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语文仿真试题(四)
2008-08-23鲁双武
鲁双武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共15分)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翻译成英文是“OneWorld,OneDream”,请你用汉语把这个口号写在下面的空格内。力求做到正确、规范、美观。(2分)
2.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堆土捶打锥子椎心泣血
B.副官赋税师傅俯拾皆是
C.募捐暮霭羡慕莫名其妙
D.胆怯惬意切记锲而不舍
3.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的汉字写在方格内。(2分)
A.惟妙惟肖为富不人徇情枉法不可一世
B.声名狼籍大事渲染挑拨离间不屑置辩
C.安然无样黯然失色光明磊落绝处逢生
D.慢不经心执迷不悟锐不可当荼毒生灵
4.名著知识填空。(3分)
(1)“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读了这句诗,你能想到________(人名)写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____。
(2)《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______________。鲁提辖在解救金氏父女、打死镇关西之后,又在野猪林解救了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满腹经纶、智慧过人的艺术形象。如:一直被人们视为智慧化身的______________,其“舌战群儒”等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还有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____”的吴用,梁山运机巧,水泊展谋略,识广才高,魅力四射……其实,他们的聪慧离不开丰富的阅历、广博的学识。这正应了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的至理名言:______________。
5.古诗名句默写。(6分)
古诗名句中有很多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相关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出处。
(1)关于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著名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常用来赞美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必能实现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段文字,回答6~9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曾子③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④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⑤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⑥之肆⑦,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⑧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①商:姓卜,名商,字子夏。②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③曾子:名参,字子舆。④芝兰:两种香草名。⑤化:同化。⑥鲍鱼:咸鱼。⑦肆:店铺。⑧丹:丹砂,红色。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______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______________
贤者能勿丧耳丧:______________
赐也日损损: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篇选文的主要观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9.[乙]文中画线的句子“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可以用哪个成语概括?结合[乙]文,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0~15题。(25分)
北极巨变
方陵生
在最近30年中,北极圈内的湖泊数量已经明显减少。科学家认为,湖泊数量的减少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
科学家在分析了西伯利亚地区1973年以来的卫星观测数据后发现,在这30年中,北极圈内较大湖泊的数量从10800个减少到9712个,有125个湖泊完全消失,剩下的湖泊面积也明显减小。科学家分析,造成这些湖泊消失的原因是全球变暖导致的北极冻土带消退——冻土带吸收热量后产生热融效应,使湖泊周围的土层崩塌,从而加快湖泊中淡水的流失。
不过,科学家还发现,西伯利亚最北部地区的湖泊数量反而有所增加。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冻土层受热后开始消融,但还没有达到热融效应的发生,这使湖泊中的淡水暂时有所增加。科学家认为,随着全球变暖的效应愈加明显,终有一天这些湖泊也会消失。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地球的温度上升了0.6℃,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这主要归咎于人类的活动——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科学家预测,如果温室气体继续以现在的速度在大气中积聚,那么北冰洋上的浮冰将不断减少,25年后,北冰洋夏天的海面浮冰将完全消失,也就是说,辽阔的北冰洋在整个夏天将再也看不到浮冰。
北极的浮冰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太阳能量反射回太空中,大多数的阳光都不会被海洋吸收。如果气候变暖,海冰融化,意味着这面“大镜子”将大大缩小。没有了明亮的浮冰反射掉许多阳光,深色的海洋将吸收更多的太阳能量,海洋会变得更暖,进一步导致更多的海冰融化,然后海洋吸收的热量更多……如此恶性循环。
如果北极地区海冰完全消失,船只就能够在欧洲和亚洲之间沿着加拿大和俄罗斯海岸线开辟一条新的海上贸易航道,这比商船目前通过苏伊士运河或者巴拿马运河要快1/3的时间。当然,这一横越北极的航道的安全开通大概还需要几十年时间。虽然从短期来看,海面浮冰的减少,意味着商业性捕鱼、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各种矿业可以更加畅通无阻地利用未被开采的北极天然资源,但是,开发北极的经济利益却是以这个地区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多个世纪以来保护着北极地区免受人类活动污染的海冰在不久的将来会完全消融。
北极的冰河和冰层融化还会为北极熊、海豹、虎鲸等以北极为家的动物的生存带来可怕的后果。而随着这些动物受到影响,居住在北极地区的以捕猎这些动物为生的土著部落也将受到影响。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融化的冰水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将被淹没。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加拿大、格陵兰岛、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部分地区的居民和动物已经受到了融冰的严重影响。北极冰雪融化,大量淡水注入海洋,还将对海流和局部气候产生影响。
冰面融化还不是唯一的问题。北极的永久冻土也会融化并可能在一些地区完全消失,而这一解冻过程会释放出更多的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冻土中已经存在了数千年——这将使气候变暖问题更加严重。
(节选自《大自然探索》)
10.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北极巨变”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圈内的湖泊数量减少,为什么“西伯利亚最北部地区的湖泊的数量反而有所增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这主要归咎于人类的活动——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温室气体。
归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发北极的经济利益却是以这个地区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
代价: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北极巨变”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表述和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全球变暖加剧了湖泊中淡水的流失,从而导致湖泊逐渐减少。
B.25年后,北冰洋夏天的海面浮冰如果完全消失,这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结果。
C.沿着加拿大和俄罗斯海岸线开辟一条新的海上贸易航道可以节省能源,减少北极温室气体的增加。
D.北极的永久冻土消失之后,全球的温室效应会更加严重。
15.假如你是生活在北极附近的土著居民,面对“北极巨变”,你有什么话要对其他地方的人说?请用50字左右的文字写出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题。(18分)
乡土情结
钱国宏
①据说古代云游四方的和尚,不会在一棵树下宿两夜,为的是怕萌生了世俗的依恋,从而动摇了求法访道的念头。但是他们却在深山幽谷费尽心机建起数不胜数的寺院,一代接一代地经营香火,成为云游和尚公共的家。
②僧人爱寺,凡人恋家。人是感情动物,住惯了一个地方,见惯了一茬草木,听惯了一地乡音,不觉间便产生了爱恋。“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可以说,在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片魂牵梦萦的土地。红尘滚滚,海天茫茫,夜阑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桐,巴山夜雨,都会无意间触动那根乡土神经,从而萌生一种怀乡的愁绪。特别是旅居他乡日久,更会愁肠百结:“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一旦将归乡行期排上日程,那心情更是急切而狂喜:“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路上还是心中忐忑,遇见口音相似者,便不管不顾:“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接近故乡时,心中又是一番难言的情境:“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时光荏苒,人事更迭,岁月嬗变,一种情愫却永不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③美好的童年像一块朱砂印记深深地烙在心间。故乡那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人一事,都为一个人的一生定了位、调了音。于是,任岁月淹忽,那些鲜红的烙印,一如春蚕作茧,紧紧地包裹着自己;又如艳丽的文身,一辈子附在身上。当这个人告别人世不知时代的时候,心里就会生出一种根须长长的生物——乡土情结。
④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少年喜斗,壮年好游。很多人在这两个年龄段仗剑四海,足履八荒,告别家乡去异地谋生创业,施展抱负。离开了乡土的人,瞬间便沦为无根的季草,逐浪的秋蓬,离水的鲫鱼,飘舞的蒲公英,茫茫然,任人生之舟四处漂泊。尽管在异乡熬得了紫衣金贵,钟鸣鼎食,或者入主朝纲,颐指气使,但这一切成为囊中之物后,首先想到的还是衣锦还乡。纵横四海的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志得意满,但他还是没有忘记归乡:“冉冉老将至,何时回故乡?”“狐死必首丘,故乡安得忘?”汉高祖刘邦以当初泼皮乡里一跃而为君临天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依然是锦车骠骑归故乡:“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曲《大风歌》让人听出了满腔乡情!就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未能免俗:“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干脆将衣锦还乡推为人生最为惬意事之首了。
⑤当然,乡土情结还有另一些含意隐在其中。有的少年子弟江湖佬,一番闯荡之后,禁不住铩羽而归,“田园将芜兮胡不归?”有的倦于名利挤榨,归隐林泉:“祗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不管情形如何,乡土情结还是始终如一的。
⑥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老祖宗留下来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使乡土情结有了更深邃的伦理基础和生存空间。简言之,也许就是: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尺,叶落归根;胡马倚北风,狐死必首丘。当时代的列车驶入“地球村”的时候,我们心中除了喜悦,肯定还夹杂着一种忧戚:鹏举鸿飞的豪情固不可少,鱼游濠水的自在亦不可缺。那就让我们揣着乡土上路吧,得意、失意,累了、倦了,咀嚼两句诗借以慰藉:
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选自《思维与智慧》)
16.认真阅读文章,回答以下两个问题。(6分)
(1)结合文中的语句,如何理解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说说文章结尾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结构: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
17.读文章第⑤段,在横线处仿照前面的句子再写一句话。(3分)
18.本文语言特点鲜明,除了多处引用诗句外,请你自选角度,举例分析文章在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俗话说“娘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结合本文,说说你对“故乡”或“家”是怎样理解的(不少于3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0.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办了一场慈善晚宴,应邀参加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小露西捧着装有30美元25美分的瓷罐由母亲领着前去。庄园保安因小露西无法出示请柬而拒其入内,小露西理直气壮地说:“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你帮我把这个瓷罐带进去吧!”正巧“股神”沃伦•巴菲特路经此处,为小露西的一番话而感动,携其入场。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也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25美分的小露西;晚宴的主题词也变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根据上述材料,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①说真话,叙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真实身份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答案在本期找)
2008年中考语文仿真试题(四)
参考答案与提示
一、积累 1.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D 3.A.人—仁;B.籍—藉;C.样—恙;D.慢—漫 4.(1)陶潜(或陶渊明) 《桃花源记》 (2)《水浒》 林冲 (3)诸葛亮 智多星 知识就是力量。5.(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3)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5)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二、文言文阅读 6.苟得:苟且取得。辟:通“避”,躲避。丧:丧失。损:退步。7.(1)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 (2)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就是被香草的气味同化了。[提示:翻译句子要做到不漏词句,语句通顺。] 8.[甲]:舍生取义。[乙]:君子慎其所处。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理解含义:人生会面临很多的选择,交朋友也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朋友很重要。(语句通顺,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 10.从湖泊数量逐渐减少、未来的北极夏季无海冰两个方面来介绍“北极巨变”的。11.因为冻土层受热后开始消融,但还没有达到热融效应的发生,这使湖泊中的淡水暂时有所增加。12.(1)归罪。(2)泛指为达到某一目的所耗费的物资、精力或作出的牺牲,这里指如果开发北极,将会形成的一种恶性循环。[提示:理解词语的含义,要联系上下文,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作出解释。] 13.居住在北极地区的土著部落会受到影响;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将会被淹没。14.C 15.示例: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为了它的明天还是这么美丽,我们要好好呵护它,不要让它流干自己的泪。16.(1)中华民族留下的观念使乡土情结有了更深邃的伦理空间和生存空间,不管情形如何,乡土情结还是始终如一的。(2)结构:总结全文。内容:引用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乡土情结的理解与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17.示例:有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提示:句式相近,引用恰当的诗句即可。] 18.示例:本文善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如“美好的童年像一块朱砂印记深深地烙在心间。”[提示:根据文章,选择恰当的例句,分析正确、合理即可。] 19.示例:家是远行的孩子心里永远的牵挂,不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那一片港湾。
四、作文 20.略。(评分标准同中考)