象蜂蝶的出现,侧面写雪野中的花之美艳。

且看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的经典之句: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如果直接写潭水的清澈,未免落入俗套。柳宗元一反常态,将潭水当空气来写,虚若无物,可见水之清澈。

3、以旁人衬主角

为了表现一个人的突出特征,不是直接从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方面对其进行描写,而是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来表现,这种间接烘托的方法,便是侧面描写的典型。

《三国演义》中有一《温酒斩华雄》的片段:

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叫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就采用了侧面描写之法,正面写帐内,从侧面写帐外。帐内的举动与神情描写表现了战场上惊心动魄的激战,将关羽的英勇表现得淋漓尽致。若是正面写之,必是写刀光剑影,斗多少回合之类。如此可见侧面描写的妙处。

刘绍棠的《蒲柳人家》中写一丈青大娘与年轻纤夫打架:

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通过写年轻纤夫的狼狈样,侧面将一丈青大娘的狠劲写出来,让人咋舌。

4、正侧结合为最高

阅读时,我们常会体会到正面描写带给我们的淋漓尽致的愉悦,也能感受到侧面描写带来的“欲说还休”的美感,两种描写各有所长,在写作中要灵活地把握,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好的办法是把两者自然结合,不着痕迹,做到水乳交融,就能营造出他人所不能及的妙境来。

如果要写花之艳,可写蜂蝶:

如在朱自清的《春》中: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通过写蜂蝶的热闹和忙活,从侧面展示了花之鲜艳美丽。

李森祥在《台阶》一文中,写父亲的劳累就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了,请看:

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作者先正面写父亲出发很早,很晚回家,“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是正面描写。接着写父亲穿破的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是从侧面写父亲的劳累。这样,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起来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范文展示:

“吹”老师

吴国强

我的语文老师姓催,我们称他“吹”老师。

他这人爱吹是出了名的,一进教室就向我们丢了句炸弹样的话:“会写的同学碰上我,是你的运气了!”我暗想,这老师,一来就吹牛。转眼看大家,有的听得满面笑容,有的在下面嘀咕翻白眼。但他没停吹,说他的学生在几十种刊物发过文章,说他们在全国得过大奖……头一节课就吹个没停。我们从此叫他“吹”老师。

我们想,你再能吹,也会被我们捅得泄气。我们不爱语文,对作文更是恨得咬牙切齿。他发现了,又吹开了:“一周之内不能让大家喜欢语文,一月之内不能让你们爱写作文,两月之内不能让你们发表文章,算我吹牛!”我们想你吹吧,看你有多大能耐。

“吹”老师不布置作业,不要我们抄写N遍M个生字词,不要我们下课呆在教室里,不要……他的作业就是看书,积累。一天,他搬来一大堆书给我们看,人手一册,都是期刊。不久,班上骚动了,每一本书上,都有他的大名,有的是他写的文章,有的是他辅导的学生文章,还有好几本书,是他编写。我们恍然,原来,他并没吹啊!

课堂上,他把中外古今的小说讲得绘声绘色,强烈地攫住我们的心。名诗名词,他信手拈来;典故轶事,他张口便说;至于作文,他拈起粉笔当堂就写。他的课堂笑声纷飞,大家双眼晶亮,别班同学常常羡慕地站在窗外不忍离去。偶尔,还会有邻班同学从后门偷偷地溜进来听他神“吹”。

我们发现,不爱举手的同学开始抢着回答问题,不爱说话的同学打开了话匣子。作文讲评,他一个一个地点评赞美,还说看这架势,不得了,不到两个月就会有高手要发表文章了。我们笑了,说“吹”老师你就吹吧,我们喜欢听。

不久后的一天,他拿着一张报纸走进教室,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张树同学的文章发表了!我们蜂拥而上抢报纸看,兴奋得满脸泛红。写作,一时成为班上的热潮,我们的文章也变成了一张张稿费单。

不久,几个同学的家长到学校来拜访“吹”老师,就想问他,用什么魔法“吹”得他的孩子爱上学习了……

啊,我可敬可爱的“吹”老师!

评点:本文首先设伏,为后文刻画一个高明的老师做了铺垫。“吹”老师貌似在吹,其实并没吹。他深谙教学之道,他的“吹”是一种很高明的教学方法。文中,写本班和邻班同学以及家长的表现,都属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巧妙结合,采用欲扬先抑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成功的老师形象。

猜你喜欢

蜂蝶台阶景物
卜算子·紫玉兰花开
蓟州牡丹园
台阶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情人
写好家乡的景物
台阶
从蝴蝶的乐园到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