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建
2008-09-10柯云路
柯云路
2008年5月16日,在北川中学教学楼的废墟中,36岁的农民李奇经过四天的煎熬后,终于看到了儿子。死去的儿子脚上穿着崭新的运动鞋,这双鞋花掉了李奇半个多月的工资,是妻子前一天晚上才送到学校的。
父亲在儿子身上找到三元六角钱及前一天晚上妻子送鞋时留下的一封信。信中除了对儿子衣食冷暖的提醒外,最突出的主题与新鞋有关。住校的儿子每月只有60元生活费,但懂事的他从来没有多要过,对运动鞋的向往是这个少年无法抗拒的一次例外。
面临中考,父母终于下决心给儿子买一双运动鞋,以圆儿子三年来的一个梦,也希望儿子受此激励考出更好的成绩。
我在报上看到了这位父亲面对儿子的一组照片。父亲抚摸着儿子血肉模糊的脸庞哽咽失声,他将儿子脚上的新鞋轻轻脱下,把里面的尘土倒出,再重新穿在儿子脚上。然后拿出打火机,把三元六角钱和妻子的信烧给了儿子。
他就这样和15岁的儿子永诀了,痛失爱子的哀恸将伴随他一生。
另一个发生在地震中的故事里,一位伟大的母亲将幼小的孩子护在身下,以这样的姿态走向了人生的终点,她不仅拼死护佑了孩子,还跪拜着将“亲爱的宝贝”托付给了活着的人们。
此次地震至今,死亡人数已超过六万,还有数万人下落不明,更有三十多万人受伤。死于灾难自然是最大的不幸,这样才有了“幸存”的说法。比起死去的人,能够活下来怎么说也是一种幸运。然而对于那些痛失亲人的人,对于那些受重伤从而改变了人生轨迹的人,活下来也许并不容易。
我们不能辜负那位母亲,她留下的婴儿无疑会活下去,会一天天长大。或许那婴儿此刻还不知道失去母亲意味着什么,希望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除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同时还能因自己受到的关爱而真诚感激社会。
那个失去儿子的农民才36岁,他还面临着漫长的人生。在灾难发生时,举国都在表达着对灾区民众的同情和慰问,除了各种物质援助,社会已经注意到对灾区群众的精神抚慰与疗伤,这无疑是文明的进步。
人死不能复生,逝去的已经逝去,活下来或许是更艰难的任务。好好地活着不仅仅靠受难者个人的信念,它需要仰仗全社会持久的关怀。我们已经看到了大量有效率的紧急援助,也看到了激情之下潮涌般的大众善举,这些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我身边已有几位朋友开始向民政部门登记,要求领养地震孤儿。这里我想说的是,在灾难刚刚发生时,善心的一时激发和有效率的紧急救援或许还是容易的,然而,对于地震灾民的人生怎样长期救援,恐怕更需要制度的建设与保证。
要在制度的安排下,使孤儿得到妥善安置,在新的家庭充分享受爱的呵护并受到完整的教育,最终让孩子健康成长并拥有幸福的人生,这恐怕才是对以生命护佑婴儿的母亲的最大安慰。
对于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子女的父母们而言,其精神遭受的打击和创伤固然是任何东西都无法补偿的,然而,在制度的安排下,给这些父母在物质上帮助,精神上疗伤,令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不孤独、有依靠,才能最终帮助他们重拾人生的信心。
至于对大量伤残人员的长期救援,更是要有制度的保证。
而这一切,需要文明的更大进步。
他们的路很长,我们的任务很重。
(如水摘自《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