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女人,“调教”有方
2008-08-26冯晓春
冯晓春
既然女性的“调教”是对的,可是为什么常常行不通呢?那肯定是方法出了问题。
世上有一种说法:“男人改变世界,女人改变男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对男性的改变,丰富了男性对婚姻家庭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但是,不知不觉中,有时这样的改变也让丈夫离自己越来越远。
左先生和太太吴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左先生:我俩是自由恋爱的,有一个5岁的儿子。刚开始真是甜蜜,可这两年我直想离她远远的。说起来,我妻子什么都好,就是老在屁股后面管我,让我受不了。
就说学英语这件事吧,天天催不说,她竟然还自作主张强行给我报了一个英语班!我对自己要做的事有一个安排,想先忙完手头几个科研项目再学英语,可她根本不顾我的想法,说弄再多项目,英语不及格也晋不了职称,提不了工资。还说我总是不求上进,就是对自己和家庭不负责任。我对她说:“你能不能别管我?一天到晚瞎操什么心呀?”
她肯定会提高嗓门数落我。接下来,准会爆发一场战争。
还有很多无所谓对错的小事情、小细节,她也非得要求我必须这样做、那样做,还经常逼我做一些我不喜欢的事情。
就说前些日子吧,她非得逼我和她一起到广场学跳舞,可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开始我也不想搞得太僵,去就去吧,谁知道,一进舞场,她对我更不满意了。一会儿嫌我踩她的脚,一会儿当着那么多人大声嚷嚷:“你这人怎么这么笨呀?像电线杆子一样,硬梆梆地不会转弯儿呀?”引得大家都停了舞步,侧目而视。这哪儿是跳舞呀?简直是上刑场。本来我就没有兴趣,这下真变成遭罪了。回到家还一个劲地讽刺挖苦我:“看你跳得跟虾米似的,你怎么跟别人跳得不一样呀?”
她整天嘟囔的还有一些小事,比如非让我随手关灯。我觉得灯不能老是开关,因为晚上在家,可能一会儿去卫生间,一会儿去厨房,睡觉前把它们都关上就行了,她非不干。还有,每次刷完牙,她非要求我把牙刷插进一个个小孔里,连牙膏也不能例外。你说烦不烦?
这样的事多了去了,比如,一出门就让我换衣服,说你穿成这样不能和我一起出门;在外面吃个饭,挑我的吃相不说,连我的目光朝哪里看都得管;嫌我的头发理得不好看,非让我剪个她喜欢的发型,根本不考虑我的习惯和喜好。
有时候下班的点到了,我手头有些事忙不完,就不能按时回家或者赴约,她也会数落半天,说:“你就不能好好安排吗?你看我们老板,公司那么大,事儿比你们多多了,人家怎么从来不加班?”
反正她整天就像训斥儿子一样调教我。
吴女士:学英语的确是我们家一个长期的话题,虽然不是每天说,但是会反反复复被提起。我觉得这是为他好,他不爱听,我就隔一阵找机会再说。这不,直到今天,我的主张也没有被接受!
我们家附近有个广场,很多人在那里跳舞。随着音乐活动一下,既健身又娱乐,多好呀,我就动员他去。可是去了没几次,他就再也不想去了,怎么说都不去。每次都是他也生气,我也生气,最后我们不欢而散。我这是为他好,因为他太内向了,放不开。我原来特别喜欢跳舞,就因为他不喜欢,我也好几年不跳了,心里还是挺痒的。
还有很多小事,比如:他一回家,所有的灯全都亮着,随手关灯说了多少遍,就是做不到。现在到处都在节能减排,我们家也需要减少开支,我管得不对吗?可他就是做不到。
说到牙具的摆放,也真是让我心烦。因为地方小,我们家是挤在厨房洗刷的,他每次洗刷完了,就把牙刷随便一放,把牙膏摆在菜板上。想想看,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觉得这一辈子没啥指望了,可能就这样了。
心理解读
一般说来,女性对婚姻生活、家庭生活的要求比男性要高,她们对家庭功能和结构的设想,比男性要仔细得多,而且追求舒适、愉快和健康的观念比男人强得多。
从这个角度讲,女性要“调教”男性,有其深刻的合理性,因为这些考虑和设想对家庭生活是有益的。这一点,只要看看没有女人操持的家脏乱成什么样子,就一目了然了。
既然女性的“调教”是对的,可是为什么常常行不通呢?那肯定是方法出了问题。一般女性往往采取下面这几种方式去“调教”自己的丈夫:
“强制型”——这一招特别无效,是因为所谓强制,就是指你并不想这样做,是我非得让你这样做,不这样不行。要知道,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反抗倾向,就是对这种强制的拒绝。这种强制会让对方有一种遭到迎头痛击的感觉,在心里可能会有这样的潜台词:“凭什么?我偏不!”效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讽刺型”——伤害的是对方的自尊心,所以也容易遭到拒绝。
“对比型”——人生的大多数烦恼都来自于对比。如果你说“你看你,怎么这么邋遢,你看人家谁谁的丈夫多利索呀”,丈夫就会有一种被贬低、被否定的感觉,心里的潜台词可能是“合着我不好,我不是好丈夫,他是好丈夫,你找错人了,他好你和他过去吧”。
处在这样的心境中,你说什么都被他看作是一种攻击,他出现的所有言行只能是反抗,怎么能接受你的“调教”呢?
其实,很多女性在谈论别人丈夫的好时,并不是不爱自己的丈夫,只是想在某些方面给丈夫树立一个目标,一个模范,心里想的是:你要是能那样,不就更好了吗?
如果话能改成这样说,“老公,我很爱你,你已经很不错啦,你要成那样我就更爱你啦。”效果肯定大不一样。你首先表现出对丈夫的认同,才会导致丈夫认同你的建议。
哄孩子型——你哄人家的时候,人家智力一点不比你低,心里的潜台词可能是:“哄谁呀,我又不是小孩子。”人家根本不接你的招,你哄了也白哄。
威胁型——最差、最蠢的招数。“这日子没法过了,离婚!”到了这一步,谁也不会怕谁,你的“调教”肯定泡汤了不说,这招用得多了,婚姻能不能保住都得另说。
那么,有没有一种好的办法,能够让男人自觉地发生改变呢?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一种行为受到肯定、表扬和鼓励,这种行为发生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一种行为受到批评和惩罚,这种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
批评和惩罚要用得合适,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但是这种批评必须得让对方服气,觉得确是自己做错了。不过“批评”和“惩罚”有一个坏处,就是在让人行为改变的同时,产生不良情绪。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很难把批评和指责区分开来。
一般说来,批评是一个人对他人某个行为的负面评价,它只是在控诉这个行为,是一种诚实的反馈,对他人还是认同的。而指责,是将过错或者失误的责任加在对方的身上,是一种攻击,对他人总体上是不认可的。
这两者之所以难区分,是因为一个人可能主观上觉得自己仅仅是在批评某一件事,可实际上却是在追究责任;还有的人看起来言词上是在批评某事,而更能体现一个人真实想法的非语言信息,包括音高、语调、眼神、表情、动作表现出的却是指责;再就是一个不成熟的信息接收者,在听到对某事的批评的时候,也许会把批评也当成了指责。
既然夫妻之间不存在大是大非问题,最好还是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为主,这就是鼓励型。
比如哪一天,先生出了洗手间,啪地一声就把灯关了,你就说:“哎呀,老公呀,你做得真棒!看起来我跟你说的话有效呀!你这人记忆力真好!”
再比如,老公平常都是晚上9点钟以后回来,有一天,他5点下班6点就到家了。很多妻子也许会脱口而出:“今儿怎么这么早呀?”这其中就包含了指责:“你总是不能按时回家。”还有奚落:“今天晚上没人理你了吧。”也有质疑:“这么早回来不会是发生了什么事吧?”潜台词只有一个:“反正你不是因为喜欢我,想更多地和我在一起才赶回来的。”
如果换成以鼓励为主的方式,就可以说:“哎呀,今儿这么早就回来啦,太好了,我给你做好吃的。”
再说跳舞的事。如果你总是说他不行,不停地指责他怎么步子又乱了?怎么这么笨,就是学不会?回到家再接着数落:“你看看人家那些男的,哪有跳成你这样的?”下次他怎么可能再去?换了你,被数落成这样也早就不干了。丈夫本来对跳舞就有一些畏惧,跳完以后,他最想得到的就是妻子的肯定。如果妻子说:“哎,你还不错嘛,比上次跳得好多了。”他可能会更有信心,兴趣也会慢慢建立起来。
这里也给被“调教”的丈夫们支一招,让你们在被“调教”的时候更舒服一点,心里不那么难受。那就是,当妻子说“你怎么把东西乱放呀?”……这时你最好赶紧闻声而来:“是吗?我搁哪儿了?”边说边往太太跟前凑,要凑得特别近,最好不站在她的对面,而是和她并排,看着相同的方向,方便的话,手再搭在她的肩膀上:“是呀,我怎么搁这里了。”这时,太太的气自然就会消了。
如果相反,太太一数落,你就躲得远远的,岂不知你躲得越远,太太的声音就会越大,调门也会越高,情绪自然会越愤怒,这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sdznxf@126.com
(编辑: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