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阅读

2008-08-25

21世纪中学生作文·中考适用 2008年2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文言文考查

孙 志

考点指津

[课标领航]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关于第四学段7~9年级文言文的阶段目标的规定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新课标》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古诗词及文言文的评价建议规定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纲要》规定的文言文考查范围是:“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初步领略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纵观近几年的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都是严格执行了《新课标》的理念。

[热点题型]

1.文言实词、虚词解释

2.词义辨析

3.断句停顿

4.句子翻译

5.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

6.写法探究

7.比较辨析

8.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

[中考例题]

例1 2007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1)可爱者甚 蕃:________________

(2)不不枝 蔓: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3.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例2 2007年四川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甲、乙两个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像星一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望其旗 靡:____________________

(2)匈奴大入塞 会: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而,斩首数百级

俄而: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兵不 敌: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将鼓 之:____________________

(6)范令军中褥食

乃: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4.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5.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解题要诀]

1.文言文实词、虚词解释

文言文实词、虚词解释的考查有两种形式,即填空题和选择题,而以填空题为主,如百色卷的第1题和资阳卷的第1题。在做百色卷的第1题解释“蕃”时,要严格按照课文后的注释,准确无误;在解释“蔓”时,一定要注意在这个语言环境下的词性,在这里“蔓”作动词,应解释为“长枝蔓”,不能解释成名词“枝蔓”。此题答案为:(1)多。(2)长枝蔓。在解释资阳卷第1题中关于课外文段的字词时,一定要结合自己以前文言词语的积累。如“会”、“俄而”、“乃”可链接以前学过的知识,直接解释;“敌”可以按照注释疏通文意后再解释。此题答案为:(1)倒下。(2)正遇上。(3)一会儿。(4)抵挡。(5)助词,无实义。(6)就。

要做好此类试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认真识记书上的重点词语的注释,因为课内文言文词语释义的考查一般均出自课后注释。②把所解释的词语放在原句中,结合整句话来考虑、分析,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简单地用现代汉语的意思去套。③注意古今异义字的解释。当你用现代汉语的意思解释不通的时候,这个字有可能是古义,这就要利用你平时的积累,准确地解释。④注意古今句子结构的不同,仔细辨别词性,然后根据词性或句式特点,利用语法知识解释。⑤解释课外文段的字词,要联系以前的积累,对号入座;还要借助所给的注释,先疏通文意,再进行解释。

2.词义辨析

词义的辨析就是考查我们对重要的文言实词或虚词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和掌握的准确度,也是中考常见的题型。而考查涉及的字词均是平时我们常见的,老师多次强调的。如百色卷第2题。在做这一题时,因为“之”的用法很多,我们要逐一解释好它在每一项中的用法,然后进行比较和辨别。通过比较你会发现,ABD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而C项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此题答案为C项。

要做好此类题目,一般的方法是:首先,把重要的常见的一词多义的词语,如“之”、“以”、“是”、“故”、“然”等字的用法在平时训练中巩固扎实,能结合具体的语句举一反三。其次,把所考查的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认真辨析,利用译文,找出相应的解释。最后,对几个义项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的项或不同的项。

3.断句停顿

文言文重在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就要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所以,此类试题也是基础试题,考查的概率比较高。此类题型的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选择题,让你选择朗读停顿的正确项或错误项;一种是直接在原句上划分,如资阳卷第2题。在做本题时,可以根据总结性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因为这是一个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关系的句子,可以根据“而”的标志来划分。此题答案为: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呢?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①根据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fú”)等,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倩女之/面(《满井游记》)。 ④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关系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⑤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应理解为“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犬坐于前。

4.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几乎每篇均考,所占分值也比较大。如百色卷和资阳卷的第3题,它们均占4分,我们做起来一定要谨慎、认真。如做百色卷第3题的第(1)题时要注意重点词语“远”、“亵玩”,这两个词语要在译句中落实到位。做第(2)题时,要注意“鲜”在这里不是新鲜的意思,而是要结合语境,解释成“少”。“闻”不是“新闻”,而是“听说”。此题答案为:(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做资阳卷第3题的第(1)时,要注意“一”、“再”和“三”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应翻译成“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并要注意“一鼓作气”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做第(2)题时,要会借助所给的注释,先疏通文意,再翻译。此题答案为:(1)第一次击鼓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殆尽。(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②删,即对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③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国名、地名、人名、官名等专有名词保留不译;④变,即对古今语序不同的,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加以调整,采用意译的办法。

5.概括分析

概括分析是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筛选,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提取的能力,属于考查能力的范畴,也属于常考的题型,如资阳卷的第4题。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快速熟练地读懂原文,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筛选题目要找的信息。用原文回答的,要逐句逐段地看,回答要快而且准。此题答案为:彼竭我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要做好这类题目,我们要在读懂课文的字词句的基础上,能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逐句逐段分析文章的内容,弄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6.写法探究

写作方法的考查,属于较难的题型,它是揣摩、品析作者行文过程及技巧的题目,如百色卷第4题。此题做起来应该不是很难,平时老师都反复强调过,而且问题的答案较明显,写菊花和牡丹,就是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这要结合全文来整体感知,尤其是答案的后半部分,我们不能只答起衬托作用。

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写作手法,这是个常识性的问题。其次,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总结不同的写作手法的作用。比如照应,就是使文章结构严谨;过渡,就是使文章衔接紧密,流畅;衬托,就是更好地突出文章的描写对象,更好地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设置悬念,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的结构跌宕起伏。此外,还要对这些公式式的答题要点,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作出具体分析。

7.比较阅读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近年来语文考试中的一个亮点。它重在考查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延伸能力和拓展能力,考查学生能否快速实现新旧知识的高效过渡和链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如资阳卷第5题。要做好此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尤其是课外的材料,找到曹刿和廉范在指挥作战时的共同点,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两个方面,然后根据所给的后一个方面,梳理第一个方面。即使你第二个材料读得不甚懂,你也可以根据《曹刿论战》的选段回答出来,即“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

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所给的注释,快速准确地读懂课外文段;然后找出课外文段与课内文段的内在联系,或是内容上的,或是写法上的,或是主题上的,等等,有意地进行比对,找出所给材料的异同点;最后根据题目,筛选出有用信息。

8.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最受关注的试题,也是最有分量和最精彩的试题。因为它重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想辩证、独特、创新的理解,培养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如百色卷第5题。回答这一题时,我们可以联系《爱莲说》一文。通过《爱莲说》一文的学习,我们知道每一种花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如色、香等,还应知道它的文化内涵,也是人们精神的象征,寄予人们深厚的情感和愿望。回答这一题没有统一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你可以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你也可以推荐莲花,因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风,象征着百色市人民的高洁品质。无论你推荐哪种花,都要说出你的理由。

做好此类题目,要在理解文言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以及个人的认知对文章作出评价;阐发阅读体验与感悟,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有理有据,观点鲜明,理由充分。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的著作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文学家。

2.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明察秋毫(比喻极细小的事物)

B.又留蚊于素帐中(朴素的帐子)

C. 喷以烟(慢慢地)

D. 正浓(兴趣)

3.翻译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围绕一个“________”字,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___________是本文的中心句,统领全文。

5.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童趣的诗文呢?请写出一首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论 语》 十 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 愠: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贤思焉 齐:____________________

(4)死而后已 已: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2007年9月,武汉市迎来了“2007年女足世界杯”的盛大赛事。为了表示对各国运动员的热情欢迎,又能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我们可选用上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作为欢迎标语。

(2)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很多理念是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请结合选文,举例指出孔子能体现如今和谐社会理想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的语言精炼、经典,有很多内容,后来都逐渐演化为固定的成语,所选内容也是如此。试从选文中找出三四个成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该书是由_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日中 期:___________

(2)相而去 委: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下面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1)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很多同学认为在父亲的友人惭愧和下车引之的情况下,元方仍然“入门不顾”,这是很失礼的。你认为元方是否失礼呢?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几则关于“诚信”的名言,请认真品味,并结合上文,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和感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日本 松下幸之助)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已经死了。(英国 哈伯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伤仲永(选段)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自指物作诗立就

是:_______________

(2)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___________

(3)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____________

(4)不能前时之闻

称:______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借 旁 近 与 之,即 书 诗 四 句,并 自 为 其 名。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五岁到二十岁,方仲永的才能有哪些变化?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伤仲永”的“伤”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仲永才能泯灭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古人和方

仲永的情况很相似,他是___________,与他

相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上文后,你为方仲永惋惜之余,又受到什么启示?请引用一句名言劝劝方仲永的父亲。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木兰诗(选段)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1)万里赴戎机 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赐百千 强:________________

(3)出郭相扶将 扶将:____________________

(4)雄兔脚扑朔 扑朔: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

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选段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品木兰归家后的一系列动词,然后谈谈它们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木兰诗》改编的电影《花木兰》在世界各地上演,赢得了约7亿美元的利润,请你对此谈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认真解读豫剧《花木兰》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刘大哥讲(啊)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1)请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的生活积累,说说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除了本文的花木兰之外,你知道中国古今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女英雄?试列举出一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1)宾客大宴 会:___________

(2)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_____________

(3)人有百手 虽:____________

(4)群响毕 绝:______________

2.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的“于”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文言文考查
文言文阅读专练
一起来吹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