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洹:激情爱国,理智表达
2008-09-10蒙令华
蒙令华
5月9日晚,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间狭小的会议室里,一位戴着眼镜、中等个子的壮实小伙儿站在讲台上,和台下十几位清华学子热烈地交流着,现场气氛显得格外活跃。小伙子名叫李洹,是目前在法国里昂第二大学高等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他和众多清华学子走到一起的原因,正是他们共有的爱国情怀。而李洹之所以受到同龄人追捧和青睐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在不到一个月前的4月19日,他在法国巴黎街头以激情而理智、并用流利的法语进行的演讲,征服了无数的法国人,起到了使部分法国人改变对中国持有偏见的作用。他的演讲稿全文迅速地在互联网上流传着,李洹也成为了同龄人中爱国、知性、理智的榜样!
他以包容、友善、真诚的声音征服了法国人
2008年4月7日,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到了法国巴黎。作为留法学子,李洹和其他中国学生一起通过互联网自发组织了数百人的火炬护卫团前往巴黎迎接奥运圣火的到来。他们在自己穿的T恤衫和打出的横幅上印的口号“让奥运成为一座桥,而不是一堵墙”,表达出了中国人的友好、开放与大度。但火炬的传递过程不仅遭到了“藏独”分子的干扰,部分法国媒体也表现出了一种傲慢和偏见,并以幸灾乐祸的心态发表了不公正的言论,更多的法国人则由于对中国历史与国情的不了解而受到了媒体误导。
媒体的不公让留法中国学生愤怒不已。4月10日,通过网上发帖,10多个中国学生自发地坐到了一起,商量着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同时又能将友好真实的声音传递给法国人民。两天后,更多中国学生义务性地参与进来,成立了组委会并作了分工,决定依照法国的法律,申请从巴黎共和国广场到巴士底广场之间的游行。游行的申请被巴黎警察部门以“没办法保护安全”为由拒绝批准,于是,申请改为4月19日在共和国广场集会并获批准。在留法中国学生里因擅长演讲和辩论而活跃在校园、法国电视机构和网络论坛上的李洹,很自然地被推举出来,承担了演讲稿的写作并担任演讲者。其实,自3月中旬以来的一个半月时间里,针对部分法国人对中国的误解,李洹就一直以“中国留学生”的网名活跃在法国的各大论坛上,发表了一系列法语文章与对方论战,并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述赢得了对方的尊重。领下任务后,李洹将自己前期所写的文章一一搜集,加以整理,最终形成了演讲稿。那些日子,原本喜欢运动的他每天不得不待在房间里反复琢磨,精练演讲稿。为了集中精力,他有时只能一口口地靠吸烟来提神才行。
4月19日,集会在巴黎共和国广场如期举行,主题是“支持奥运,反对媒体不公”,并印在了T恤衫上。最初大家还以为,现场的听众可能在5000左右,所以只印了6000件T恤用于派送给大家。出乎意料的是,当天来到现场的听众大大超出了预计人数,最多时至少有8000听众聚在广场,当天的听众总人数至少在12000人以上。那6000件T恤衫送完了,现场也还有一半人没有领到,后来他们不得不赶紧加印了2000件。来到广场的法国人心态各异,有支持北京奥运的友好人士,有想看看中国留学生到底说些什么的普通百姓,也有“藏独”分子及支持他们、反对北京奥运的少部分人。当然,还有那些怀有不同动机的法国媒体记者和维护现场秩序的法国警察。所有的人都想看看中国留学生是怎么为自己国家辩护的。
没有丝毫的慌乱,李洹走上了演讲台,用流利的法语大声说出了他熟记于心的词句,他以一种包容、友善、真诚的声音告诉在场的所有人:“在这次对中国的妖魔化的扭曲报道事件中,我们,全世界的中国留学生,我们感觉很痛,我们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但是我们不怪法国人民,因为造成这样结果的责任人不是你们,而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职业煽动家。”他客观翔实地指出,部分媒体记者无视中国的进步,以所谓的“人权”问题抹黑中国,做出了歪曲报道,伤害了中国留学生的感情。也表达了作为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对国家未来进步与发展的信心、对奥运的支持。更以大度开放的胸怀表示:奥运属于全世界人民,中国作为东道主国家,中国人民正敞开怀抱欢迎世界各国的人们。“那些政客们和反对中国的那些政治势力的走卒们,请停止你们对于奥运的污染”。
李洹雄辩的声音响彻了会场,更征服了现场的法国人,他们没想到听到的会是这样一种激情而又理智的声音,而不是委屈、抱怨和责难。而后,电视、报纸和博客等各种媒体的广泛报道使李洹的演讲迅速为更多法国民众知道,并为之折服。他们纷纷发表评论,有的表示支持,有的称赞说“中国人的演讲方式很独特”,有的人则表示“虽然不同意演讲人的观点,但同意他的演讲方式”,连那些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演讲人的水平这么高……”“记者无疆界”组织的负责人则酸溜溜地说:“他们的集会组织得这么严密,只可能是政府组织的。”他根本不承认并完全低估了中国留学生的组织能力。其实,这完全是留学生们自发组织的爱国行动。他们根本不是人们想像中的那种粗鲁、只懂得谩骂的所谓“愤青”,相反,他们以言行证明了自己的高素质。在那天的集会上,留学生们没有违反任何规定,并在集会结束后向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表示了感谢,还将广场打扫干净,赢得了法国人的尊敬。
初次争辩的发言,就让欧洲人难以驳倒
巴黎的演讲让李洹迅速成了网络红人和年轻人的榜样,然而这些并不是他所期望的。他说:“我只是在用中国人、法国人都能接受的方式,以真诚、包容、友善的演讲理智地表达爱国热情。”而他能做到这一切,也不是偶然的。
2001年初,家在陕西西安、即将高中毕业的李洹来到法国留学。他先是在里尔市学习了一年法语。200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200多名中外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考入里尔第二大学高等商学院五年制本硕连读的20个学生之一。在法国的大学里,他是校园里最活跃的一员。2006年,通过竞选,他成为里尔第二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协会主席。
在法国,李洹结交的法国人既有一些社会精英和富商,也有普通的百姓,其中不乏一些有思想有文化的人。同时他还积极参加所住社区的各种活动。因为他觉得,只有融入到法国社会和人群中去,才能真正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才能具备客观、中立地看待和分析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条件。2005年,欧盟委员会召开了一次关于中国和亚洲问题的研讨会,作为大三学生的李洹旁听了会议。在那次研讨会上,不少人把欧洲失业率的增加归咎于中国,认为中国由于工资低、没有保障、社会福利不完善而生产的廉价产品,造成了欧洲的失业,并要求制裁中国。李洹听不下去了,就大声地举手发言:你们的想法不对,制裁中国既不聪明也不理智。他的勇敢让在场的欧盟官员愣住了,主持人把话筒递给了他。李洹接过话筒后,以不亢不卑的语气深入地解释说:制裁中国的想法是极其不负责的,因为本来就是欧洲人在全世界采购东西,只看价格,只想买便宜货,以牺牲别国劳工的利益为代价。而所谓的技术标准、社会标准又不要求所有的国家执行。如果某一个国家因为执行了标准而提高了商品价格,欧洲人肯定会另选别的国家更便宜的商品。所以,问题正是欧洲国家自己造成的。而且,“制裁中国”也根本搞不起来……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洹自信地说:“他们驳不倒我。”
西方对中国确实存在无知和偏见
在法国生活和学习了七年之久,李洹深切地感受到西方社会对中国确实存在着无知和偏见。他说:西方某些人总是以为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一种高傲和傲慢的态度要求别的国家都来搞他们民主和自由的那一套。当他们看到中国留学生们表达爱国热情时,就主观地认为这些中国年轻人一定是被“洗脑”了。而且,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快速发展确实让某些西方人不快。对此,李洹打了一个有趣的打方:这就好比原先是穷人的你有一天开了部好车回家,当你从车上下来时,邻居看见了,他就会认为你不是偷就是去抢来的,“而事实上,你既没偷也没抢,只是在邻居睡觉时去打工挣钱买来的”。更可悲的是,西方一些国家为了抹黑中国,还在教科书上歪曲中国形象,妖魔化中国。再加上西方所展示的经常是中国落后的东西,所以西方民众普遍对中国的现状缺乏基本的了解。李洹举例说,有个中国留学生住进法国房东家时,房东老太太总担心中国学生原来都生活在尚未开化的乡下,不懂煤气怎么用,就拿出说明书一遍遍地教中国学生怎么用煤气灶。还有的法国学生,他们自己没有笔记本电脑,但面对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中国留学生,他们还是热情地要给中国学生讲“互联网”他们担心地说:“你们国家肯定不给你们用互联网。”让中国留学生哭笑不得。
李洹也深刻地指出,西方国家的言论自由也是片面的,媒体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在报道与中国有关的事情时,有意无意就会去捕捉那些负面的新闻,以刺激观众的关注,满足他们的兴趣。这些,作为中国的年轻人,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激情
李洹认为,我们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说,那其实是一种自卑的表现,而应该对自己国家取得的成就和所走的道路充满自信。“中国就好像是一个漂亮的姑娘,但因为年轻所以脸上有雀斑,而西方人用带有偏见的眼光只看到了雀斑。所以,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中国是个漂亮姑娘,你可以不爱我,但不能恨我。”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要把中国正面的形象传递给他们。比如,展示中国人真实的生存现状,介绍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就和老百姓的感受等等。对于这一点,李洹特别强调说:“一定要采取他们熟悉的、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这就要熟悉对方的语言特点,并保持与对方的沟通。要不然,就是在做无用功。”因此,“要多做一些跟国际接轨的事情”。
北京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时受到的干扰和某些法国媒体不负责任的歪曲报道,使国内部分城市出现了抵制法国超市的言论和行为。对此,李洹以自己在巴黎街头演讲的实际行动告诉国人:表达爱国激情,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他说,表达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强大。“为什么有的人敢侮辱你,就是因为你还不够强大!”其次,要针对中西方之间存在的隔阂和误解,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出去。“而抵制,只会激起西方的民族主义,同时也损害自己的国家利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人的素质还要全面提高,这就需要大力提高教育、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
“中国和西方确实还有差距,但我们一定要有更有信心,因为我们用30年走了他们几百年走的路。”让李洹充满信心的是,中国人是最喜欢研究和学习的,中国人的文化也讲究继承和扬弃,一点也不狭隘,所以,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强大,是迟早要到来的。
编辑/宋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