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历史人物还魂

2008-09-11刘德福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15期
关键词:纸篓张大千司马光

【灵犀一点】

历史人物,好就好在你可以在既定的范围内任意打扮他,记得胡适讲过这样的话,历史就像小姑娘,谁都可以打扮她。在这里我也要说,虽然你可以打扮历史人物,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你必须把她打扮的像一个小姑娘,如果你的笔下是一个老太婆,那么,你就是歪曲历史,会受到历史的遗弃的。用作文的理念来理解,“既定的范围”和“小姑娘”的特质,就是作文的中心话题或者作文题目,而“按自己的意愿打扮”就是补充关于历史人物的细节,在作文的中心话题或者作文题目轨道内描述,再现历史真实,使历史人物成为一个走下神坛的“现实人物”,继而成为你作文中的人物。

在作文中,我们当然可以写现实中的人物,而且我们一直有一个错觉,现实中的人物比历史人物好写。其实不然,尤其是考场作文,在短时间内天马行空的构思倒不如有一个能够进行迅速成文的辅助通道,这个辅助通道就是岁月积淀的关于历史人物的定评。比如孙悟空的反抗,猪八戒的懒惰,沙僧的忠诚……然后,我们在语言表达这些细致的活计上做足文章。每一个历史人物在人们心目中都有一个大致的意义判断和审美判断,将已经有定性的历史人物引入自己的文章中,是不容易跑题的。我们从神话故事、诗词小说中获得的历史人物浩如烟海,这是一座作文素材的富矿,不开发实在可惜。

?给历史人物还魂,实际上是将历史人物的灵魂的某一个侧面和我们的作文题目或者中心连接起来,再用细致的描绘再现其灵魂,使历史人物成为我们任意驱遣的作文材料。

[范文引路]

掷花“大战”(节选)

□卞毓方

那年,张大千来到巴黎郊外的坎城,他执意要会毕加索。……

———门应声而开。

……

宾主转而就东西方绘画,展开热烈而深入的探讨。谈得兴浓,毕加索又亲自搬出他生平的得意之作,请张大千品评。这回轮到张大千感悟了。感悟了又激动了。张大千的激动是东方式的,流露为一句由衷的赞叹,一丝心折的微笑,一阵无言的低徊。两位大师在心灵的对话中渐渐臻于默契。餐后,毕加索邀张大千到花园散步。这是他灵感和智慧的伊甸园。通常是不许旁人涉足的。今天,毕加索兴致特高,走着,谈着,谈着,走着。他突然撇下客人,纵身跳进喷泉左侧的玫瑰丛,拣枝头最大最艳的花,摘下数朵,然后,趁张大千不备,连花夹叶劈头向他砸去。张大千一怔,随即省悟,他连忙趋近喷泉右侧的一簇杜鹃,弯腰摘花还击。于是乎,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花园展开了一场“掷花大战”。花飞。花舞。花歌。花笑。鲜葩岂是无情物,在佛陀眼里它象征境界,在恋人眼里它比喻爱情,在毕加索和张大千之间,则代表互相欣赏,互相肯定。所以,两位大师每当击中对方一朵,便爆发出顽童般的快乐欢呼:“啊!啊!”“哦!哦!”

[写作意蕴解读]

题目是“掷花‘大战”,历史上也许确有其事,也许是作者的杜撰,这一点已经不重要,在我们的作文中,最重要的是,你写的是什么中心,你的中心要与什么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连接。这个事件可以从毕加索角度讲,他有大师的胸怀,对艺术的执著,对东方艺术没有偏见,广纳博取。从张大千角度讲,他不畏权威,善于抓住机会。而如果从两个人结合的角度讲,我们看到了东西方艺术的互补和两位大艺术家的相互激赏。这是写作中心,从协作技巧上讲,本文妙处在于,作者用细致的描绘给历史人物还了魂。

[文题 ]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孩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告诉孩子:作的每一幅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来我们家的客人看。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孩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告诉孩子:你每画的一幅画,都扔到这个纸篓里,无论你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三年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图完整,人人赞扬;第二个孩子的画一纸篓一纸篓的倒掉了,人们只能看到他手头尚未画完的那一张。??三十年后,人们对第一个孩子的画,已不感兴趣了,而第二个孩子却横空出世,震惊画坛。

请阅读材料,以文意为中心,自拟题目,不限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教师下水]

向日葵(节选)

刘德福

梵高记得上一次和弟弟,唯一的亲人,到巴黎去。在一个画展上,梵高遇到了自己中学时的同学查理。查理一直是一个能赶上风头的人,老师喜欢他那媚俗的画。在学校的专栏里,经常有查理的画展出,博得了一片喝彩。开始,梵高也把自己心爱的作品送上,老师打着夸张的手势说:“天哪,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呀,谁能看懂这样的画?”当然,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梵高心中的狂喜和深情扔进了废纸篓。从此,孤僻的梵高更沉默了。

“吆,这不是梵高吗,听说,你到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原上画你的传世名作去了吧!我真的不相信,一个连兔子都不光顾的荒凉之地,会有什么艺术灵感!看看我笔下的巴黎的繁荣和绝世风情,够你看上半年的,如果你学习学习,那我的画就能被你模仿一生了!下一次,也把你的荒原之作拿来,挂在那个地方?”说着,查理用手一指大厅的一个角落,梵高看到,那是“厕所”!

[下水感悟]

这是关于“两个孩子画画”的文题,我们可以设想,梵高就是第二个孩子,是一个注重自己内心独特的感觉,视创造性为生命的画家。先将作文题导入适合的历史人物,这里对梵高这个艺术家的独创精神这个侧面进行了写作连通。梵高的“向日葵”是一个很好的构思基点,我拿来做题目,我们需要抓住这个细节,因为,梵高心目中的向日葵和别人心中的向日葵不一样,那片金黄,是梵高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象征。材料涉及了两个创作状态迥异的孩子,我就设置了查理这个人物,还有最欣赏梵高艺术才华的弟弟。然后虚构了同学相见的场景,细致描写人物,来表现主题。

[文题]

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学生课堂演练]

王公之死(节选)

孙松额

十天前的汴京王殿内噪动不安,大臣们似乎都若有所思,愁满心头。皇帝此时说道:“众爱卿静一静,为何事如此不安啊?”“王公昨日撒手人世,这他的后事不知该怎样操办?”一大臣答道。“那众卿有何意见,可尽管说出来听听。”皇帝说。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他们都把目光投向在一旁不曾发言的司马光身上,希望他出来拿一个主意。皇帝也明白只有司马大夫才能下一个决定。于是,他便问道:“司马爱卿,你认为该如何?”司马光先沉默片刻,随后说道:“王公一生为国家尽忠,我虽与他政见不合,但是,我敬重他的为人和才华,我认为应该风光大葬。”众臣都被他的话弄得不知所措,纷纷讨论起来,最后终于得出了结论,“司马光这是做戏给皇帝看,他本意是要数落王安石的。毕竟他们是对手,司马光也因王安石而气得吃不下睡不着。”所以,群臣议定:国库空虚,不能为一个小小的王安石而破费,王公之葬,一切从简。

[意蕴剖析]

历史上是对手的人太多了,廉颇与蔺相如,周瑜与诸葛亮,曹操与刘备……只要我们运用“给历史人物还魂”的方法,还怕写不出关于“对手”的文章?本文作者只是沿着“对手”——王安石和司马光的路子,设置了情节,还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了人物心情。

猜你喜欢

纸篓张大千司马光
张大千收藏古书画述略
张大千:“这个娃儿不赎了”
墙和纸篓
永不说假话
小纸篓
司马光说谎受责
爱因斯坦的废纸篓
司马光“警枕”夜读
爱因斯坦的废纸篓
我的最牛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