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8-08-25杨文君
杨文君
不是说:既来之,则安之吗?为什么说:既来之,更须促之呢?“新课标”指出:我们教师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根据实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索、去实现再创造,促其前进,促其完善——既来之,更须促之。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虽然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那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先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不能独占课堂,应充当主导者,当导演而不是演员,善于以问题引导学生,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围绕课文内容写法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已见,开展切磋的“百家争鸣”。
此外,我们教师为了激起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要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发问,于无疑处质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尽情书不如无书”。如学习《孔乙己》一言语,孔乙己最后的结局如何呢?教材中充分肯定:“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最终走向死亡”。但上完课之后,竟有位学生提出“并未真的死了呢?”于是我们在班上展开了强烈的讨论,加深了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堂争议,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条件,机遇的氛围。
二、激趣启智——挖掘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多年前,孔子显然就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兴趣与情感的作用。教与学的过程智力因素固然十分重要,然而非智力因素也绝不能忽视。情感、兴趣等因素永远应该予以重视。皮亚杰也说:“一切有成就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强烈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会像磁石那样紧紧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一些好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事,之所以能形成磁场,就在于他们既靠智力因素又依仗情感趣等非智力因素。他们是语文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路的意向心理因素,是积极认识用事物的特殊方法,它对维系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激发联想、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唤趣情感体验,变“枯学”为“乐学”,变“要我学”,都有积极意义和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调节心态,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以“新”引起兴趣,通过新的内容,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增进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学习初三的《曹刿论战》时,让学生自主组织小组排演课文。这样大家自己动手查资料,印象深刻且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第二,师生置换角色,提倡学生上讲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三,为学生撑趣一片自由想象的蓝天。第四,开辟第二课堂,给学生一个创新天地。语文课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面对鲜活的现实生活,不应该禁锢学生的思想。因此开辟第二课堂,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加大社会活动,增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以加速其创造性学习能力过程。荀子说过:“不闻不若不闻之,闻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到于行之而止之也”这也充分说明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三、重视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思维发散性与聚合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注重思维发散性的训练,语文也离不开发散性思维,更予以重视。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索,逐渐养成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1.突破一题一解,主张一题多解。如作文训练中的“话题作文”一题多作。
2.突破固定模式,主张多元并举。不断完善自我,掌握教学持能,多听课,多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最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方式多姿多彩,学生越有常“新”的感觉。
聚合思维是思维者集聚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在思考和解答问题时,进行重组推理,以求得唯一正确答案的收敛式思维方式。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陈出新理的能力。在教学中,不应单纯要求学生从形式上明确或记住最终的结论,而应帮助学生对提供的多样化材料及解决问题的多种假设或可能性进行分析、鉴别,从中寻找出对解决问题最大价值的最佳方案,并从理性上把握得到“最优”结果的思维过程及策略,从而提高聚合思维的能力。
四、迁移创新——通过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赖以活动的基础,它们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思维的形式,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必然存在联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让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知识从教材中延伸出去,或将其他知识切入进来,使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嫁接,架设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引导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就意知识的迁移,即注意学生对知识灵活的综合运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从宏观到微观,从内容到形式,从教育者到被教育者,从情到理,从意到境,都要善于在诸我矛盾中寻求产生魅力的创新规律。
教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普宁市占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