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理故事(一)

2008-09-05

关键词:旅行包哈佛温馨

欲望的囚笼

十四世纪,在现今比利时一带,有一位名叫雷纳德三世的国王。后来,他的弟弟爱德华发动政变,夺取了王位。

爱德华把雷纳德关在一个房间里,并且许诺,只要雷纳德能走出这个房间,就给他自由。这个房间有门有窗,并没有人把守,而且门窗都是开着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出入这些门窗根本不是问题,但对于雷纳德来说,却比登天还难——因为雷纳德患了肥胖症,体形庞大,他的身体无法通过这些正常大小的门窗。雷纳德要走出房间获得自由,办法只有一个:节食减肥。

但爱德华深知雷纳德的弱点,每天送最好的食物给他吃。雷纳德禁不起诱惑,来者不拒,他的体重不减反增,体型变得越来越庞大了。就这样,雷纳德在这个敞开门窗的房间里一直待了10年,直至最后病死。

【温馨提示】

很多时候,关押人的囚笼,不是那有形的墙壁,而是来自内心深处那无形的欲望。

给思维转个身

1881年7月,美国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在华盛顿车站遇刺,身受重伤,住进了医院。

时值盛夏,天气闷热难耐,病床上的加菲尔德总统危在旦夕,急需进行手术。

由于室内温度太高,医生指出,只有将温度降到30℃以下,才能保障手术的安全。无奈之中,政府只好把这一重任交给了一名叫谢多的美国工程师。

谢多曾经在矿山工作过,有着丰富的井下作业经验,他知道怎样对煤矿巷道内的空气进行稀释,从而使瓦斯的浓度降到最低。

然而,给室内的空气降温的事,在此之前的若干年,别说是谢多,就连一些科学家们也从没有想过,在许多人的实验中除了高山上的冰雪,这世上根本就找不到可以人为降温的方法。谢多是位善于思索的工程师,他想,既然空气经过压缩之后会释放热量,那么压缩后的空气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是不是会吸收热量呢?

谢多立即动手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把压缩了的空气还原,便可以使周围的空气冷却。谢多给总统的病房安装了这样的机器,成功地使室内气温从37℃降到了25℃。总统得救了,谢多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台空调的发明者,使自己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工程师,一跃成为一种崭新生活设备的创造者。而他所做的,仅仅是在众所周知的普遍原理的基础上,给思维转了个身而已。

【温馨提示】

不只是谢多,世界上巧妙利用逆向思维让自己走向成功的事例还有很多。一条路,当我们清楚地看到它的前方是条死胡同时,不妨试着转个身,也许柳暗花明的惊喜就在眼前。

遗失的旅行包

听说每年1月,德国汉莎航空公司都会公开拍卖一年来乘客遗失在机场(始终无人认领)的旅行包。每次拍卖现场都坐满了人。最能撩拨人们好奇心的是,这些旅行包内到底装着什么物品?不过,迄今还未听说过在拍卖的旅行包中发现贵重物品的轶闻。每当拍卖成功,拍卖方会即刻打开旅行包向公众展示包内物品,然后整个拍卖现场就淹没在阵阵笑声中。

我也曾丢失过旅行包,如果有人打开旅行包,恐怕首先会闻到汗透的脏衣服和袜子在重见天日后所散发出的臭味……一想到这个场景,我就觉得非常羞愧。虽然皮包不是遗失在机场这样的地方,不会被公开拍卖并接受众人的目光洗礼,可是当我想到有贪婪之徒看皮包外表气派就以为包内物品也一样有档次,因此把皮包偷走并满怀期待地打开皮包……我一样会难为情,而且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越希望包内装的是光彩之物。

【温馨提示】

人的躯体就像旅行包一样,用或华丽、或朴素、或寒酸的外表隐藏着各式各样的灵魂。也许真正让人不安的是,藏在华美旅行包内的自己的灵魂有一天暴露在无法伪装而又无处躲藏的光明中,接受众人严厉审视的那个场面的出现!

瑞士:保卫5生丁硬币

据《光明日报》2006年4月25日报道,在瑞士的货币中,1生丁和2生丁的硬币早已退出市场流通,面值5生丁的硬币成为瑞士法郎中最小的货币单位。然而,就是这小小的5生丁硬币的前途,却成为近年来瑞士联邦财政部和公民争论的焦点。联邦财政部几年前曾提出取消5生丁硬币流通,主要的考虑是,制造一枚5生丁硬币花费的价值为6生丁,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另外,5生丁硬币的使用范围已经很有限,银行或停车场的自动收款机已不“吃”5生丁硬币,留之无用。而消费者协会和民众则担心,一旦取消5生丁硬币,销售商就会“自然地”提高商品价格,侵犯消费者的利益。经过多年的辩论和协商,联邦财政部终于保留了5生丁硬币,并斥资30万瑞郎为联邦造币厂设计一套低成本的硬币生产线。

【温馨提示】

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对面值5生丁的硬币如此“看重”,是否过于小题大做了呢?实际上,“保卫5生丁硬币”,反映出的是瑞士人勤俭节约的生存哲学。瑞士有句俗话,“不尊重硬币的人不会成为富翁”。瑞士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假设可以废除监狱

美国学者拿破仑·希尔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问一群学生:“你们有多少人觉得可以在三十年内废除所有的监狱?”

确信拿破仑·希尔不是在开玩笑以后,马上有人站起来大声反驳:“这怎么可以,无论如何,监狱是必需的。”

其他人也开始七嘴八舌讨论:“有些人天生坏,改不好的。”“监狱可能还不够用呢!”还有人说有了监狱,警察和狱卒才有工作做,否则他们都要失业了。

拿破仑·希尔接着说:“你们说了各种不能废除的理由。现在,我们来试着相信可以废除监狱,假设可以废除,我们该怎么做。”

大家开始思索。过了一会儿,才有人犹豫地说:“成立更多的青年活动中心,应该可以减少犯罪事件。”不久,这群在10分钟以前坚持反对意见的人,开始热心地参与了,纷纷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措施。“先消除贫穷,因为低收入阶层的犯罪率高”,“采取预防犯罪的措施,辨认、疏导有犯罪倾向的人”,“借手术方法来医治某些罪犯”……最后,总共提出了78种构想。

【温馨提示】

这个试验说明:当你认为某件事不可能做得到时,你的大脑就会为你找出种种做不到的理由。但是,当你真正相信某一件事确实可以做到,你的大脑就会帮你找出能做到的各种方法。

“哈佛”校名的来历

哈佛大学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它创建于1636年,名称为剑桥学院。1637年,出生于伦敦的英国青年约翰·哈佛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到新建的学院内工作。他虽然只有29岁,并且患有肺病,但是由于工作很积极,得到好评。1638年9月,哈佛的肺病发作,不久身亡。尽管那时的学校只有一名正式教师、一所木板房和几十名学生,但是哈佛希望学校能逐步发展壮大。因此,他立下遗嘱,将其全部大约400本藏书和一半资产大约780英镑捐赠给这所学院。这些捐赠,即使是在当时的美国,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哈佛的这些捐赠,或者说,哈佛的这个善举,对于当时的学校来说,意义却是非同寻常的。因为,当时学校刚刚成立,政府一年给予的拨款仅有400英镑。

哈佛的义举,引起很大反响。因为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美国,实在是凤毛麟角。大家都刚刚移民来到新大陆,都在淘金创业,还没有人想到要为文化教育事业做一些事情。

当时的州政府和学校意识到,应该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

他们作出了一个决定:把学校的名称由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

【温馨提示】

年轻的哈佛,因为自己小小的善举,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一所大学。他还为以后的美国人提供了一个榜样。也正是从哈佛开始,捐赠文化教育事业,成为富裕了的美国人的一种价值观念。

准备一份失败的计划

二战中,盟军胜利登陆诺曼底之后,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发表了讲话:“我们已经登陆,德军被打败,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向大家表示感谢和祝贺。”可是当时谁也不知道,在登陆之前,除了这份演讲稿之外,艾森豪威尔还准备了一份截然相反的讲话稿,那其实是一篇面对失败的演讲稿。失败演讲稿是这样的:“我很悲伤地宣布,我们登陆失败,这完全是我个人决策和指挥的失败。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并向所有的人道歉。”

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10年拼搏,拥有了8000万的资产。他有过无数次利用智慧取得成功的经历,讲到惊心处,他常会停顿,强调其实自己每次行动前都会做一个详细的失败计划。他认为,假设失败,可以让狂热的心灵冷却。站在失败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必然会考虑到成功计划里关注不到的因素。另外,做过失败计划的人,最终即使面对失败,就不会过分地惊慌失措了,因为他可以去从容应付意料中发生的一切。

【温馨提示】

准备得悠然,心态就会坦然。太多的悲剧都是因为把成功当做唯一的目标而酿成的。其实,失败计划里深藏着成功的契机、超然的心态。

(以上故事整理与提示 唐惠忠)

猜你喜欢

旅行包哈佛温馨
给麦先生的信
出色
85%哈佛新生反对特朗普
温馨家园
温馨小语
轻装出行
LeSportsac 全新Essential未来系列发布
哈佛讲堂里的狗
哈佛讲堂里的狗
冬天别忘萌一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