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人的升华
2008-08-25佚名
佚 名
生来貌丑,不免意兴索然。如果善于在精神世界里开拓,反而可以避开世俗的纷扰,专注于内心,从而获得至美至纯的精神品质。
在欧洲哲学界,形丑而质美的人物为数不少。被认为与苏格拉底渊源甚深的康德,几乎有着与先贤相类似的命运。康德的丑陋丝毫不让苏格拉底;同样,他也因多思善疑、博学强识而成为人类心路历程上的丰碑。康德溘然长逝后,人们这样赞誉他:你也许能超过康德,但你永远也无法绕过他。身后的荣耀也许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就在康德著书立说的时候,这位丑人的内在愉悦又何尝少呢?
一个人可能在形貌方面输于他人,但他完全可以通过博闻精思找回人的价值与尊严。丑陋的人往往有俊美者可能匮乏的心理品质,那就是潜修静定的气质。当世俗的眼光寒气凛人时,那正是在精神世界另辟蹊径的最好的季节。潜心去修养内在美,终于会有一天,从你丑似河马的眼睛里映出智慧温和的辉光。
因为长得丑陋,似乎整个世界没有谁对你感兴趣。你根本没做错什么,可还是失去很多。这样也许很好,你将得到额外的自由:不再为浮象所蔽,也不再为肤浅的悲观无谓地消耗激情。你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驭意志、情趣和欲念,而不是为它们役使。你可以选择语言、色彩或是旋律什么的,全身心投入,去创造一个辉煌的艺术世界。
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倾心仰慕前代大师,而并不在意他貌丑貌美?其实,多数人都在心底一个隐秘的地方,保留着理性良知。他们懂得生命躯体会在历史的河流中沉落,但人的远见卓识、佳作名著却可以像津渡石梁一样恒久。每当后人借助这些“津渡石梁”向遥远之途行进时,大家都会不期然地投以钦敬的目光。当然,对于同时代的杰出人物,也极愿亲就其学,沐浴春风,只感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哪会苛求他是否“秀于外”呢?
中国文坛上固然不乏“举觞白眼向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这样的翩翩公子,也有像唐代王季友、李绅这样其貌不扬而才情、品格备受当时人称道的贤者。
李绅生来奇矮,有“短李”的雅号。在世人轻蔑的眼光下,李绅自是如啮苦蒿。但退归居舍,吟出的诗篇,偏偏有“警句佳意”,叫人读来唇齿生香。这个看起来可笑的“短李”,居然与元稹、李德裕并称“三俊”。
人的价值、魅力,仅仅依靠去看去听,常常把握不准;更可靠的是理性的引导与判断。所以古希腊哲学家才说“理性的判断力是人的主要力量,是真理与道德的共同源泉”。世间事怕就怕在只重皮相,为“耳目”所误。当心灵被世俗之见淤塞起来,人就可能只活在浅薄的感官世界里。
通常人们总是因为看到形式美而感到心悦诚服,即使是抽象的形式美,如无标题音乐、毕加索绘画,行家加以启发,也颇能心领神会。只是对事物本质的美,还需要自身长久的思悟,才能把握一二。孔子云:“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也。”可见领悟本质美的难能可贵。人之常情就是这样,不必愤世嫉俗,关键在于我们对生命的把握。容貌的妍媸并不是最当紧的事。开拓精神世界,使其博大与富有,足以开释不绝于耳的纷扰,人誉人毁,了不动心,因为你已经完全沉浸在精神创造的快乐之中了。
——选自《美文哲思随你赏》
【品评】
是的,“容貌的妍媸并不是最当紧的事。”“一个人可能在形貌方面输于他人,但他完全可以通过博闻精思找回人的价值与尊严。”
升华自己——美化心灵,提高品位,丰富涵养,积累智慧,富有思想,让内在的精神美熠熠闪光,即便是丑陋的容貌,也会被世人视为一种风采,连同你的智慧与修养一同被欣赏。
(孟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