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宫廷体育

2008-09-03

北京档案 2008年8期
关键词:围场八旗射箭

刘 诺 高 勇

从国外引进“体育”这个名词是近百年的事。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可以纳入“体育”这个范畴、涉及人类肢体锻炼和某些独特脑力锻炼的各种活动却早已存在。由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化特色,这些活动与生产、军事、教养、文化、民俗、医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清朝宫廷体育是中国古代体育最后的高峰。清朝入关后,前代的多数体育活动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空前活跃,摔跤、围棋、射箭等还演进为现代体育;民族节令体育如元宵节观灯、新春踏青、清明荡秋千、端午节竞舟、重阳节登高等,以及武术、杂技等民间体育也十分兴盛。

清代以骑射立国,军队尤其强调骑射,更是八旗子弟不能荒疏的本业,骑射与狩猎紧密联系。在关外时,皇太极等就积极继承古制,通过“狩猎”来演练军队。入关后,康熙皇帝为了缓解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叛乱和沙俄不断侵略的紧张局势,同时为了提高八旗兵丁的战斗力,在北京永定门外南苑建立了木兰围场。1681年,康熙皇帝在塞外东经118°和北纬41°的交汇点——现在的河北省承德市正式建立了木兰围场,距北京250多公里。“木兰”为满语,汉语为“哨鹿”,是一种诱猎的方式。塞外围场占地一万多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优越,原始景观分为坝下落叶林和坝上森林草原两部分。康熙所选定的皇家猎场正处于两大天然景观的过渡地带,夏季凉爽,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各种野生动物栖息,地形条件也非常利于围猎。

木兰围场设立后,每年秋天定期举行大规模的军事围猎活动,也称“秋狝”。行围时,八旗官兵分左右两翼,策马布围;皇帝则在围外高地之上用幔帐围起的“看城”里指挥。包围圈的面积方圆几十里,随着将士们的呐喊声、枪击声,围在圈内的野兽被逐渐赶到了看城附近。这时,皇帝率领皇子及王公大臣们先进入围内射猎;然后,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霎时间锣号声、马蹄声、呐喊声、枪击声响彻山野。八旗将士们挥刀跃马,弯弓射箭。但这时的狩猎并不单纯是演练军队和体育锻炼,而是通过行围时的召见、射猎、比武、宴会、赏赐以及观看马戏、摔跤等活动,结交蒙古及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从而达到乾隆皇帝说的“夫行围出猎,既以操练技艺,练习劳苦,尤足以奋发人之志气”,以及“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

晾鹰台杀虎

每年春天,清宫在南苑围场之南的晾鹰台举行象征春蒐(又称春围)的杀虎之典。

首先,在晾鹰台上安置大帐篷房,台下由虎枪处的兵丁们列队等待。台前放置装着老虎的铁笼,用大绳将笼围绕数匝,待皇帝来到大帐篷房,宣布杀虎之典开始后,亲自骑马牵动大绳头解开。待绳尽笼开,老虎因较长时间处于囚圈状态,往往卧伏不动,这时要牵狗让其在笼子旁边狂叫,或者由火枪手直接进行挑衅性的射击,当然不是要害部位。虎受到刺激后会奋迅而出,虎枪手则屏住呼吸等着,待虎到了面前,大家争相刺杀,直到将虎杀死。刺第一枪、第二枪的兵丁和有关人员都有白金、荷包、香囊等赏赐。

宫门校射

每年秋狝时,由于北京距围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皇帝要率领几万八旗劲旅及各旗的亲兵卫队、大臣、侍卫等官员,后妃、皇子、皇孙也要随围,经过二十多个行宫,浩浩荡荡来到避暑山庄。随围的满族和汉族司员依例于起跸之前要在山庄的内午门(又称阅射门)举行射箭比赛。在避暑山庄正中一间地上摆上宝座,铺一个很厚的垫褥,皇帝盘腿坐于上面,门前搭起凉棚,竖起靶子,文武官员就在铁狮子的位置叩头回答皇帝的询问,然后开始观看射箭比赛。当时,射箭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军事体育活动。在器械和射法上有弹射、弓射、弩射,在理论上总结出了一整套射箭、射弩的要领。比赛有具体的奖励规定:每人共射5箭,王公、大臣中3矢者,赏骏马1匹、缎1匹;中五矢者另加缎2匹。侍卫等官中3矢者,赏银10两;中4矢者15两;中5矢者20两。满员射中5箭的要赏花翎;汉员射中3箭的就赏花翎,也称“箭翎”。乾隆12岁时在这里曾射20箭中19箭,得到祖父康熙的夸奖,继位后更是不忘祖训,亲自习武射箭,把它发扬光大。

诈马活动

每年的木兰秋狝时,蒙古王公台吉轮流参加诈马活动。蒙古的卓索图、昭乌达两盟长按例要进皇帝宴,宴筵前要奏乐而且要鼓喉而歌,并有诈马、相扑、教駣等活动。

诈马汉语称之为“跑马”。蒙古向皇帝进宴时,选择几百匹名马,排列在20里以外,要将马的发尾挽结,去除马的笼头和鞍垫,由儿童骑乘,以枪声为号,枪声一响,众骑齐发,先到的36骑,赏赉有别。

相扑蒙古语称之为“布克”,汉语称之为撩跤或摔跤。一种是摔跤时脱帽,穿特制衣裤,两两相角,以搏摔仆地决胜负。另一种为额鲁特式,则光着上身相扑,取胜者不但要将对方摔倒,而且在不松手时,要控制对手的头和肩膀至地才能够获胜。当时清军中已经有“善扑营”,人员从八旗精干勇士中挑选,任务是“凡大燕享,皆呈其伎。”由于官府的提倡和组织,使官方摔跤空前发展,民间以演出为生和健身娱乐的摔跤活动也非常活跃。

教駣蒙古语是“骑额尔敏达駻”。蒙古人认为3岁的马为达駻,额尔敏就是没有加笼鞍的马,由相当于旗长的扎撒克事先在所在的部落将马驱赶到宴会所在地,散放在原野上。由蒙古王公子弟之中的雄杰者,手持长竿飞身套马,被套住的马开始时暴跳怒骋,人则乘机腾空跃上,控制自如,马逐渐被驯顺。这样,给马加上笼鞍,得到的都是名马。

冰嬉

满族聚居关外时,早有冰嬉的习俗,并有擅长溜冰的军队。努尔哈赤的将官费古烈属下的乌刺滑子,善冰行,日行七百里。入关后,每年十二月,冰层坚厚之时举行以习武行赏的冰嬉活动,俗谓“跑冰鞋”。这项活动分为抢等、抢球、转龙射球三种。一般在太液池(南海、中海洋、北海)正式比赛和表演。届时,从八旗将士和内务府上三旗官兵中,挑选善走冰者一千多人集中训练,冬至过后,一般在五龙厅或阐福寺、瀛台等处进行,没有固定之地。表演时,皇帝亦奉皇太后乘坐华丽的冰床前往观看。旗手和射手们相间排列,沿着画好的弯曲冰道,迅速穿行于旌门之间,滑行中扬弓搭箭飞射旌门上悬挂的彩球。表演结束后射手按射中的箭数多少,可得到三等不同的赏赐,没有入等的也有赏赐。

抢等相当于速滑比赛。由八旗的兵士组成,兵士穿着的冰鞋有一根直铁条嵌在每只鞋底中,跑的时候迅速如飞。皇帝或奉皇太后观赏,在距离皇帝的冰床二三里之外树大纛,众兵士列队,皇帝在冰床落座后,鸣一炮;对面树旗处亦鸣一炮作为回应。于是,抢等兵士就争先恐后地速滑至御前,第一个到者为头等,次到者为二等,赏赐有别。

抢球相当于冰球竞赛。由八旗的兵士分左红右黄两队,各有统领。御前侍卫将一皮球踢到队中,众兵争抢,得球者又掷、复抢,或坠在冰上,又踢起数丈,待其堕时,群起而争之;这个队得到,又被那个队踢远了。嬉笑驰逐,以便捷勇敢者为能。

清朝宫廷体育活动中也有“龙舟竞渡”,但逢气候干旱就不再举办。顺治、康熙年间,每到端午节,皇帝会同大臣们乘龙舟在城西的西苑泛舟宴饮。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奉太后命,先在万安和进早膳,然后才到东部福海中的蓬岛瑶台观看龙舟竞渡。乾隆帝有《端午日奉太后观竞渡》诗,又有“中流九龙舟,谁肯相参差”之句,可见当时的盛况。到了嘉庆至道光时期,“龙舟竞渡”就逐渐停止了。

作者单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

猜你喜欢

围场八旗射箭
小熊射箭
学射箭
谁是射箭高手
2017,谁的江湖
清代八旗察哈尔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贡献
八旗察哈尔的编立及其与清朝可汗间的关系
八旗之殇
围场北部古风壳的发现及地层划分意义
沁园春——木兰围场坝上风光
清代右卫八旗驻防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