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代的饭局和酒
2008-08-23赵婷婷
大学 2008年7期
赵婷婷
在普遍饥饿的大学时代,没有什么会比吃喝更重要。能蹭到饭常常证明一个女生的魅力和男生的皮厚。虽然有时间、健康可以挥霍,唯独没有钱,所以我们总要为自己用父母的钱大吃大喝找个心安的理由,由此造成了饭局的名目繁多:生日聚会、分手餐、脱贫餐、过英语四六级、拿奖学金、拿稿费……少则两三人,多则三四桌,饭间必喝酒做游戏。
这个年纪的一桌男女坐在一起,80%之间会发生点儿什么。学校对面一条马路之隔的破落饭店成了集体“狂欢”的地点,晚上看到什么都不觉为奇,一晚狂欢过后,第二天顶着晕沉沉的脑袋坐在教室上“马哲”,脸不红心不跳。
大学喝酒都以灌醉自己为乐,晚归宿舍路上常看到我的追求者AS一人行色匆匆,问他这么晚去哪儿,答“食堂喝酒去”。菜其实并不重要,我俩曾用一盆香菇青菜解决了白酒、葡萄酒、啤酒各一瓶。一个追求者陪我一起喝酒,喝完后我淑女状全丢,在校园里奔跑,AS吐完以后拎着我的书包跟在后面跑,第二天便不再出现。只听说大家给AS和我取名“大奔”和“小奔”,意为大小奔放。
到了大三,男女生同席的饭局突然减少,哪怕有也只喝可乐。据说是因为男生都开始谈恋爱,穷得填不饱肚子,不愿花昂贵的酒钱,也有说法是同班男女早没了神秘感和新鲜感,女生纷纷找了理科男友,终于宣告了暧昧时代的结束。爱情的介入必然使一群人缩小为两个人。
大学时代最后一次饭局当然是散伙饭。摄像机和照相机上至今留有许多的罪证,喝了酒以后谁拥抱了谁,谁吻了谁,谁在安慰谁。那么多人在号啕大哭,疯狂地亲近,只为填补离别的空虚。有同学形容当年的毕业,“就像丢了自己的前生。”连陈奕迅都在唱:“我干杯,你随意,这是个讽刺的结局。”
还有什么理由不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